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赏析:中国李可染书画艺术院理事杨旭尧——“李家山水”经典传承
大家好,广西环江文物胜迹介绍「广西文物局」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红军马灯
1930年春,红七军攻克贵州榕江后回师广西途中,东兴乡标山村拉君屯的群众,积极帮 助红军修桥铺路, 喜迎欢送。红军把马灯、军毯、军马、银元送给群众。今仅存马灯1盏, 收藏于环江县志办公室。
铁钟
解放前, 宜北、思恩2县的寺庙、祠堂多用铸铁钟撞鸣祭祀,后作为学堂指挥作息的时 间号。大才乡坡安屯存一铁钟,系清代所铸,钟高70厘米,直径60厘米,铁钟周围饰有凤凰 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铸文。
石香炉
明伦乡北宋村卢有三家中,存放有卢氏“节孝祠堂”一遗物一石香炉,炉呈长方形,正 面雕篆体“寿”字,底部花枝纹锦。高29厘米、宽18厘米。
宠锡龙章匾
明伦乡北宋村卢有三家中藏清代成丰皇帝御笔赐给卢式慎“宠锡龙章”红色木质匾,黑 底金字楷书,纹饰雕花环绕四周,匾长42厘米,宽30厘米,厚2厘米。
文庙
文庙又称儒学,旧址在原思恩县城南门外,今环江高中校园内的女生宿舍区后。据史籍 记载: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知县杨天启创建学宫,崇祯十七年(1644年)毁。清康熙五 年(1666年)县令翁世庸,沿故址建大成殿,康熙八年,县令谢铨建东西庑名宦乡贤祠戟门、 明伦堂,康熙十三年被毁。康熙二十三年知县鲍复相捐款重修,雍正元年(1723年)改称文庙。 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 ,知县王履晨将文庙左边明伦堂倒塌的砖瓦作补充建筑两等小学堂 (今县一小)。民国21年(1932年),县长张达材把文庙改作中山公园,毁弃神位。26年,于文 庙正前方建县国民中学。 1953年后大殿和殿前2排矮小平房逐年改建和扩建成今日的环江中 学,文庙今已无踪迹。
民国21年以前,文庙有学田3处,约6亩,年收谷约2200斤。祭文庙用饷,年规定银20两。 历代祭文庙,定为春秋二季的第二个月进行,祭时杀牛、猪、鸡以及用海产等作祭品,由县 令作主祭,文武官员及地方绅士为陪祭。
清代至民国初年,县训导每月初一、十五日到文庙讲学,内容为一文一诗,文为八股, 诗为应制体。
环江书院旧址
环江书院在县城北门内,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知县鲍复相筹款创建,名为环江义 馆。聘请县内知名文人分斋讲学。院舍几度废兴。咸丰年间,举人吴景苏、韦继新捐资重修, 易名环江书院。 每逢科举考试,以两庑为东西文场,堂中设讲堂,备有考官住房3间,大门 外有影壁。光绪五年(1879年),知县周材芳筹款重修,并设宾兴局。光绪三十二年,知县王 履晨将书院改建为两等小学堂,即今县第一小学。
《思恩县中州记》碑
碑高240.5厘米,宽120厘米,厚13厘米。系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庆远府知府岳和声撰, 碑正面主要记载中州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及政治主张。碑的背面则记上中下里及52洞“世 代粮规”。此碑立在今东兴乡久怀村南半华里处。
“山高水长”摩崖石刻
