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大家好,从书画文献中寻找古典音乐文化的绚丽多彩作文「音乐与书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以前,读《诗经.小雅·鹿鸣》时,始终认为君王宴请群臣时,君臣之间应遵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应当是拘谨和气氛紧张的画面。但《诗经》记载:将“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鼓琴”的音乐伴奏声中。通过弹琴唱歌,将拘谨和紧张的关系,变为宽松和谐愉悦的基调,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声。直到读了《画外有清音--中国画里的音乐史》后,才渐渐明白“乐”在育化人心中的独特价值。
《画外有清音--中国画里的音乐史》是由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刘洁所著。
这本书通过三十多种古代遗存绘画作品,并以上古至清末历史时间为序,深度解析文物中的意像,在挖掘其中音乐元素的基础上,阐释图像背后蕴藏的古代音乐文化的绚丽多彩。
早在上古时期伏羲氏创建了“兴礼乐”“画八卦”“造书契”三大文化工程。西周将“礼乐教化”纳入治国纲领,宫廷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纲将贵族子弟学校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在六艺教育中,“礼”“乐”是大学课程,礼指“修外”,乐指“修内”。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有效地拓展了“六艺”。以学“诗”获得向善求仁的自觉,学“礼”实现人的自立,学“乐”熏陶完成人格修炼,可见,“乐”是人生修炼的最高境界,同时,“乐”也在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书除讲述“上古文化中的礼乐教化”外,还讲述了《萧韶》《九歌》与诸子胜迹;汉唐时代的乐舞百戏,鼓吹,琵琶;宋元明清时代的杂剧、元曲;以及少数民族的乐舞。
譬如本书对明代宫廷节日礼乐《宪宗元宵行乐图》的解读:整幅画卷在红墙和黄色琉璃瓦以及松柏的映照下拉开了画面,上元佳节,宪宗身着龙袍坐在黄色围帐下,庭院外元宵节民间景象异常繁荣。上图中一人持幡,上书“庆赏元宵节”,后有乐队,可见拍板、芦笙、萧、琵琶、琴。下图中表演者队伍手持可能有“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的幡,三人持板、笛、鼓伴奏,中间四人有的扮作道士、僧侣、有的手持宝剑,有的肩扛毛笔在表演。这幅画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历史对宪宗的记载,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我国音乐艺术的繁荣。
本书所呈现的历代绘画文献,作者都从图像入手,通过讲述画的内容,印证画背后所蕴藏的音乐繁荣,让没有历史、考古基础的普通人也能通过作者对古代绘画艺术的解读,了解图像艺术背后所蕴藏的绚丽多彩的音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