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老年书画家作品确实包含财富,只是财富是属于经营者的
大家好,孔子创办学校「孔子学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张波
#文明史鉴|华夏帝国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升腾丰足,灿烂高远。
安寂静谧,苏醒朦胧,轻柔清澈,光华激荡。
庚子岁首,新冠暴虐,白衣逆行,志士筑国。
闭关祈愿,编纂史鉴,永矢弗谖,民族复兴。
孔子的办学(一)
今天我们讲第3个历史片段,孔子的办学。
上一讲介绍了华夏帝国的核心领土,华夏帝国是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统一中国,建立帝制,到公元1912年隆裕太后代宣统帝溥仪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帝制灭亡,一共2133年。
文明史鉴认为,政治是文明的内核,技术是文明的驱动力,在技术驱动下的政治内核,通过组织能力纷纷长出了军事、经济、文化、哲学、艺术、科学等缀满枝头的文明累累硕果,汇聚成历史的长河,在华夏帝国这2000多年历史中,它的传统政治基本上就是内法外儒,而这个儒就是来自于孔子。
01 | 孔子的出生
孔子的办学,主要是三个问题,1、孔子的办学时间;2、孔子的办学目的;3、孔子办学为啥能带给华夏帝国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在讲这三个问题前,我们先讲一下孔子的一生,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去世于公元前479年,他的一生分六个阶段,如他自己所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祖上是商朝王族,商被周灭后,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亲兄长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到六世祖得孔氏,到孔父嘉时,他是宋国大夫,后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的孙子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官职为陬邑大夫,但没有封地,这个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
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他的小妾生了长子孟皮,孟皮的腿有残疾,于是叔梁纥请求颜氏的三个女儿之中的一个立为妾,颜氏的长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儿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颜徵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孔子于公元前551年陬邑昌平乡诞生。
02 |昭公赐鱼是什么意思?
孔子三岁丧父,母子俩被逐出家门,孔子先后在仓库、畜牧部门干过,他“十五志于学”,学的是什么,我们留着到下一讲解密。
当时鲁国有一个得天独厚的的学问就是:周礼。
周公有代理天子、安定社稷的功劳,允许他的封地鲁国使用天子的祭祀礼仪,而周平王东迁洛阳时,周自己丢失了很多资料,这样原汁原味的周礼只有鲁国。
十七岁时,母亲颜徵在操劳而死,母亲去世这一年,鲁国权臣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
二年后,孔子十九岁结婚,二十岁生子,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他就非常高兴就给儿子起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为什么高兴呢?那个时代,“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也就是说,国君赐鱼,正合乎孔子是“士”的身份,尽管3年前阳虎将他拒之门外,但鲁昭公对他的身份进行了承认。
那为啥鲁昭公能对他的“士”的身份承认了呢?当时所谓“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那些名目繁多的礼节,各国诸侯这么多年下来其实都迷糊了,这样各国陆续就到鲁国来寻根,鲁国的周礼文化观光产业开始发达了,这样就需要一些懂“周礼”年轻人接待各国官员,而孔子又喜好周礼,学有所成,名气也越来越大,那接待各国的至少应该是“士”一级吧,所以就承认了.
03 |孔子的三十而立
在这个周礼文化观光的从业过程中,孔子可以“入太庙,每事问”,他看到天子礼仪,大开眼界,又和很多诸侯国派来的官员相互学习,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师”,他在27岁,郯子朝鲁,孔子向郯子请教郯国古代官制。
到了30岁时,那一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接待者还是孔子,齐景公见孔子时和他讨论秦穆公何以称霸的问题,三十岁受到大国之君接见,讨论学术问题,可谓非同小可的成功,所以“三十而立”。
孔子35岁时,鲁国贵族因斗鸡发生内讧,鲁昭公讨伐权臣季氏,结果战败,出奔齐国,孔子也跟到齐国。
在齐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给出了那个著名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回答,景公想把尼溪之田封给孔子,被晏婴阻止,因为齐国的大夫反对,孔子返回了鲁国,这一个他37岁,而鲁昭公继续流亡晋国。
公元前513年,这一年孔子39岁,此时大国晋国将法律公布于众,孔子听说后抨击道:“晋国要亡了,因为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存在了”。
04 |孔子的不惑和知天命
3年后孔子42岁,鲁昭公终于死在晋国的边境小城,昭公到晋国待了4年,一直想请救兵回去帮他复位,可惜连晋国国君的面都无缘一见,此时已经是礼崩乐坏了,鲁昭公不受自己国家贵族待见,而晋国国君和贵族完全就无视它,僭越之事频出,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的祭祀舞蹈,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而控制鲁国的季氏是卿,在家庙用八佾,摆天子的排场,孔子这些僭越行为表示了极为不满:“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所以他的自谓“四十不惑”,是对很多问题已经有了坚定不疑的抉择。
公元前504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此时孔子的办学已经非常生意兴隆了,他的学问也很知名,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想见他,两人居然在路上“偶遇”,阳虎劝孔子出仕,说出了金句:“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时间消逝了,年岁是不等待人的),其实从鲁昭公出走,孔子是35岁,到和阳虎“偶遇”,孔子48岁,他已经离开鲁国官场13年了,这是13年是他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办私学,于是他心里开始静极思动,这样就到了“五十知天命”了。
公元前501年,孔子51岁,阳虎作乱失败,出奔齐国,此时公山不狃在费邑反叛季氏,派人召孔子做官,孔子欲往,被子路阻拦。
正因为在阳虎和公山不狃的事件中,孔子两次正确站队,季氏认为他忠诚可靠的直接任命他为中都宰,治理首都政绩卓著。
两年后,53岁的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摄相事,然后他诛少正卯,曝尸三日,鲁国大治,同时跟随鲁定公与齐侯相会于夹谷。
54岁的孔子,为削弱架空主君的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和子路等弟子们策划“隳三都”,也就是拆毁三位卿大夫封地上过于高大、不合礼制的城墙,结果拆了两家,第三家就拆不动,于是君臣兵戎相见。
第二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据说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辞官,这一年孔子55岁,开始了14年的周游列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