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在中国读者中鲜为人知的女作家残雪「中国女作家残雪」

时间:2023-01-11 19:49:12 来源:何十一的侠客行

大家好,在中国读者中鲜为人知的女作家残雪「中国女作家残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残雪的名字,又一次与诺贝尔文学奖联系在一起。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她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并列第四名,是获奖的热门人选。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她的名字,也从来没有读过她的作品,但因为她独特的创作艺术,被称为“中国的卡夫卡。”

对于这样的评价,残雪认为,“超越卡夫卡没什么大不了的。我那些作品本来就是站在卡夫卡那些实验文学大师的肩膀上搞出来的,中国文人之所以喜欢纠缠这类问题,是出于内心的一种深刻的自卑。我不自卑,我对自己的创造十分有信心。”

她之所以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是因为她本身具有这3个特质:独辟蹊径的写作风格,坚持阅读,自己的作品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01 保持独特写作风格,独辟蹊径,自成一格

在中国,残雪属于“异类”,被称之为“巫女”。

她站在中国文学的“大道”旁,抨击王蒙、格非、阿城等名家大腕“江郎才尽”,哀叹中国文学缺乏“内省和自我批判”,并称这是“基因缺陷”。奇怪的是,被批判的不少作家,显少回应。

由于残雪的作品是用直觉写作,充满了象征主义瑞典汉学家、诺奖评委马悦然,曾赞残雪是“中国的卡夫卡,甚至比卡夫卡更厉害,是位很特别的作家。

她的写作风格很独特,有人认为她的文字晦涩难懂,故事常常支离破碎,没有任何逻辑性可言,这种天马行空拒绝了 很多读者,但也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残雪。

在我的写作之路上,有人夸赞我说,你的文章很有深度,很容易引发共鸣,却也有人说你的文章缺乏逻辑性,不严谨。

还有人说,你的文章总是写的你自己的思想,你有一天会江郎才尽,写作不是靠灵感来完成的。

面对众多评论,我内心曾迷茫过、伤心过,我的文章究竟该怎么样才能获得大众的认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沉后,我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不为了市场而写作,我要用灵魂作笔,写出属于我独特风格的文字来。

在写作的过程中,也会有痛苦、迷茫的时候,不知道写什么,或者自己的文字自己都看不下去。

粥左罗的《学会写作》里面说过:

当你写了一篇自己都看不下去的文章时,当你写文章写到一半就放弃不写时,当你投给公众号的稿件石沉大海时,千万不要将你辛苦写出来的文字删除,也不要放任不管。

你可以将它们收集整理起来,没事翻一番,想一想,当时的思路和感觉,有哪些观点和案例比较不错,写得不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这些都可能帮你找到新思路。你从一篇写废的文章上得到新东西的过程,就是一个输入的过程。

市场上有太多写作高手写的优质文章,那作为写作小白的我面对写作方向的时候我该怎么去选择,我的答案是,保持独特的写作风格,写出自己的文字来。

02 坚持阅读,充实灵魂

残雪只有小学学历,17岁开始参加工作,先后做过铣工、装配工、赤脚医生、个体裁缝,但却通过业余文学创作成为作家,堪称励志典型。17岁在工厂上班时,她就读完了《资本论》。她和哥哥从小爱好哲学,哥哥成了哲学教授,而她用文学来进行思想的实验,进行哲学思考。

26岁,因为结婚生子失了业,做了几年的全职母亲,生活苦闷。她决定和丈夫一起自学缝纫,养家糊口。

残雪心里仍放不下自己酷爱的文学,代表作《黄泥街》就是在做裁缝时写下的。

白天量体裁衣,带小孩,有灵感时就随手记下,晚上点灯,整理好白天的写作思路,再一点点扩充文章。

20多年,她坚持每天看英文原版书籍,读文学经典,比如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的作品。

