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蒲松龄画像印章之谜
大家好,陕北 说书「通俗易懂的近义」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说书”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代。秦汉时,在宫廷已有了管理说书的“稗官”,这是皇帝专门设立用来搜集民间“街谈巷语”、“里巷风俗”的官职。
陕北说书是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
陕北说书一直以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及深厚的群众基础。
陕北说书的表现形式
陕北说书演员少则一人,多则也不过三、五人。不需要舞台、道具、乐队、灯光音响。或田间场畔,或庭院炕头,或街头巷尾,观众以说书人为中心,或坐或站,来去自由,可以一边干着手中的活计,一边聆听着说书的剧情。也可以端着饭碗,边吃饭边看演出。
陕北说书以叙事见长,一部长篇书目,能说几天几夜。说书艺人在开场时,先来一段“书帽”,内容主要为谜语、笑话、神话故事、时事新闻等,大多生动活泼,用以招徕听众。
说书正本一般委婉动听、荡气回肠,多为历史演义、公案传奇、忠臣孝子、男女爱情、农民起义等,代表性曲目有《清官断》《金镯玉环记》《快嘴李翠莲》等。唱词通俗流畅、曲调丰富、风格粗犷。
说书结尾即“落板诗”,评古论今、总结升华,教化世人行善尽孝、保国安民。
陕北说书人的表演特征
陕北说书书词的曲调很多。除了艺人们特有的开场白或特定的唱词外,几乎不加任何限制,可以由艺人任意发挥。
好的民间艺人在唱词中大量引用陕北民歌、陕北道情、陕北秧歌剧、陕北碗碗腔,甚至秦腔、眉户、蒲剧、晋剧、京剧的曲调,说得上是集各种唱腔于一炉,加以冶炼,然后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唱词。
说唱是艺术的表达
陕北说书是说唱艺术,唱歌占了很大的比重,其音调介于唱词字调与旋律之间,听起来似乎是说,但又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很不同。它是将唱词字调融合在基本旋律之中,当你感到是在说什么时,而旋律又好似夸张地唱。
陕北说书音乐中说说唱唱、说中有唱、唱中有说在表演中交叉穿插运用,使得唱腔音乐的风格既统一又富于变化。
通过说与唱得紧密结合,塑造出血肉饱满,突出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陕北说书这门艺术得到更加生动的体现,同时也为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地提供着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