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艺术鉴藏:书画名家沙俊杰作品欣赏
大家好,唐山市市级非遗项目「唐山文化遗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山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今天文旅君来给大家介绍
市级非遗第四期(市级四批上)
一起来看!
乐亭皮影雕刻技艺
(市级四批)
乐亭皮影雕刻技艺是艺术性与技术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创作,凝结着世世代代乐亭皮影艺人的艰辛劳动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从选料到设计图样、雕刻、着色,均在无声中昭示着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乐亭地区流传下来的皮影雕刻工艺流程是把要雕刻的各种图谱纹样,包括脸谱、服饰、道具等图案,放在加工好的透明皮子下面,用钢针把图样照描在皮子上。然后,皮影雕制艺人用不同的雕刻工具精心雕刻,皮影雕好后,经平整、磨平打光后进行着色,再经过脱水、染色、阴干、压平,使影偶服贴光洁,然后涂以桐油,就成半透明的影偶。
乐亭皮影影偶人物的构成分为头、身和四肢(腕、手臂、腿)等部分。雕制时,各部件分开制作,完成后将影偶的各部分缀成能运作自如的影偶。
卤虾油制作技艺(乐亭)
(市级四批)
乐亭虾油制作技艺起源于公元1860年。乐亭沿海捞鱼尖村渔民商老海采用雾虾发酵加盐制作虾酱和虾油取得成功。卤虾油采用新鲜雾虾为原料,经去杂、拌盐腌渍、发酵、打缸、提纯等工序精制而成。酿造虾油的容器为烧制的陶制水缸,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渗透。雾虾自身多种酶在一定温度下分解为蛋白质、糖类、脂肪后,生成的以氨基酸、虾香素为主体的复合型水溶性虾酱抽提物,闻起来十分鲜美。虾油主要用于汤类菜肴的提鲜增香、凉拌菜提鲜增味和炖制海鲜鱼类等,味道别具一格,是沿海渔民调制菜肴和馈赠亲友的绝妙佳品。
曜变天目釉瓷同类异晶体制作技艺
(市级四批)
“曜变天目异晶体—铁红金圈结晶釉”是经过一代代陶瓷艺术工作者致力追求与探索,成为颇具声望,影响深远的陶瓷艺术釉独特的品牌之一。
曜变天目釉产生于我国宋代,是宋代陶艺家所创烧的一种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铁系结晶,且釉面极具特色的陶瓷艺术产物。传世珍品早已失传数百年,其烧制技术被称为“神技”,神在施一种釉色,经烧制既呈现出色彩斑斓,变化莫测,特色各异的结晶体,是人意不可为的纯自然形成。曜变天目釉的烧制,由于配方特殊,烧制中受坯、釉、窑温、气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绚丽的斑纹稍纵即逝,成功机率极低,一般每万件才能出现数件成品。为了再现这一瑰宝艺术魅力,许多中外科学家和陶艺家都在不断的,探索与仿制,但成功者甚少。早在20世纪70年代,现陶瓷色釉资深专家、高级工程师、发明家张玉春就在他著的《艺术釉》一书中对铁系结晶釉(即天目釉)进行理论探讨,并在实践中试烧出了晶型酷似珍品的天目碗。1981年,在原轻工部的重视与支持下,唐山陶瓷研究所结晶釉研究组开发的“铁红金圈结晶釉”瓷作品,被现著名古陶瓷专家叶宏明先生认定为具有“曜变”特征,经国家科委的专家鉴定,为国内首创艺术珍品。这项研究成果相继获得国家科技金龙发明奖,国家发明四等奖,同时,张玉春先生被国家科委授予第一发明人称号,并在《当代发明家》一书中进行了详细报道。一部分作品于一九八四年在香港展出引起轰动,被世人称为“可遇而不可求的国宝”。上世纪九十年代,张玉春虽已退休,但没有停止探索曜变天目釉异晶体奥秘的脚步,并说服儿子和儿媳正式从事研究与创新实现其父辈的追求与梦想,将我国宝贵的陶瓷文化技艺传承下去。在自己创办的玉春天目瓷艺研究室中,经历二十多年的苦心钻研与探索,对于曜变天目釉及其异晶体的研究,进行了材质运用,坯釉料配方设计,烧成曲线设计,专用机械设计,造型设计,窑炉个性化改造等研发创新,形成了较完整的工艺体系和较成熟的技法。攻克了原有烧制技艺过程中存在的重要缺陷等重要问题,实现了历史上铁结晶釉瓷烧制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同时,实现了曜变天目釉多种同类异晶体系列化、差异化的创新。自主研发创新的曜变天目红色结晶系列及新品金星、金桔花、铁锈花、荔枝、油滴、三色环、毫纹釉等。许多新品在省级以上陶瓷艺术竞赛评比及大型艺术博览会上频频获奖,并多次作为政府礼品馈赠国内外领导和友人,部分作品已进入收藏界和高端市场。
迁安市馓子制作技艺
(市级四批)
迁安馓子,是当地一种特色食品,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工艺,经过兑料、和面、盘条、绕条、抻条、油炸、滤油等17道工序,以纯手工精细制作而成。产品主要有泡馓子,也叫空心馓子,可以长期放置不变质,夏季一般可以放半个月,冬季可以放两三个月。迁安馓子的主要产地迁安市建昌营镇。
