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专业音乐人评价华晨宇「华晨宇心理问题」

时间:2023-01-25 15:57:44 来源:吉他范儿

大家好,专业音乐人评价华晨宇「华晨宇心理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来源:哎呀音乐

作者:DJ景煦

首先声明,严格意义上,如果按照「粉丝」这一词在百科上的“对某一艺人极度崇拜和疯狂追逐的群体”这一定义,本人并不是华晨宇的“粉丝”。


这篇文字,我试图结合我曾学过的(精神分析派)心理学及相关知识,从相对全面的维度,以华晨宇在本次《歌手·当打之年》上的表演和他相关的“人声实验”音乐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下他的音乐之所以会让一部分人惊呼天人,另一部分则嗤之以鼻的深层次原因。




为什么音乐会让我们“快乐”?


我们之所以爱听音乐,无非是因为听到我们“有感觉的”音乐时,会感觉到快乐和兴奋,这感觉让我们很舒服,享受,甚至上瘾。那么,为什么我们听后会有这种感觉呢?这里,就讲到一个重点词——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说通俗一点,大脑分泌的多巴胺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你快乐程度的高低。



而什么是“受欢迎的”的音乐呢?就是那些能让人“有感觉”的音乐。


而我们之所以对“有感觉”的音乐这么着迷,是因为,在聆听这些音乐时,人体会经历音乐高潮体验:音乐颤栗 (Musical Frisson/Chill)。我们听到这些音乐的时候,会起鸡皮疙瘩,会哭泣会兴奋,甚至会手舞足蹈,癫狂叫喊,这就是典型的音乐颤栗 (MusicalFrisson/Chill)。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脑会大量释放多巴胺,从而让你感到极度的快乐和舒适。


好了,音乐和快乐的关系解释完了,我们进入再普及下一个概念。



潜意识和本能、音乐与神性


潜意识,心理学术语。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未被察觉到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和“潜意识”相对应的是“显意识”(就是我们泛指的“意识”),他们有什么区别?“显意识”是你自己想做什么,而“潜意识”是你不用想就会做什么。


举个例子:你今天想去购物,所以你想好了穿什么衣服,鞋子、然后按照你的计划出门、坐车,去商场,并且你清楚地知道你想买什么,这就是“显意识”。而如果有一天,你在倒开水,突然你的手被开水烫了下,你触电般地把手弹开并大叫,这就是“潜意识”,因为你在弹开手并大叫的时候,是不需要先想好的才做的行为。你会说,这有什么“可想的”!?这是我的“本能”啊!好,这里就引出了这个词——本能。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将人类的本能分为生存本能(生本能)和死亡本能(死本能)。生本能就是要“活下去”;死本能就是尽量“不要死”,说到底,是一回事是,就是要“活着”。


你被开水烫了,你是作为一个生命体,感受到了身体的疼痛,“潜意识”感受到了来自对这“疼痛背后的危险”的恐惧,触发了对“保护自己”的本能,所以是在完全不用思考的情况下,就做出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危险”只是人的主观解读,而所有的“危险”直接触发的都是人的对“避免死亡”和“一定要活下去”的“本能”。而潜意识,只是由这本能引发的你“意识不到”的思想罢了。


从这个角度上说,“潜意识”和“本能”本质是一回事,潜意识体现在思想上,本能体现在行动上。潜意识好比系统,本能指的是在这个系统下所产生的所有反应。例如,躲闪反应就是本能,而这个本能是由你的潜意识控制的。



说了这么多,你会问:这些和音乐有啥关系啊?别急,继续听我讲。


第一部分我们说了,我们之所以爱听音乐,是因为音乐能够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会让我们感受到快乐。那什么样的音乐,才能让我们到达“音乐颤栗”的状态,从而分泌多巴胺呢?