哥哥邓晓芒曾对年轻时的残雪痴迷学英语颇为不解,每天边带孩子,还边听英语广播。

直到残雪发表了论卡夫卡的书《灵魂的城堡》,才发现残雪的功夫没有白下,她对外国文学的钻研领悟颇深。

创作路上坚持阅读,充实着自己的灵魂,残雪正是这样,将自己对作品的感悟以及生活的感悟,将自己内心的想法用文字表述出来,才创造了属于她的“灵魂之作”。


03 比奖项更重要的是:作品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

残雪认为,高层次文学的价值,不仅在于被读者阅读,还会引发更多的作者、研究者为之努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次的写作者、研究者越来越多,读者自然也会越多。这对于个体素质、社会文明而言,都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写作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自我疗愈”的过程。

我的日更内容大多来源于我的现实生活,以及我对现实生活的一些感悟。

或多或少都包含着修正自我的意图。

通过将自己对比化,也就是将自己的灵魂嵌入和现在不同的外形,去消解或升华生存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种种矛盾、错位和扭曲。

我认为只要自己写得心情愉悦,想必读者读起来也会感到开心吧。

人数或许不会太多,但如果能与这些人心心相通,也算如愿以偿了,或许,这是我写作的意义所在。

现实中,有很多人会对你的作品“吹毛求疵”,这算写作吗?这是创作吗?太乱了,太散了,这玩意儿我也能写………

吹毛求疵大概很简单,反正只管信口开河就行,又不用承担具体责任,而被吹毛求疵的一方想一样样去搭理的话,身子根本吃不消。

于是,干脆自己想写啥就写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就算想让所有人都开心,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可能的,只会自己白忙活而已。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只管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自己最享受、“最想去做”的事情便可。

我经常收到这样的问题:你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吗?你想这么多有什么意义吗?你的胡思乱想,只会给身边的人带来麻烦而已。

显然,我把内心表述给人听后收到“你真是个大麻烦”这样的评价时,好像心里被人扎了一刀,挺痛的,不过后来连扎几次也就增强免疫力了,再后来,便不向别人说了(即便是深爱之人)。

当然,不止一个人这样评价我,原来的我很简单,我直接用我能理解的方式向别人表述了只有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对别人来说也许就是负担。

我从小便爱“胡思乱想”(天马行空),我喜欢看天上的云,天特别特别蓝,云特别特别多的时候,我会看一下午,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云上的故事”一系列的画面感,当我告诉同龄小伙伴时,便被他们嘲笑了,后来我不喜欢和别人分享这些天马行空了,变得有点自闭,更喜欢独处。

而对于我来说,这些“胡思乱想”、“天马行空”成就了我的灵魂。

读者对于我来说更多意义上是属于“空想的人物”。

很多时候,我写日更,并没有去故意分析“读者定位”方向的,我将读者放在心中,不会像开发商品那样去做市场调查、进行消费者市场分析,我更期待的是与读者拥有“灵魂共鸣”。

就像那是我脑海里浮现的“空想的人物”,那个人既没有年龄,也没有职业和性别。

我们好像坐上了时光的快车,通过文字,我们相遇了。

我读村上的文字,就有这样的感觉,好像通过文字,我们的灵魂擦出了火花,不管他是在什么年龄阶段写下来的这些文字,我有这样的感觉:我的内心通过村上君的文字被确切的表述出来了。

我想他也没料到,在异国他乡,会有一个女性如此钟爱他的文字。

我在写文字的时候,会有10分钟的时间,让身体静下来,就像在电脑里搜索文件一样,把内心沉到灵魂的最底层,去探索、发掘,只是现在能力还达不够,没法进行深一层次的挖掘,也不能够确切的把内心的最底层通过文字的形式描述出来,这是我现在最需要提升的能力。

写作,是一件让我愉悦的事情,所以无所谓的身体上的痛苦,我相信,作者在心情愉悦时写出来的文字,读者也便能领会到这份愉悦。

人生,有很多选择,就像写作,你可以选择写不同风格的作品,但记得,一定要保持自己的风格,坚持阅读,与读者引起共鸣,才能让你的作品产生价值。

(图文来源网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