位于长美乡喇纺村头岸边的山崖上, 壁宽约3米,长约20米,离水面约40米,清中叶有 仕宦游至此, 在石壁上书“山高水长”4个大字,以赞此地胜景,字径约80厘米,笔迹苍劲 雄浑,尾署“楚北胡楚魁题”小字一行。大字边,亦有不少骚人墨客题字作诗,惜已模糊不 清,只隐约看出其中“那得狂澜沧海挽,中流砥柱著奇才”的诗句,尾署“光绪丙午韵删” 等字。
北宋村石牌坊
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 ,位于明伦乡北宋村东南一华里处。坊坐东向西,分前后2 座,各分3开间。高5.5米,宽4米。底座为须弥座,高0.8米,上面为方形石柱。明间石柱高 3.1米,次间石柱高2.4米。第一座牌坊上题“一门忠烈”,第二座牌坊上题“一门九烈”。 两坊均有双龙戏宝葫芦及鳌鱼、神佛、狮虎、鸾凤等浮雕图案并阴刻碑文,载记同治年间, 黔苗农民聚众起义,明伦北宋村卢式慎(曾任云南布政大使) 一家刀兵相抗,9人身亡,唯卢 式慎1人外逃幸存。 同治末年卢表奏朝廷,皇上旨准地方为卢氏修石牌坊和节孝祠堂,旌表 “一门九烈”。今祠堂毁已无痕,牌坊两门间的石梁,抗日期间被烧断,村人用乱石顶住, 尚未倒塌。坊前右侧,竖有4块龟座大碑,高1.8米,用汉、满两种文字,刻记卢氏一门御赐 谥封事因及谥封名号。石牌坊于1986年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口洞
位于大安乡环界村境,道路从环界村弯曲傍山而过,狭窄而陡,两旁树木茂密,荆棘丛 生。 解放前,虎豹出没无常。路渐上渐高,连绵约3公里至洞口,因为酷似一张马口,故名 马口洞。光绪十年(1884年)今明伦乡才院屯莫梦弼起兵反清,曾在马口洞阻击清兵提督苏元 春部,遭苏军绕道夹击败退。
飞仙桥
位于县北部龙岩乡城皇村与久伟村交界处之洞腊屯境内。是一座天然生成的石孔桥,桥 下面正侧刻有“飞仙桥”三个大字。是何时何人所书刻,无从查考。桥面宽约20米,长约60 米,桥高离水面约40米,河水从桥下流过,犹如蛟龙穿山而出,横卧在深山河谷之间。故又 称“龙桥”。龙桥周围,险峰耸立,林海苍郁,古树参天,桥下流水哗哗,湍流撞击礁石, 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在山谷间回荡,亲临其境情绪万千。
望峰山
位于县城东环江高中后面,为旧时县八景之一,山上松杉苍郁,古时曾建文漪亭于山腰, 早已毁,清康熙年间,历任天河、思恩县知县黄谔曾作《登望峰山》诗:“振衣凭眺万峰前, 望里山岚断复连,雨过寒坡云半湿,目空带水思如泉。参差树影横秋岭,远近波光和晚烟, 境寂却宜舒阮啸,一声遥向众林传。”
解放后,建革命烈士亭于山顶,亭内为圆形烈士陵墓,庄严肃穆。亭南约30米,耸立着 全国著名烈士卢焘将军的花岗岩雕塑像。 从山脚修建一条280多级的石阶,直至亭前。每年 清明时节前往悼念烈士的民众及游客络绎不绝。
韩婆岭
位于县城东南面, 该岭由3个形似“铁炮”的峰峦组成,故又称“三铁炮”。主峰海拔 510米,东西走向,方圆1.5公里,是县城的天然屏幛。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环州思恩县 人区希范举兵反宋,曾在此岭与宜州“捉贼”右侍禁李德用激战。今岭上松杉葱绿。1985年 后建调频发射台和1座卫星地面接收站于山顶。
水洞
位于水源乡广南村境内, 该洞四旁千仞峭壁环绕,只有3条小路可以出入,中间是狭长 平坦草地,有四季长流的小溪,地形十分险要。光绪三十年(1904年) 十月,广西会党(“游 勇”) 陆亚发部褚大、欧四曾与清军龙济光、陆荣廷、张德贵等在此洞决战,陆亚发部全军 在此覆没。
八仙山