心理学家莱文森把对音乐的情绪反应解释为对音乐的直接感觉和认知。


关于对音乐的直接感觉,产生的情绪纯粹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听众无需经理性判断,单凭音乐对感官的直接刺激,就能直接感受到,这也被称为音乐的无意识性。(音乐的“潜意识”)

如音高越高,旋律音阶上行演奏,会产生紧张或高昂的情绪;低音,慢速,产生较平静的情绪;乐音和声的不协和,能构成音乐的不稳定感,令人感到不安;节奏的快慢与复杂性,会带来受众的舞蹈性联想。



音乐是能带来各种情绪的,而情绪触发了你的大脑神经系统,(即大脑的本能),从而分泌多巴胺,让你感到快乐。我们刚说了,本能即潜意识引发的行为,分泌多巴胺就是本能,是不能靠意识控制的,也就是你做不到:自己闭着眼睛,使劲“想”,就能分泌多巴胺。


好,允许我再“烧”一下大家的脑!我们都知道我们想快乐,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需要“快乐”么?你可能会骂我:“这不废话吗?谁想要着活着痛苦啊?!”别急,那如果我继续问:“你为什么不想要’痛苦’呢?”


《基因与进化》中写到:


本能反应,是一种下意识(潜意识)的行为决策。本能的第一特性是快,能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环境做出反应。这种无意识的迅速反应,是人类在生存挑战中进化出的应激能力。引发本能唯一“潜意识判断”标准就只有一条:是否有利于自己存活。(即:生&死本能)

而情绪的本质,是潜意识运算的结果,潜意识直接对应着人的本能,因为情绪是本能在人的感受上的直接外化的反应。人的情绪的最基本的两个方向,就是快乐和痛苦,当一切能让我们活下去的本能得到满足时,我们就会快乐;而感受到任何威胁我们生存,即对我们有死亡的威胁的环境和事物时,我们的“死本能”就会让我们痛苦。


现在,注意,重点来了!如果我告诉你,人体不仅只喜欢“快乐”,也喜欢“痛苦”,你会不会骂我?


之前我们说多巴胺让人感受到快乐,没错,但是,为什么我们会“一直需要”快乐呢?如果从人的动物性本能来说,人必须要一直努力活着,满足潜意识里的“生本能”,但是在神经学的解读里,多巴胺只是在情绪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种神经递质,它的作用就要让你产生兴奋和激动的“欲望”,而真正让你感到快乐感觉的是另一种神奇且牛逼的物质——内啡肽!



内啡肽(endorphin)亦称安多芬或脑内啡,是一种内成性(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内啡肽能与吗啡受体结合,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的止痛效果和欣快感!


多巴胺是一种“奖赏机制”,让你不断地想要,就像我们听到了好听的、有感觉的音乐,会一直想要听,而且听不够,这就是在多巴胺的牵引下,大脑开始分泌内啡肽,所以你会感觉到平时难以感到的“快乐”,直到上瘾。内啡肽是人体天然的“镇痛剂”,它的作用是缓解疼痛感,使人内心宁静。



而什么时候能够分泌内啡肽呢?


刚才说了,它是人体的镇痛剂,所以由人的“进化本能”所决定的,人在让他们感到“恐惧”、“危险”等可怕感觉的场合下,人体会产生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和内啡肽的激素。肾上腺素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而内啡肽则缓解由焦虑、恐惧引发的心理的不适和生理疼痛感,让人尽量恢复内心的平静,并会成瘾。


你看这一切,都是由“本质是动物”的人希望活下去的“生本能”以及惧怕和避免死亡的“死本能”所以连环引发的。


说到这儿,你可能更晕了,这tm和音乐有啥关系啊?!还是不要急,我们还要解释一个更玄的概念,你就都明白了!


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音乐的“神性”!