馓子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屈原在《楚辞•招魂》中就曾经提到最古老的馓子。明朝医学家李时珍说,馓子“易消散也”。这就是馓子得名的由来。
迁安市馓子,用料讲究,制作精细,耗功耗时。走遍大江南北,馓子遍及全国多个省区,但迁安建昌营的馓子与众不同,色泽嫩黄,薄如纸,最薄处承半透明状。吃起来酥脆可口,香而不腻,是极好的营养食品,可谓京东独一份。曾远销到京、津、唐、沪及内蒙等地,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本草纲目》中称它可以“利大小便、润肠,温中益气”。所以建昌营及远近城乡、京、津、唐、秦、内蒙等地区都群众买它,用来看望病人、产妇或者给老人做补品。
迁安市手抻空心挂面制作技艺
(市级四批)
迁安“手抻空心挂面”,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手抻空心挂面”工艺,经过29道工序,以纯手工精细制作而成。产品主要有混包面、清包面(头刀面、二刀面、中节面、梢子面)等。
迁安“手抻空心挂面”俗称“抻条挂面”、“空心面”、“长寿面”。迁安“手抻空心挂面”一直沿用传统方法,至少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可明确追溯的就有四代传承人。远在唐代,中国人就已经在食用这种食品。
迁安“手抻空心挂面”工序繁多,揉面、切面、盘条、搓条、上筷子等手法独特;其生产季节性强,靠天气吃饭,且天气有无风、气温高低、太阳光强弱直接影响手抻空心挂面的手法和原料的配比;手抻空心挂面的中间为空心,洁白光韧,并且耐存、耐煮的纯手工面食,不含增白剂、防腐剂等任何化学添加剂;在加工时放了盐,煮的时候不需要再次加盐,吃起来细滑爽口。
遵化蟠龙皇家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市级四批)
遵化市蟠龙金属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金银盛产地及传统金银器加工地-河北遵化马兰峪镇,其金银加工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蟠龙工艺紧邻清东陵、古长城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在这得天独厚环境的滋养浸润下,2014年创作了北京APEC会议国家礼品--《和美》纯银丝巾果盘。
皇家金银细工制作技艺采用皇家传统金银细工技法,以金银为主要材料,辅以珠宝玉石等配饰,经过捶揲、錾刻、镂空、累丝、镶嵌、焊接、打磨等数道工序手工完成,其作品精雕细錾,集各种工艺于大成,凸显器物的高贵、华丽、繁复、细巧,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
遵化饹馇制作技艺
(市级四批)
“饹馇”一词源于满文或蒙语的发音,其意为薄饼,原本是遵化老百姓粗粮细做的产物(以绿豆和姜黄为主材,尖锅缓火摊置而成的圆形金黄色薄饼)。自清朝慈禧太后当政以来,唐山遵化地区广泛流传着一个关于“饹馇”的有趣故事。据说1886年,慈禧太后借谒陵之际来到东陵,东陵守护大臣深知这位圣母皇太后在膳食上的苛刻,特将府内主厨多年的孙铭鹤行宫御膳房。这位孙师傅本是直隶遵化夏庄子村人,善于运用遵化本地食材烹制佳肴。于是御膳房端上了一道由孙师傅运用遵化本地土特产做成的醋熘饹馇。当时的慈禧太后吃饭有个习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撤下。她一看没有吃过,问了声:“这是什么菜呀?”太监赶忙回答:“还没起名字呢,请老佛爷赐个名吧。”慈禧太后一边听一边吃了两口,太监就忙着往下撤。谁知,慈禧太后还没有吃够,随口说了句“搁着”吧,太监以为这是太后赐的菜名,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饹馇’。”饹馇与搁着谐音,从此以后,饹馇的叫法便在民间流传至今,饹馇的身价也大大提高,成为享誉京东的一道名菜。
建国初期,饹馇是遵化地区生产队的主要副业。制作饹馇的专业师傅在生产队里带领着社员们摊饹馇,然后交给能吆喝的社员到周边的村里去卖。那个时候生产队里的开支,全靠一张张圆圆的饹馇支撑着。饹馇的制作技艺在遵化乃至唐山各个地区迅速发展开来,各地传承人也颇多,饹馇制作达到了一个全盛的时代。
蒋氏皮影雕刻技艺
(市级四批)
