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大家好,如何看待招聘中的个性化偏好 「个性的招聘语言」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刘海明(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生在世,无时无刻不在对万事万物作出判断。人们看待同一事物的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无法完全一样,对于个性化色彩浓厚的“判断尺度”而言,难免引发舆论的关注。
深圳某教育公司招聘员工时,要求手机倒数第五位数字不能为“5”,数字冲突,入职后需要换手机号,否则不予录用。据分析,这可能与公司2015年成立或者老板的某种执念有关。
这家被媒体“马赛克”掉名字的公司,举行招聘活动夹带了老板的个性化偏好,虽然这样的附加性条款只是负责招聘的员工善意的私下告知,结果还是掀起轩然大波。网友纷纷质问:“现在歧视得都五花八门了?有星座的,有属相的,有新冠康复者,有未婚未孕的,现在连手机号都要管都要歧视了?”“教育行业?这是算命公司吧?”“赚不到钱不违法,看八字招聘违法”……
个性化偏好招聘之所以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在于网友天然的共情能力,使大多数人同情新闻事件的“受苦者”。网友的共情又何尝不是在替自己间接维权,避免自己在求职时遭遇形形色色的磨难?在众多网友痛说“招聘家史”的过程中,他们用“数字画像”的方式勾勒出个性化偏好的招聘规则的五大“轮廓”——
其一,数字偏好型招聘。除了新闻中对手机号码数字位序的禁忌,还有类似的数字偏好。有网友写道:“我们老板屋里有个鱼缸,必须有××条金鱼,每死一条就要买一条补上。”
其二,姓氏偏好型招聘。在有的公司招聘规则中,还有避讳某个姓氏的。有网友自述:“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就知道我以前的公司不招姓裴的。”
其三,星座偏好型招聘。现在年轻群体中的星座控呈增长之势,星座控当了老板,在用人时对员工的星座可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有网友吐槽:“手机号算什么,还有不用巨蟹座、处女座的人。”
其四,属相偏好型招聘。中国传统的生肖文化,在公司招聘中自然也留下了“生肖痕迹”。有网友留言:“之前有看到招特定属相的,因为和老板属相相合。”“我们公司不招属鼠的。”
其五,面相偏好型招聘。传统的相学影响至今犹在,形体外貌、精神气质、举止情态等成了评判人的禀性和命运的根据。有网友爆料:“同(在)深圳,老板要求不要脸尖的,要圆脸的。”
可见,招聘中的个性化偏好,手机号码数字偏好并非孤例,类似的偏好(或禁忌)可谓五花八门。究竟该如何看待招聘中的这种亚文化现象?
有人觉得这样的个性化偏好招聘违法并发出质疑:“我就问《劳动法》到底管不管用?”查阅现行的《劳动法》,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对照上述的个性化偏好招聘,在形形色色的禁忌性偏好中,似乎没有发现触及法律红线的事项。按照法无禁止即许可的原则,舆论场吐槽的个性化偏好招聘事项,属于法律限制之外的灰色地带。如此看来,不宜简单套用法律条款强迫涉事公司纠正这一做法。
透过形形色色的个性化偏好招聘规则,不难发现,这是招聘单位负责人任性的曲折反映。人首先是感性动物,然后才是理性动物和道德动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用一把尺子苛求每个人按照至善的道德标准去行动。许多时候,人是在感官的驱使下去行动,当感官的力量超过理性的力量,意念就成了自己的“老板”,它以任性的方式在满足人的喜好。在这种状态下,包括公司招聘在内的社会活动,有的是根据管理者的个人喜好选择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
“存在即合理”,但合理的东西未必全部是善的,有的东西甚至令人不悦。对于那些不符合公共审美习惯的事物,我们应该用最低的认同标准来审视,而不是将舆论审美的标度简单化一,用一个标准否定个性化偏好事物存在的权利。大千世界,我们需要的是以宽容的心态接纳客观存在的事物。诸如数字、属相、星座的偏好,具有这些偏好的人无非是抱着趋利避害的心态在以自己的方式生活。既然他们只是讨个吉利的心理安慰,这样的愿望只要不侵害他人的权利,宽容相待总比以舆论审判的方式强迫企业负责人接纳其不想接收的求职者更理性。毕竟,招聘遵循的是双向选择的原则,互相满足才是真正的缘分。
宽容招聘中的个性化偏好现象,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倡导这样的“偏好”,因为个性化偏好无形中伤害了求职者的尊严,也间接伤害了公众的感情。对此,呼吁个性化偏好的招聘方要尊重求职者的感受,用艺术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录用原则,避免对求职者造成不必要的精神伤害。有了这样的尊重在先,一般就可以避免后续遭遇舆论质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