先解释下什么叫“神性”。


对神的有各种解读,总结来说就两点:


1、“神”就是“不可知”&“不可测”,并不能被人的意识所理解。

2、神代表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即“永生”。


而“神性”是人对一切拥有以上特质的某种“存在”的描述。


再回到我们之前所说的,我们人的意识可以努力的理解和解释所有我们能够“意识到”的东西,唯有一样,我们不能,就是“潜意识”!而“追求永生”——即人的“生本能”和“死本能”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一种“极致的”表达!


而生而为人,我们深入到灵魂底里的“终极潜意识”就是——一直活着&永远不死!


从这个角度讲,“潜意识”就是人心中的“神性”!


神性让人的意识与潜意识重合,在神性里,你感受着“面对永生”的极乐和“坠入死亡”的恐惧——这两种“极端的”本能体验。


而之所以,艺术界有这样的金句:


“音乐和诗,是世界上最接近上帝的两样东西。”


因为散发着神性的音乐和诗歌作品,大多是探讨着人性、死亡、和欲望这些属于你平时并不会去想的,但一直“深藏于”你潜意识里的话题。


而就是因为这两种艺术形式可以最大程度上地激发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潜意识”——即神性,而在这种“神性”的氛围里,人体在本能的作用下,大量地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让人感受到了平常的生活里难以企及的“快乐”。


我们经常听到一首好歌时,没有原因地就流下眼泪来,你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就是被感动了,这种感动说不清道不明,但哭过的感觉,让你感觉又释放,又“快乐”。


唯一的原因,是它激活了你的潜意识,链接了你的本能,令你大量地分泌了多巴胺和内啡肽。而在你主观感受上,你感觉这首歌一直把你心里从不曾说出来的话,给说了出来,而这些就是你的潜意识,所以你异常地感动。


好,总结下概念:


1、潜意识链接着你的“本能”

2、本能分为“生本能”(想活下去),和“死本能”(避免死亡)

3、对音乐的感动和兴奋是一种“潜意识”的本能

4、真正让你快乐的不是“多巴胺”,而是“内啡肽”,内啡肽在人感到恐惧和痛苦时会大量分泌,可以缓解你生理和心理的“疼痛感”,让你感到快乐,并会上瘾。

5、神性,代表着“不可知”,所以,它连通着你的“潜意识”;神性代表着“永生”,所以能激活你极致的“本能”。

6、越是好的音乐,越是能直指听者的潜意识,从而诱发本能,大量分泌内啡肽,最终让听者极度地激动和享受。



关于华晨宇的音乐风格


首先,记住我们上面分析的,音乐对我们的作用,就是刺激多巴胺分泌,并最终在内啡肽的作用下感受到“愉悦”和最终心境的舒缓和平静。


精神分析学派开山鼻祖弗洛依德最著名的开创要数他的“泛性论”:关于人的生本能和死本能,在人的精神层面表现为“快乐”和“痛苦”;而在行为层面则体现为“性的欲望”和“攻击性”。


尽管我们到了21世纪,自觉是文明的高级人了,但人作为动物性的本能在潜意识里还是“你死我活”,只不过是用更文明的合作和互利来表达了。


弗洛伊德认为,美感产生于性欲的替代性满足,艺术活动是人类性欲的升华行为。性欲常常是被压抑在个人的无意识之中的一种本能。由于涉及个人的深层的无意识心理,因而审美者本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美感与性欲之间的关系。


各种音乐中的美好、浪漫、唯美的旋律和臆想,全部来自人的生本能的牵引下的“性的欲望”所幻化的。这里的“性的欲望”体现在音乐中最多的表现就是对“爱情”的讴歌,而“爱欲”则是人类为了繁衍的“生本能”所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欲望。


那些让我们听上去感觉到“美感”和“舒适愉悦”的音乐,其实只是我们的“生本能”(即性的欲望),不断在潜意识的唤醒下,引发了我们的多巴胺和内啡肽分泌,从而让我们感到快乐罢了。


