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古代楼阁建筑设计图「阁楼建筑」

时间:2023-02-03 14:29:15 来源:古建家园

大家好,古代楼阁建筑设计图「阁楼建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楼阁建筑在古代的应用非常多,很多大户人家都有着楼阁,在后宅里面,还常常专门给女眷来准备楼阁。早期的楼与阁是独立的两种建筑,被分得非常清楚,后来这种概念就模糊了,顶多就是在命名上有区别,整体的建筑架构,都是以楼阁来统称。

古代楼阁建筑在设计上,会根据不同的用处,来安排整个楼阁的空间,比如一些楼阁是专门用来供奉佛像的,在室内佛像往往个头都非常大,楼阁既要保证高度,又要保证空间能容纳人与佛像。

楼阁还有着祭祀的用处,在传统的风水学里面,楼阁会根据星宿,山川河流的位置,被建在不同的位置,大部分的楼阁会选择在水边建造,一旦着火,人们能就近取水。

登高望远是古人的一个习惯,很多文人墨客,包括古代的很多君主贵族,都是非常喜欢来登高观赏景物的,大家一边喝酒欣赏歌舞,一边来欣赏外面的远景。

楼阁往往都是分层建筑,同样的楼阁内部,相互之间的联系较少。在不同的屋层中,还要增加一些暗层,随着设计的改变,楼层也增加了外层设计,在外部有着很多的外檐,为了方便人们观景,就给人提供外部立足的平台,这种被称为挑台。整个楼阁的外部除了屋檐,楼身外,再加上楼顶的设计,与挑台这些部件构成了整体的楼阁外貌。

总得来看,古代楼阁建筑的结构特点还是非常多的,由于用途以及其他的因素,楼阁也就有了不同构造。在用料上,除了之前的木石结构,打造方法也就更多了些,比如琉璃这些材料的使用,就让楼阁建筑的艺术性大大提升。

巧夺天工是巨匠,智慧无限是人民。古建筑文化源远流长,亭台楼阁有太多值得我们去探究学习的。这些名楼,你都知道吗?

岳阳楼

提到岳阳楼,就不得不提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诗文里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这座洞庭湖畔的高楼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

岳阳楼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的建筑主体是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

主楼坐西朝东,为长方形体,共有三层。其楼顶形式非常独特,形似古代将军所用的头盔。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

1988年,岳阳楼被纳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鹤楼

黄鹤楼之名,源自传说中,曾有一仙人驾鹤经此。于是,此楼便被称为“黄鹤楼”。

唐朝时,诗人崔颢登楼做《黄鹤楼》一诗,因了这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也名扬四海,有了“天下绝景”的美誉。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虽历朝历代都曾对它进行修缮,最后还是被毁。1985年时,武汉市政府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重建了黄鹤楼。

重修的黄鹤楼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作木结构,为四边套八边形体,共有五层飞檐。楼外铸有铜制的黄鹤造型,又以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整座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目前是武汉市的地标建筑。

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地处赣江东岸,既是南昌市地标性建筑,也是豫章古文明之象征。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太宗的弟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现存建筑则是在1985年重建的。

和许多其他名楼一样,滕王阁的闻名,源自唐朝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

目前滕王阁的主体建筑分为两个部分:滕王阁下部修筑了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

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仿宋式建筑,台座之下,则设置了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湖上建有九曲风雨桥,极富古典韵味。

鹳雀楼

北周时,宇文护为了镇守蒲州,在蒲州西面的黄河东岸建造了一座戍楼,作军事瞭望之用,这座楼,便是后世所称的鹳雀楼。

唐朝诗人王之涣曾作《登鹳雀楼》,留下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绝句。

鹳雀楼在金元光元年(1222年)遭大火焚毁,1997年时进行了重修。重修后的鹳雀楼为高台式十字歇山顶结构,外部三层四檐,内部则有九层的使用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鹳雀楼内原来绘有已经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后来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抢救,为重修的鹳雀楼重新创作并设计了一些唐代彩画,使得整座楼更为精致华美,气势蓬勃。

杭州城隍阁

城隍阁位居吴山之巅,是杭州新西湖十景之一。

城隍阁为七层仿古建筑,融合了元、明时期的建筑风格:各层都设计了多个翘角,体现出凌空飞升的气势;顶部设置了飞阁,象征着凤凰展翅和仙山琼阁。

洞门由蘑菇石砌造而成,底部呈块石状垒筑的坚实基座,代表着古老的杭州城墙所蕴涵的悠久历史。建筑整体十分宏伟,炫煌富丽。

蓬莱阁

蓬莱阁,一座建于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的古楼。因其烟波渺渺,可见“海市蜃楼”的奇观,便得了“人间仙境”的美誉。

自蓬莱阁建成起,历代都对蓬莱阁进行了扩建重修。因此,目前的蓬莱阁面积宽广,含括了三清殿、吕祖殿、苏公祠、天后宫、龙王宫、蓬莱阁、弥陀寺等祠庙、殿堂、阁楼和亭坊。

“海市蜃楼皆幻影,不到蓬莱不是仙”

