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大家好,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二十一」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专题·毛泽东诗词鉴赏#上期精彩: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一」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二」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三」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四」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五」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六」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七」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八」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九」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十」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十一」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十二」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十三」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十四」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十五」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十六」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十七」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十八」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十九」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二十」
专题:毛泽东诗词赏析「二十一」
61.【毛泽东诗词赏析】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毛泽东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毛泽东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赏读】
该词创作于1931年,真实再现了反第二次大“围剿”的战斗历程。此词虽同样是写战争场面,但与《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及《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不同,它描写了一次战斗的整个过程,比其它两首要具体、详细、正面,而不像其它两首那样从大写意出发,从一两个侧面出发,从虚处传神韵。在此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犹若指挥作战,可以驾轻就熟采用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写同一个题材,可实可虚,可轻可重,可大处着眼,可细处勾勒。
上阕写反第二次大“围剿”中的白云山战斗。一开始就直接切入激战画面,而且非常形象,仿佛白云山上的白云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怒发冲冠,拍案而起,这属拟人化的修辞方法,在此收到奇效。与此句工仗相对的第二句作了互为呼应,既然云欲立,那自不消说,红军战士更是杀声震天,奋勇杀敌。前是“云欲立”,后是“呼声急”,一物一人,一景一心交相映衬,一浪高过一浪,迫人心急。
就在这个焦急的当口,高潮迭起、直趋向前,再次使用拟人手法,请看正义之师的确感天地泣鬼神,不仅有白云助阵,而且连枯木朽株都在为红军拼命努力。上半阕最后二句使此战胜利的高潮到达顶峰。相持激战有了结果,读者的心平复下来,这胜利兵贵神速,作者在此化典,沿用汉时名将飞将军李广来形容红军战士,他们不惧刀枪如林直逼敌阵,仿佛从天而降,立马得胜。
下阕用倒笔追叙反第二次大“围剿”战役的全过程。从写辗转作战,到扩大胜果,直至最后一举粉碎敌人的第二次大“围剿”。其中“七百里驱十五日”是写实,从江西富田镇到福建的建宁县约七百里,战斗从5月16日开始至5月30日结束。十五天中,红军边打边迂回挺进,总共五战皆获胜,行军作战七百里。在这七百里方圆之内,横扫敌军如卷席,共歼灭敌部三万余众,缴枪二万余支,酣畅淋漓若下了一盘好棋,一举破了第二次大“围剿”。“驱”字十分形象地描写了红军长驱御敌无可抵挡的英雄气概。
随后,作者以山清水秀之景烘托出内心胜利的愉悦,仿佛在大战中得闲暇,品评妖娆江山,以日月天地之精气贯通心灵,以逸待劳再行大战,而且“赣水苍茫闽山碧”同后一句“横扫千军如卷席”又形成巨大反差。作者内心大震荡,笔法也是大起大落,所到之处随意拾来无不是词。最后两句,是写实,属陡然急转但又气韵悠悠,以一个轻轻调侃,讽刺了敌人步步为营之战术,这样的结尾可谓异峰突起,耐人寻味。
全词画面雄阔,语气跌宕,风格豪壮,韵致无穷,生动概括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战役的全过程,堪称是一首壮丽的史诗。
62.【毛泽东诗词赏析】蝶恋花·答李淑一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赏读】
该词创作于1957年。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寄托了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歌颂了他们的崇高品质与永垂不朽的精神。
一起句,作者就连用两个“失”字,沉痛之情及至深的怀念油然而生。虽看上去平谈,但读来令人悲伤不已。取其姓杨、柳,这偶合的姓氏,非常亲切自然地引出第二句。
第二句的“杨柳”堪称天造地设,奇妙异常,而且天然产生双关意思,即杨、柳的忠魂和杨花柳絮轻盈飘飞的样子。而“重霄九”有烈士浩气长存之感,也有作者一贯的雄姿英发的特征。接着,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而幽凉的神话世界,仙人吴刚为两位忠魂“捧”出了桂花酒。为回答李淑一“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的问语,这种酒本是仙人自己所饮的佳酿,但由于忠魂飘来,即十分虔敬地以如此美酒款待。
下阕写嫦娥为两位烈士表演歌舞,他们听到革命胜利的消息后,激动地掉下泪来。
起始二句,作者从仙人把酒相迎,自然过渡到寂寞的嫦娥舒展起宽大的衣袖为英烈起舞,以表敬意。
最后二句,作者大笔急转,嫦娥仙女正在为忠魂舞蹈之时,却忽然有人来报告人间已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好消息,两位忠魂闻之“泪飞顿作倾盆雨”,这一艺术夸张,形象而满怀激情地表现了英烈的激动之情,使英烈终于感到心灵得到了美好的告慰。同时这二句也传达出作者自己内心对革命终于成功的不胜感慨的情怀。这是混合着无限悲伤与欢喜的热泪!是超凡脱俗的热泪!
这首词在艺术上也非常独特、完美,想象力极为丰富、奇妙。从烈士的姓氏到飘飞的杨柳之花,再到月宫,受到吴刚的桂花酒及嫦娥舞蹈的欢迎,然后是热泪飞洒大地的宏大场面,用浪漫主义的极夸大的手法把现实主义的主题衬托得自然生动、深刻感人。
63.【毛泽东诗词赏析】七律·咏贾谊七律·咏贾谊
毛泽东
少年倜傥廊庙才,
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
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
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
空白汨罗步尘埃。
【赏读】
这是一首咏史诗,是毛泽东1964年所作。诗中沉痛地表达了对贾谊空有超凡才华却徒然空耗殆尽的哀惋。本诗是《七绝·贾谊》的续篇。
此诗首联赞扬贾谊的倜傥才华堪胜“廊庙”栋梁之任,却英年早逝,“壮志未酬”,实堪哀叹。
颔联上承“廊庙才”,出句说贾谊的《治安策》等文章,富有韬略,胜似“兵百万”;对句则谓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高论卓识,实是“胆照华国”,对振兴汉室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颈联上承第二句的“壮志未酬”,扩展写来。“雄英无计倾圣主”,正是贾谊“壮志未酬”的原因。汉文帝不能采纳贾谊巩固政权的建议,还被称为“圣主”,何“圣”之有?贾谊“无计”说服汉文帝,而称为“雄英”,未必不是一大遗憾。“高节终竟受疑猜”,上承诗的第二句,也指明贾谊“壮志未酬”的原因。“受疑猜”,主要批评绛侯周勃和颍阴侯灌婴等人,向汉文帝进言,说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尾联在第二、三联叙事论人的基础上,说明贾谊是步屈原之后尘,怀才不遇,“千古同惜”。“空白汨罗步尘埃”,谓贾谊之“步尘埃”,今天也只能惋惜地陈述一番而已。诗人委婉地批评贾谊生性脆弱的深沉感情,尽寓“空白”二字之中。
纵观全诗,兴咏赞开篇,以叹惋收尾,写史、议论、抒情,融会贯通。将千载史事诉之尺笺,惜才情愫凝于笔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