接下来我们谈谈华晨宇的音乐风格。


先聊聊“实验音乐”。


这方面的大师,在国外有很多,人声实验领域有冰岛的Björk(比约克)、图瓦国国宝级女歌手Sainkho Namtchylak(珊蔻大妈)、作品恐怖至极的美国实验派表演艺术家Diamanda Galás,先锋实验领域的东瀛大神坂本龙一,国内的相关的大师级歌手朱哲琴、刘索拉、龚琳娜、和我永远的男神窦唯。



而一直以来人声实验作品之所以让普罗大众不能理解和难以接受,是因为它通常是以诡异的尖叫,病态的哀嚎,以及歌者整个表情和身体的狰狞和扭曲作为音乐表现形式,营造的气氛诡谲、灵异、歇斯底里,给观者和听众一种——“发自本能的”窒息般的恐惧和在生理上的强烈不适感。


请着重注意这个词——“发自本能”,再联想下我们刚说过的本能是什么?以及对人体的作用。


现在,打个岔,说一个我个人的真实体验事件。


本人由于家族遗传的原因,从求学时起就一直服用精神镇定类药物,常年服用的结果,就是情绪上逐渐出现了抑郁反应,且日渐加重,并最终成为了常态。


2017年的一天早上,我和往日一样起的很早,一个人默默来到楼下公寓的咖啡厅,早上的咖啡厅,空无一人,阳光刚刚从窗口射进来,屋里凝绕着一股死寂的氛围。我难受的简直不行了,内心的压抑幻化成了一股对自我的暴虐式的攻击性力量。我打开手机的音乐app,点开了那首平常从来不敢听超过10秒的被世人公认为“歇斯底里的灵异之歌”的SainkhoNamtchylak的《Lost Rivers》。


Lost RiversSainkho Namtchylak - Lost Rivers


当珊蔻大妈那充斥着死亡气息的哀嚎冲击我的耳膜时,我浑身一紧,但这次我没按停止,就闭着眼,听着她叫,就那么听着。全曲7分多钟,我发誓,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的后半段!尤其在最后一分钟,歌者那撕心裂肺的厉鬼一般的嚎叫攀上了一个高峰,我浑身紧绷,继续闭着眼感受着她的情绪。随着最后一声的结束,整首歌结束。


当时睁开眼,才发觉我满头是汗,不停地喘着气,手居然有些微微颤抖,但是!我的脑子感觉异常的轻快和松弛,之前的压抑和愤懑一扫而光!我以为是一时的错觉,就起身走了走,还是那么的轻松!而且接下里的那一整天里,我都没有再出现抑郁的情绪!



前面提过,人的本能就是活下去,我们的一切潜意识都是朝着对这个本能有利的方向引导我们。而人在受到引发他的潜意识产生巨大“恐惧感”的外界刺激时,脑神经会大量分泌内啡肽,来缓和你由此产生的生理&心理的痛感,而最后的效果,就是脑中的内啡肽含量激增,达到了缓解抑郁,平和心境的作用。


为什么一定要感受“恐惧”,才能刺激多巴胺?感受“美好”不行么?


《与神对话》的作者在书中写到:


人类行为在最深层次上无不受到两种情感之一的驱使,即——爱和怕。它们是起点和终点,有了它们,被人类称为“相对性”的哪个系统才能存在。倘若缺乏这两个点,缺乏这两种关于事物的观念,别的观念便都不能存在。

人类所有的想法和让人类所有的行为,不是出于爱,便是出于怕。人类的动机只有这两种,一切其他观念无非是这两种的派生物。只是形式有所区别而已——它们是对同一个主题的不同反映。

结合我们上面已经阐述过的概念,爱就是“爱欲”,是繁衍从而能够活下去的“生本能”,表现形式就是“性的欲望”;怕就是“恐惧”,并由此产生攻击敌人和竞争对手的“攻击性”,从而避免死亡的“死本能”,而这两者都直接牵动着人“潜意识”——即“神性”!


