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设计一幅美术作品,弘扬高雅格调,凸显中华美育精神「新艺术史观」

时间:2023-02-02 15:41:17 来源:艺绽

大家好,设计一幅美术作品,弘扬高雅格调,凸显中华美育精神「新艺术史观」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广燕

在新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具有家国情怀底色,与国家命运、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始终占据重要地位。近十年来,主题性美术作品掀起新的创作浪潮,在聚焦表现中国精神、时代精神方面涌现了一大批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一种引领

国家创作工程助推重点“攻坚”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侧广场上, 《旗帜》《信仰》《伟业》《攻坚》《追梦》五组大型雕塑庄严矗立,以凝固的诗篇讲述百年风华故事。建党百年重大主题雕塑工程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作品创作工程”,是新中国美术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创作人员最多的主题雕塑和美术创作工程,也是新中国美术史上主题创作的创举。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美术观察》副主编孟繁玮谈到,近十余年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等一系列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对中国当代美术的探索和拓进发挥了重要作用,美术工作者的创作内驱力逐渐唤醒,从“要我画”成长为“我要画”的主动自觉。

大型雕塑《伟业》亮相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65位人物均来自真实原型(清华美院 供图)

近年来,一大批反映现实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美术作品涌现,开拓了许多历史主题美术创作的新空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组委会将一个极重要的选题交给了唐勇力。唐勇力呕心沥血,历时十年创作巨幅画作《新中国诞生》,以浪漫主义手法呈现了全体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参加开国大典时的场面。这幅画成为了新时期体现中国气派、民族精神的代表性美术作品。

在广泛收集历史资料、邀请史学专家把关的基础上,创作者们努力追求作品艺术性的高度,并非是简单地图解或再现历史,而是艺术地表现历史。不少优秀作品进入了国家收藏体系,使中华文明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得到更为完整的视觉史诗呈现。

《新中国诞生》2015年 唐勇力(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一种自觉

在深入生活中挖掘动人故事

走进正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每个展厅最重要的位置都有表现人民生活、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张见等艺术家创作的中国画《助梦》展现了凉山彝族群众在脱贫之路上的成果;郭健濂、褚朱炯的油画《互联网的春天——农村电商》,突出了互联网给农村生活带来的新气象……艺术家们从不同的视角,观照、表现当下的社会现实。

在以往的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现实题材是弱点也是难点。近年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为越来越多艺术家的一种自觉。他们从百姓日常生活捕捉闪光的情节与场景,以小见大体现时代变迁的宏大叙事,传递民生关切,带来打动人心的观看体验。例如陈治、武欣的中国画《尖峰食刻》,聚焦了当代都市生活中繁忙的餐馆后厨场景,头戴对讲耳机的厨师正在备菜,画面中的外卖箱折射出餐饮行业的巨变。

陈治、武欣 《尖峰食刻》

近十年来,更多美术创作单位积极引导艺术家深入生活写生采风,收集有温度的第一手创作资料。2016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美术学院师生重走长征路,以《红军食谱》为主题,创作了百幅油画。野菜、草根、树皮、皮具……这些当年红军战士的“救命粮”被一一绘于笔端,让沉潜于历史的真实细节生动展现。5年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中央美院师生再次踏上长征路,以百幅油画《新时代食谱》描绘“食”光变迁,记录全面小康生活,让作品在历史与当代的映照中更彰显厚重的力量。

一种探索

在继承和突破传统间寻找新路

金秋时节万山红遍,长城如同巨龙般蜿蜒于群山之间。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序厅,600平方米的巨幅漆壁画《长城颂》格外引人注目。该作品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程向军教授带领50余人的团队,历时约一年创作完成。作品首创采用铝蜂窝板制作胎板,将传统漆艺中的朱砂颜料与中国画里的以线造型等技法进行了结合,是国内迄今最大的一幅漆壁画。

题材广泛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将艺术家们对视觉形式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入其中,展现出他们为力构新时代艺术语言所做出的努力。在中国画领域,重彩工笔画的技法达到了新的艺术高度。它不仅汲取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的养分,而且借鉴了欧洲早期文艺复兴坦培拉画法和简约立体的造型语言,打破了中国画不善写实的旧观念,让传统艺术在现代视觉文化中的重新出发。

随着中青年美术工作者渐成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主力,他们以可贵的创作活力和探索精神,开启全球视野下当代中国美术自主发展道路的探索。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博导尚辉看来,这是与全球现当代艺术同向但并不同轨的另外一种发展路径。

有评论家也指出,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作品对视觉影像的过度依赖、对现实场景缺乏深入的提炼等。推动新时代中国美术事业从“高原”向“高峰”迈进,需要更多扛鼎之作的支撑。艺术家们唯有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不断开拓作品的历史深度、艺术高度和精神广度,才能创作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时代佳作。

【专家点评】

主题性美术创作与时代同频共振

—— 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美术就十分注重主题性美术创作,由此产生了一批反映革命历史的美术经典。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由国家级和省市级组织的各种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不仅投入大、项目多,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美术家的创作热忱,产生的历史题材美术作品数量庞大,不乏精品力作,满足了一些重要博物馆、美术馆的展陈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美术史发展中重大历史画的缺失问题。

新时代美术创作形成了历史与现实题材主题性创作的艺术高潮,其背后的动力无疑来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创作者与之共振的精神力量。艺术家们以史诗情怀描绘历史、表现现实,折射出磅礴而深刻的人文关怀。这种围绕历史与现实题材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和国际流行的当代艺术发展并不完全相同,艺术家们走出了自我的小世界,进入到了对整个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的观照。

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积极推进了造型艺术的当代性拓展。中国当代美术敢于并善于汲取人类造型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从而推进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多元创作方法、多样表现形态的并存与互融,这是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最鲜明的艺术特征。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