史料记载,早在宋代,影人制作由纸影进化为皮影,易雕刻而不致损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戏曲艺术形式。明万历年间,滦州安各庄黄素志兴创滦州影派系。当时中国皮影分为东路皮影和西路皮影,因区域东路皮影内又划分为东路皮影和西路皮影,而河北唐山遵化市的皮影为东路皮影内的西路皮影。清朝时皮影戏受到政府官员的重视,京城就有几十家戏班子,民间也多以皮影戏为娱乐项目,内容多为颂扬清朝皇族或歌功颂德的光荣事迹,对清朝政权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宫廷皇族官员乃地方百姓都喜欢看皮影戏。当时遵化皮影的题材以清朝历史故事为主,且表现力极强,如:戏码《施公案》,就是以清康熙年间的施仕伦(晋江人,清初名将施琅之次子)的生平为原型,敷演而成的一部公案侠义戏,其中“盗御马”情节中的人物窦尔墩就是遵化马兰关人。清朝末期,秦翰章(今蒋氏皮影雕刻代表性传承人蒋繁有的祖上)专长皮影戏和影人雕刻,曾为王爷府影戏班子的头牌,红极一时。后来慈禧太后也曾借谒陵之际观看遵化皮影,并对遵化皮影大加赞赏。
遵化北窑村,是皮影雕刻的主要区域之一,这里有一位专长皮影雕刻的老艺人蒋繁有,笔名三法,幼时受其父亲及姐姐的影响,与皮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其祖上主要经营皮影影人作坊)。凭借着极高的悟性和刻苦执着的精神,在二、三十岁期间走访了很多皮影老艺人及影人作坊,带着自己的作品向老前辈们虚心请教,经过不懈的努力,逐渐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雕刻技法。他将书法、刀法、美术相结合,融会剪纸、绘画、雕刻等工艺手法,采用驴皮作为雕刻原料,精雕细刻,形成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影人作品,在民间称之为“驴皮影”。蒋老师的影人造型题材广泛,融合了古代壁画、佛像、戏曲脸谱、戏曲服装、民俗等民间艺术造型的精髓,制作精良考究。同时,蒋老师的皮影雕刻作品民族味浓厚,具有艺术审美性与收藏价值,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璀璨瑰宝,对于皮影造型艺术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蒋氏皮影造型艺术表现天然而纯粹,无须修饰与借助材料的高贵来完成对美的表现,是自然流露的纯真质朴之美。它除了具备上述诸多可贵的特点之外,还具备存在于劳动人民身上的那种善良、勤恳、隐忍、坚韧、乐观和智慧的品格。而其制作工艺与造型样式的整理研究,就成了保护与传承的关键。
卤虾油制作技艺(滦南)
(市级四批)
河北省滦南县南堡镇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全镇有15.7公里的海岸线,是北方沿海湿地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为生物的多样性生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盛产蜚声海内外的水产品,水产品中尤以中国对虾、渤海毛虾、各种贝类味道鲜美品质上乘而久负盛名,所辖嘴东渔港为国家一级渔港。
卤虾油,人们认为是用虾榨出来的油,其实它是生产虾制品时浸出来的卤汁,选料一般选新鲜的白虾掺青虾、小鱼、乌虾等最好。经腌渍、发酵、熬炼后得到的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汁液,是一种调味品。卤虾油是劳动人民凭借丰富的水产和腌制技艺巧加融合而成。形成了咸鲜合一、滋味见长的风味体系。咸鲜合一把“刚柔相济”、”文武互补”运用在烹饪制作中讲究咸鲜互补,美味咸而不涩,鲜而不淡,刚柔融合,增鲜益味。虾油清香爽口,是鲜味调料中的珍品。可适用于炒、扒,烧、烩、炸、熘等菜肴的调味增鲜,使菜肴的风味别致,鲜醇爽口。卤虾油是一种有特殊香气、滋味鲜美的调味品,爱吃的人常用它蘸饺子、涮羊肉或拌面、凉莱,以及制卤味和供莱汤调味等。
二郎拳(古冶)
(市级四批)
二郎拳是我国流传深远的优秀武学门派,是由明朝圣人艾连池结合内外两家、南北两派之所长精心所创,自明末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
二郎拳代代相传历经十代掌门人。创始人明朝圣人艾连池为第一代掌门人。其余九代掌门人依次为清朝胜英、清朝黄三太、河间府王三爷、沧州崔笠、沧州圣佛寺小王庄王天维、沧州圣佛寺小王庄王景贵、沧州圣佛寺小王庄王玉山、唐山市东矿区康永信、唐山市东矿区康建国。二郎拳弟子众多,能人辈出,著名抗日英雄节振国也是二郎拳的弟子之一。二郎拳传人尤其在唐山这座城市历次工人罢工、抗日革命、解放战争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郎拳顾名思义就是二人对练得拳法,套路以实战为主,套外无招,套内无空式。二郎拳不仅有基础、长拳、短拳等套路、掌法,还有刀、枪、棍、钩等多种器械套路和技法兼具特有眼法、步法、身法、手法、腿法,变化多端,巧妙凌厉。二郎拳虽朴实无华,但技击实战性极强。其后先发制人的特点,见招拆招,见招打招,点穴点脉,巧夺神功。二郎拳不愧为武学明珠,文化瑰宝。
来源 | 唐山地方特色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