说到这儿,你就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暴力和性”,在各种艺术作品的表达中,永远是最根源的主题。


我们跳出来,说一下艺术的事。


话说,艺术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为了“追求美”,比如欧洲的古典音乐,巴洛克,洛可可时期的许多风景画,日本的茶道,他们基本就是为了美而作的艺术。恩,我是同意的。


但是别忘了我们这篇文章是从心理学角度挖掘这些艺术作品的创作带给观者的主观感受在意识层面的背后的“本质和根源”。


我们刚分析过,美感来自于人潜意识当中被压抑的“性的欲望”,是服务于人的“生本能”的。


我们在艺术中一再地强调人为主观的“美感”,有意地避开和排斥那些让我们恐惧和产生不适感的作品,你不觉得,这恰恰正是我们潜意识里的“死本能”(排斥死亡)在发挥作用吗?


那么,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对此,知乎上的一个高赞的回答:


它(艺术)很朴素,因为它至始至终所描绘的都是人类自己的精神世界。重要的不是载体,而是背后的表达,是背后那个人(艺术家)的呐喊或低吟。

如何理解艺术品?其实你要理解的不是一幅画,而是人性的深度,人类的情感和理性能到达的边界。你在艺术里能探测感知到的程度跟你本身对人性的理解有直接的关系。

前半句,我是认同的。后半句,我有个人的解读。


毕加索说:“一幅作品的价值恰恰在它所不是的东西。”如果一首歌,我们意识到它是首歌,这是我们的“意识”;那么“它所不是的东西”又是什么?难道不就是我们“意识不到”且不能理解的——“潜意识”的部分吗?!


而,艺术,之所以让我们那么神魂颠倒,就是因为置身于它们当中,我们借由艺术投射出了我们“潜意识”的东西,是什么?——本能!是什么?——生本能&死本能!是什么?——性欲和攻击性!——是什么?——爱和怕!——是什么?——欲望和恐惧啊!


所以说,描写、抒发和表达恐惧,也是艺术的一大价值啊!


而艺术之所以让我们如此地迷恋和痴狂,就是因为他们深藏于我们的潜意识,不能被我们的意识所察觉,所以才能够链接到我们作为人的“神性”,从而刺激我们大量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最终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啊!而内啡肽是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它能与吗啡受体结合,可以像吗啡、鸦片剂一样让你快乐并最终上瘾!


所以,这才是艺人的迷人之处啊!!!这尼玛是合法的du品啊!!!


署名Lost In Utopia的乐评人在文章《国内实验音乐 | 在探索中稳步发展》里写到:


实验音乐意在追求一种高度纯粹的、不负载任何意义的聆听,不在声音上承载任何关于“自我”的东西,即回到声音本身,去探寻声音的本质,这有同于本真主义及本真性。

实验音乐称为音乐,但其早已超出了音乐的范畴,这里的音乐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还包含和音乐相悖的无组织不悦耳的噪音。

不管是音乐人也好,听众也好,如果有探索精神,不固步自封,在经过大量的创作和欣赏之后,他们的发展最后都在向实验音乐靠近,不管国内国外都是如此,再往大的说,不只是音乐,几乎所有的艺术都是如此。

我对这段话的解读是,实验音乐真的不需要向你“解释”什么,它就是一种把人声从“传统审美”的“唱”的窠臼里解放出来,让声音真正变成“纯粹的声音”的一个过程。它是不需要被“帖标签”和“定义”的。


人声实验,就是让你感知歌者(或只解读为“发声的肉体”)的以自我的方式和状态的某种“存在”,至于你如何感受,那是你的事,音乐本身不负责解释它自己。


而,也只有这样的,挣脱开“意识认知层面”,直接把人引向“不可知”和“不可测”的潜意识的音乐,才是真正和你身体里“极致体量”的生&死本能链接,散发出真正意义上的“神性”的音乐。


