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怎么理解」

时间:2023-02-01 08:54:00 来源:光明网

大家好,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怎么理解」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王丽萍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城镇化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截至2020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3.89%,一些东部沿海城市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70%。但是城市部分存量空间的功能品质与现代化建设还不相适应,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譬如,公共空间不足、人际关系疏离、文化记忆消减等,这些城市生活体验的不适感会对社会心理产生较大影响。鉴于此,实施新一轮城市更新行动,应积极回应城市居民社会心理需求,通过优化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加强城市设计和创意、保留和延续城市文脉,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归属感和认同感,让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优化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增强居民的获得感。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公共空间被大大压缩,一排排高层建筑高耸入云,城市道路密密麻麻,侵占了城市公共绿地和活动场所,使居民的活动空间越来越狭小,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离,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因此,未来城市更新的主要目标之一应是打造更具普惠性的公共空间,以功能性改造为重点,完善生活功能,补齐公共设施短板。一是优化提升公共空间的有效性。比如,利用城市小空间打造街区“口袋公园”、建设公共文体场所和社区活动场所等,为居民的休闲娱乐和社交提供场所,打造人人享有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现公共空间的公平享有,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公平感。二是优化提升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交通的便利性,满足全体居民尤其是社会弱势人群的生活需求,增强城市亲和力。比如,完善城市慢行系统,为广大居民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残障人士的日常通行提供方便。为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进行人居环境的适老化改造;以“一米的视角”打造公共空间,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为残疾人打造无障碍城市,解决城市盲道被占用被毁弃的问题。保障人的平等,尊重人的尊严,维护人的权益,体现城市的人文关怀。总之,未来城市更新要多在细节处下功夫,多做“友好型”规划,满足城市居民的不同需求,提升居民的获得感。

强化城市设计与创意,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功能化”一度是城市规划的通行模式。然而,商业、行政、住宅、文教、游乐园和产业园区的区隔,除了给城市带来发展和秩序外,也给居民带来一些困扰和不便,甚至带来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和被排斥感。“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应着重对城区内功能偏离需求、利用效率低下、环境品质不高的存量片区进行挖潜提效,提升功能品质。一是强化城市设计和创意,提升城市更新中规划的品质,增强居民的归属感。通过对核心区域存量实体和空间进行升级改造,改变其区域老化的现状,最大限度挖掘区域价值,提升核心区域形象,支撑新兴产业发展,使其重新焕发活力,甚至成为城市的一个亮点和标志,通过共同建设,增强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融入感。二是强化城市设计与创意,提升城市的开放性和包容度,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城市更新除了对现存实体和空间进行改造,提升城市的功能外,应加强城市的设计和创意,避免城市更新与建设的同质性。比如,打造个性化的旅游城市、艺术社区、田园小镇、汽车小镇等,坚持包容性发展理念,让每位居民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使城市生活由枯燥乏味变得丰富多彩。因此,城市更新需要对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以及休憩环境等进行科学设计,丰富城市生活内容,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延续城市文化精神遗产,增强居民的认同感。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城市有机更新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变与不变的统一。城市更新如何在改善城市功能的同时,保持原有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做好“保留”和“延续”城市文脉这篇文章,对于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具有非凡意义。正如“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随着大建设大拆迁,人们失去的童年居住地和大半辈子生活过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原乡”,同样会产生“乡愁”,其中包含了深刻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密码。对个人来说,记忆最大的作用在于保持心理的连续性,记忆使人们保持身份与认同的统一,如果失去对过去的记忆,就容易产生个体自我认同危机。同理,城市作为有机体,城市记忆就是要保持城市历史文化的身份特性。对城市进行“拆迁重建式”的更新,就会导致城市记忆被中断、个性特征被消解。因此,在城市更新中,不仅要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还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城市精神价值,而且要重视对城市文化观念、社会心理、价值审美等软件进行革新,从而提高城市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标识。总的来说,城市更新需要的不仅仅是硬件建设,更多的是对文化及社会心理的延续,这有助于缓解社会急剧变化带来的社会焦虑,使人们心灵有所凭依,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社会凝聚力。(王丽萍)

来源: 学习时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