1982年,蓬莱阁被列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观楼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大观楼,是一座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因清代名士孙翁所作180字的长联而闻名。

大观楼是在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由巡抚王继文兴建,道光八年(1828年)修葺后增建为三层。咸丰七年(1857年)毁于兵火,同治五年(1866年)时再建,又遭大水,最后于光绪九年(1883年)时重修。

和其他地方的名楼相比,大观楼具有鲜明的云南特色。大观楼平面呈方形,四周设有月台,与中国主流传统建筑一脉相承的同时,又绘有云南特色的彩绘加以装饰,挑檐上的木雕则是做成了象头和花卉的图形,增添了浓重的地方民族文化色彩。

2013年,大观楼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心阁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按照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天星阁”正对应着天上的“长沙星”,于是得了此名。

又因其位于古城长沙地势最高的龙伏山颠,故而也曾作古人观测星象、祭祀天神之所。

天心阁整体建筑用46根红漆圆柱支撑,栗瓦粉墙。阁前、后的石栏杆上又雕有62头石狮,阁体上挂着32只风马铜铃,迎风作响。四周环以“高阁插云”、“麓屏耸翠”、“疏树含烟”、“池塘夕照”四景,碧瓦飞檐,雕梁画栋,极为华美。

阅江楼

来自南京的阅江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先有记后有楼。

明太祖朱元璋曾作《阅江楼记》,欲修却未成。现在我们见到的阅江楼是在2001年根据朱元璋的诗文重建的。

阅江楼隐喻了阅江揽胜之意,主楼通高52米,外观4层暗有3层,共7层。两翼各以歇山顶层次递减,屋顶犬牙交错,高低起伏,跌宕多变。建筑整体仿造了明代皇家建筑的风格,碧瓦朱楹、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古典气派。

北京钟鼓楼

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籍记载,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因而古人在城内设置钟鼓楼,作为都城的报时中心。

北京的钟鼓楼应是目前规模最大,形制最高的钟鼓楼,它也是见证我国近百年来历史的重要建筑。钟楼和鼓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

西安钟鼓楼

西安钟鼓楼是西安钟楼和西安鼓楼的合称,两座建筑均建于明代,南北遥相呼应,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物。

西安钟楼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攒尖顶的阁楼式建筑,建在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过去楼内曾悬一口大钟,用以报时。鼓楼比钟楼的建造时间稍早,立于高大的长方形台基之上。

天一阁

天一阁,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最古老的图书馆。

天一阁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当中陈列着范家走遍五湖四海收集的各类书籍。

天一阁的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多种传统民间工艺,也是宁波民居建筑的集大成之作。

除此之外,天一阁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麻将博物馆,非常值得一看。

温州洞头望海楼

洞头望海楼始建于公元434年,为南朝刘宋时永嘉郡守颜延之所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作为洞头历史文化的窗口和百岛旅游第一景的望海楼,以其历史悠久、建筑雄伟、海洋民俗文化气息浓郁,跻身国内名楼之列,被誉为“气吞吴越三千里,名贯东南第一楼”。

望海楼的主楼是一座海洋民俗文化展厅,一至五层分别设置了帆锚相依、耕海牧渔、闽瓯风情、非遗奇葩等展厅。除此之外,楼内还设有启功、沈鹏、韩美林、李铎、朱关田等名家墨宝。

光岳楼

光岳楼,亦称“余木楼”、“鼓楼”、“东昌楼”,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

光岳楼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极为重要地位,主体建筑为四重檐十字脊过街式风格,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

后来光岳楼虽几经重修,但其建筑构件里大部分仍是初建时的原物,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是明初建筑的重要遗物。

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名。

太白楼

太白楼原为“太白酒楼”,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原址坐落在古任城东门里(今小闸口附近)。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诗人李白连同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移家至今济宁地区时,曾在酒楼住下,且“常在酒楼日与同志荒宴”。

等到懿宗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吴兴人沈光过济宁时便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做匾额,并作《李翰林酒楼记》一文,从此“太白酒楼”成名并传颂于后世。

到了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重建太白楼,以“谪仙”的寓意,依原楼的样式,移迁于南门城楼东城墙之上(即现址),并将“酒”字去掉,更名为“太白楼”。

其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十间两层,斗拱飞檐,极其雄伟壮观。

泰州望海楼

望海楼是江苏泰州标志性建筑,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被誉为“江淮第一楼”。此楼屡毁屡起,大多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

现今重建的望海楼取宋代建筑风格,外观三层环廊,主体色彩取栗壳、青灰二色,线条流畅优美,高大壮美,古朴典雅。

(注:文章仅作知识分享,部分图源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以古建筑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筑互联网创新平台!以线上 线下模式,建筑 互联网 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