可以这样说:神性就存在于人性中,人性的升华就是神性,神性就是人性内在的潜能。而连接二者之间的桥梁就是你的——潜意识。


如果用心理学解读佛学,借由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五识,而归纳成的第六识,构成了我们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即是“意识”;而我们察觉不到的真正链接着我们生而为人之本能(爱和怕)的“潜意识”,即是佛学中的“第七识”——末那识;而佛弟子是通过正念的修行,让自己完全干净的思量在意识中逆行,穿过末那识(潜意识),证得第八识-阿赖耶识”,直接抵达“第九识”——阿摩罗识 。那时候,你也就觉悟了。



如果西方的“上帝”和我们东方的“佛陀”在某种维度可以被认为是“等同架构的”存在,而作为自带“神性”的音乐直接呼应的是你的“潜意识”,那么你现在就不难明白——“音乐和诗,是世界上最接近上帝的两样东西。”这句话的由来了。


而之所以大众对华晨宇的歌曲的评价呈两极化,还是因为我们痴迷于承载“生本能”,即表达“爱欲”的潜意识,而惧怕裹挟着恐惧和死亡气息,潜意识里充满着“攻击性”的“死本能”的艺术表达。因为它会让我们恐惧,令我们不安,让我们不适。



而以我个人的体验来说,我这种多巴胺(内啡肽)水平天生就偏低的人群,已几乎对一般刺激级量的普通的音乐表达处于“完全无感”的状态。我需要的是,能直接唤醒我“潜意识”,并强烈刺激我本能的音乐,我才能分泌需要的内啡肽,让我感受平日里很难体会到的快乐。


而华晨宇的这种在“潜意识层面”唤起人心底强烈的恐惧感和极具“不可知”的迷幻诡异色彩的人声实验音乐,则正好满足了我的生理本能对音乐的所有需求!


而华晨宇的《斗牛》之所以在众多劲敌中最终胜出,就是因为在其他歌手在用“歌词”来唱着歌的时候,只是用歌声在“意识层面”唱歌,你还是意识到这是位“歌手”在唱歌;而华晨宇上台后,借由自己对歌曲独特的先锋艺术化表达和现场的声光电效果,营造出一种充满了“未知感”的“魔性意境”,让你意识不到他是位“歌手”以及他是在“唱”歌。


因为他已经把自己幻化成一股世人看到内心都升起巨大的“恐惧感”的极具攻击性的“死本能”,他刺激的不是听觉,而是直接击中了你的潜意识!


和其他歌手相比,华晨宇的表演引发了你的“恐惧和不适感”的死本能开关,使你的大脑疯狂分泌内啡肽,来抵抗这种恐惧,最终的效果就是让你感到极度的愉悦和舒适,并最终上瘾。



虽然深藏让人恐惧的力量和极具攻击性,但是让你感受了“成瘾般的快乐”,就给你渐渐形成了一种“越恐惧越喜欢”、“越诡异越兴奋”的复杂感受。而这,也是上世纪60年代,世界流行乐坛范围内刮起的“迷幻音乐风”,直至今日依然让无数乐迷为之癫狂的原因。


华语乐坛类似直击人性潜意识本能的音乐作品,王菲的《寓言》,林忆莲的《盖亚》,是我本人认为值得一听的上乘佳作。


最后,引用乐评人Lost In Utopia的话作为结尾:


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这么一个文化艺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为音乐艺术等提供了更便捷的创作工具,而互联网的发展又使得这些作品得以广泛传播,使得我们更便捷地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品。


同时我们应该庆幸在这么一个浮躁快节奏的时代中还有那么一群人正在用心地做着事情,他们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信念,他们探索着音乐、艺术的一切可能性,得以让我们在千篇一律的主流声音中仍能听到一些不同的、新鲜的东西,感谢他们!

如果要选择音乐,不如就让你的“本能”替你做选择吧!


毕竟,身体是不会说谎的。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