位于洛阳镇西面, 山有8景, 形似“八仙聚会” ,故名八仙山,南北走向,主峰海拔 731.9米。 奇峰有“皇冠”、“玉辇”、旗峰,奇洞有八仙洞、德洞。八仙洞位于旗峰石崖 间,东西贯通,东端为入口,洞口有天然石门,洞内弯曲,全长约半华里,可容一二千人。 洞中明亮, 有大厅,厅中有大块方石如八仙桌,桌面平整,四周有8个座位,厅旁有涓涓水 泉,叮咚滴沥,下有一石如缸,承纳滴水。厅后有“厨间”,内有如灶、如锅、如盆、如杯、 如碗、 如刀、 如斧等石器,形象逼真。洞中还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如“五谷丰登”,如 “纱帐”、如“床毯”、如飞禽走兽,栩栩如生。
神龙庙
位于川山乡五圩村坡庙屯,建于明末(1644年完工),因该庙供奉神龙,故名神龙庙。该 庙是由6条石柱撑起的亭式瓦亭2间,每条石柱上都刻有浮龙,上下盘绕,精致美观,亭内设 有供龙神的石台,经群众多次维修,至今保存完整。
社村魁星楼
位于川山乡社村境内,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塔呈六角形,高25米,7层,空心, 有楼梯可登上塔顶。 今楼梯已坏,塔身用火砖砌成,大青石垫基。底层内径2米,楼正面书 “魁星楼”3个大字,现仍清晰可认。传说建楼之前,社村一带学子,每年赴考皆落榜不第, 故地方合议,于高处建楼集结风水,以招引文魁下凡。楼建成后,颇招引游客,楼内墙壁诗 词题记纵横。1986年,定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腾山古墓群
位于下南乡堂八村西北1华里的凤腾山东南斜坡上, 是毛南族谭姓祖先的“墓地”,有 大小古墓700多座。多建于清乾隆以后,不少坟墓全用大块料石砌成。墓群中大墓高3.5米, 宽5米, 小墓高80~120厘米。大墓墓门多用5块大石砌,饰有龙柱、钟鼓、神佛、飞凤、游 鱼、走兽、花卉、宝葫芦、阴阳八卦等图案。工精艺巧,大方美观,颇具民族特色,对研究 毛南族民族文化有一定参考价值。1986年,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葫芦塔
在今都川小学校园内。传说清朝初年,峨嵋山僧李氏云游到都川眷恋秀丽山水,遂构庵 定居。由于广行善事,精医济民,圆寂后,当地百姓集资建祠庙、石塔,竖碑30多块,以志 李僧行善之德, 并标集资人姓名及银两。遗物散失,仅存石塔1座。石塔修建于清雍正三年 (1725年) 。塔身7层,高7米,长宽各2.8米,塔基高1.19米。底层为正方形,空心,传说安 葬李僧遗骨。二层以上呈六棱形,大理石块砌成,均为空心。塔顶雕一石葫芦,故称葫芦塔。 基部正面刻“大清广西省庆远府思恩镇宁乡川山里柏子庵塔碑雍正三年岁次乙已仲春月吉日 谷旦”,塔身雄伟壮观,至今完整无缺。1986年定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马伏波寓此”摩崖石刻
位于东兴乡久怀村村后山颠。碑高约2米,宽约1米,每字大约高27厘米,宽21厘米,字 迹端庄, 刻痕深浅适中,字的上方和右边有约4厘米的天然石屏。该碑无落款,亦无署明书 刻年代。传说为汉伏波将军马援兵征武陵五溪蛮经过此地而书刻。
史方志
广西田东文物胜迹 广西灵山文物胜迹 广西永福文物胜迹 广西钦州文物胜迹 广西百色文物胜迹 广西钟山文物胜迹 广西平南文物胜迹 广西贺州文物胜迹 广西北流文物古迹 广西武鸣文物古迹 广西融水文物古迹 广西桂平文物古迹 广西临桂文物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