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大家好,八下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八年级下册语文蒹葭原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电子教材
课文解读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
北冥有鱼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
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注释
海运:海水运动。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志:记载。
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去:离开。
息:气息,这里指风。
译文
这只鸟,在海动风起时就迁往南海。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齐谐》中说:“当鹏鸟迁往南海时,拍打水面,激起的浪花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原文: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注释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是:这样。
译文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注释
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鯈鱼:一种白色小鱼。
是:这。
译文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原文: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注释
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译文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
原文: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
循其本:追溯话题本原。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提顿,以引起下文。
译文
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三、问题归纳
北冥有鱼
1.作者为什么要将鲲鹏所居之地定为“北冥”?
“北冥”是特别之词,为庄子创造,含义新颖,其中透露出旷远神秘的意味,暗示着北冥是非世人所能见,亦非人智所能测的,这种意味与鲲鹏神秘的形象融为一体。
2.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 “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3.作者把鲲鹏的居住地定为“南冥”,目的何在?
把鲲鹏的目的地“南冥”与出发地“北冥”对举,表明鲲鹏从渺远幽深的极北之地迁徙至极南之地,可见其志向极远。
4.作者假借齐谐之言,有什么目的?
作者假借齐谐之言,让人们相信鲲鹏的真实性。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6.鲲鹏的形象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怒而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7.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示例一: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庄子为什么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
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
3.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4.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 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鱼是快乐的?
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乐”是理所当然的事。
四、课文主题
《北冥有鱼》一文中庄子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的,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与惠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的论辩,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课后思考探究
一、1.《北冥有鱼》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对鹏的基本介绍,突出鹏鸟出身不凡及体型庞大;第二层论述鹏鸟迁徙“有所待”;第三层论述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的,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2.惠子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他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而庄子论辩的机敏和巧妙则体现在,当他在惠子的反击下本该无言以对时,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运用偷换概念的技巧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二、1.这几句话充分体现了庄子文笔的巧妙。他把人们仰视苍穹的一种经验加以比况,说鹏在碧远的高空俯视下界的时候,犹如下界的人仰视高空一样,只见茫茫苍苍,不辨正色。经过这样一番比况、形容,无形中联系了人的经验(因为古代人没有从高空往下看的经验,但从大地往天空看的经验每人都有),就调动了人的想象力,把似乎难以理解和想象的高远,也变得比较容易理解和想象了。
2.这句话体现了庄子论辩的机敏与巧妙,他运用了偷换概念的技巧,他把信息如何在人和鱼之间传递的问题,转变成了人在什么地方得到鱼的信息的问题。
三、背诵略。
四、1.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记载。3.怎么。4.追溯。
五、李白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自己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