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历史 传承中华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大家好,富人都喜欢艺术品「美国富豪豪宅」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庞大的艺术品市场,早已稳居世界前三,或许人们不禁要问,在中国是谁在买艺术品?中国高净值人群真的喜爱艺术品吗?
一、
记者:近几年“艺术金融”的概念似乎又火起来,以前有很多艺术品基金公司,现在为什么很少听说了呢?您作为中国最早涉足此行业的专家,中国艺术金融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焦安(艺术品鉴赏及艺术市场专家):记得2010年中央美院的赵力教授请我去北京参加他组织的艺术品金融论坛,这是国内早期的艺术金融跨界研讨会。当时北京有多家高调的艺术基金,包括像美国摩帝富、北京国投信托这样的大集团都进入了艺术品金融领域,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有很多专家的文章说,世界上有80%的高净值人群会拿出30%的财产,投入到艺术品领域作为他们的资产配置。参照这个比例,按照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数量,听起来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所以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地来抢占艺术品金融管理这样一个市场。
但是事实上,这个行业并没有想象中乐观,经过这么几年来,我们看到高净值人群并没有拿出专家臆想中的那么大的资产份额来投资艺术品。举一个例子,当时我们组建第一个艺术品基金的时候,我找一位上海很有名的房地产商,想要鼓动他买一些份额。结果他说不喜欢参与艺术品基金。那我说你正好买了新别墅,一个多亿的豪宅,要不我送你一幅画,你挂在家里吧。结果他说,你千万别送我画,别浪费,我从来不买画的,你就把这画复制一张送给我装饰别墅吧。因为画的尺幅比较大,我复制费花了2000元,但是镜框做了3000多元,就这么一张复制品挂在亿万豪宅里面,非常地不相称,这就说明了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文化品位,以及他们和艺术品之间,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记得我们发第一个基金的时候,是和中国最大的一家信托公司合作,当时他们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发出去100多封邀请函,对象都是高净值人群,你做一个路演肯定能募集很多资金。但是到了现场一看,会场坐的都是“大妈”。为什么呢?原来高净值人群根本不把艺术品资产配置当一回事,他们就让自己的太太们来听听玩玩,随便认购100万作为打发时间的。这就是艺术品资产配置的真实状况。
同时,由于中国的艺术品拍卖行业前20年发展速度太快,把过去100年的艺术品价格断层迅速填补了,后续将会进入长期的缓慢增长阶段。而艺术品金融则比较急功近利,往往要求年化15%以上的收益,3年左右要赢利退出套现,这样艺术品基金公司就很难生存了。
赵无极 1985年6月至10月
1985年作 油画画布(三联作)
香港苏富比2018年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5.1亿港币
二、
记者:有没有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中国高净值人群购买艺术品的比例呢?
焦安:为了更有说服力,我前几天和胡润先生通了电话,因为他们是专业做高净值人群数据分析的,非常完整和权威。感谢胡润百富榜,它给我们的观点提供了非常有帮助的数据。
胡润认为,在中国亿万级别的高净值人群当中,只有不到1%的人会购买艺术品,这部分亿万高净值人群,或是出于个人爱好,或者因为某种情怀,他们会购买一些特定的艺术品。另外,高净值人群的夫人们会购买珠宝翡翠玉器之类的工艺品。这虽然也可以看作投资,但是肯定不能算作把艺术品作为资产这样一种有意识的资产配置。而且就算这部分亿万高净值人群,拿出来购买艺术品的资产,也根本达不到他们财富的1%份额。也就是说,一个身价一亿的高净值人士,他购买艺术品的钱,可能只愿意花不到一百万。这真的是比较可悲的数字。
胡润另外一个数据是,在中国可投资资产在千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会有5-6%的比例,主动购买艺术品,这部分钱所占的资产比例大约是10%左右。对此我的解读是,中国千万高净值人群的文化知识结构要比亿万高净值人群更高一些,城市户口更多,所以他们对艺术品的认可程度更高一些。但是这部分人的购买行为,算不算艺术品资产配置呢?我和胡润都认为不能算。因为第一,他们并不是有意识有计划地购买某种特定类型的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第二,他们投资购买最多的其实是珠宝翡翠玉石等可供消费或者炫耀的所谓艺术品。在我们看来,珠宝翡翠可能更多地应该纳入奢侈品范畴。
这里可以再举一个例子,有位公司老总,也有不菲的身家,他家里挂满了欧美旅游时购买的装饰画和雕塑,另外他还购买了1000多万的名家紫砂壶,作为请朋友喝茶或者送客人的礼物。这样购买艺术品的行为,算不算资产配置呢?恐怕不能算,只能说是一种艺术性的家庭装饰,或者说仅把艺术品当作礼节往来的润滑剂。
任仁发(1254-1327) 五王醉归图卷
手卷 设色纸本
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3.03亿元人民币
三、
记者:海外高净值人群或者海外华人高净值人群对于艺术品投资是什么状况呢?
焦安:我目前有一半的时间在海外居住,在海外这个情况略好一点。西方高净值人群购买艺术品的比例和金额肯定远远高于中国。但是要达到专家们所说的80%的高净值人群拿出30%的资产购买艺术品,还是不可能的。西方这个比例应该也就在10%左右,这和他们的传统教育有关,哪怕不是作为投资,仅仅作为对于艺术的敬仰和资助,他们也会有一定比例的艺术品投入。当然在西方,购买收藏艺术品是可以避税的,这也是促进艺术市场发展的一种动力吧。
目前至少50%以上中国高净值人群最关心的,就是关心如何做海外投资、海外资产配置。那么他们的资产到了海外以后,会不会买艺术品呢?几乎是零。我们在海外的合作机构数据显示,华人高净值人群资产转移到海外之后,投资最多的仍然是房地产和股权债权。
潘天寿 无限风光 癸卯(1963)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中国嘉德2018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2.87亿元人民币
四、
记者:那从长远来看,高净值人群对于艺术品投资会有增长的迹象吗?
焦安:目前来看并没有增长,反而整体来说是倒退的。有一个更加悲观的数据是,在10年前,我们艺术品拍卖全年总成交金额已经达到四五百亿元,10年后,这个数字略有下降或者差不多持平。但是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资产,在这个10年当中增长了10倍以上。也就是说10年前,一位中国高净值人士的资产大约是200亿元,那么10年后,其资产就是2000多亿了。这样一对比,高净值人群在艺术品方面的投资比例,不但没有增长,相反还极大地萎缩了。
那么为什么精明的高净值人群,对于屡屡创造出财富神话的艺术品投资无动于衷呢?
首先这是因为,艺术品作为一个投资品种,并不完全吻合金融投资的属性。它的非标准化特性,使得投资门槛变得非常高,它的变现退出渠道也不那么便捷通畅。如果万一买到赝品,那就可能本金完全归零,更谈不上收益了。投资艺术品,需要丰富专业知识和强大的专家团队。所以我认为不是高净值人群不热爱艺术文化,而是他们有一种望而生畏的心态。
所以,不能完全只看悲观的一面。应该看到,这个数据同样显示了,高净值人群的艺术品资产配置,是一个巨大的金矿,值得长期关注和挖掘。关键是,这个金矿要怎么挖?谁来挖更合适?从这次香港巴塞尔艺博会来看,我们看到人数和成交再创新高。这说明,在一级市场,高净值人群正在变得越来越喜欢购买艺术品,特别是当代艺术。在某种方面来说,拍卖行还是喜欢一锤子买卖做法,他们征集到艺术珍品,然后希望高价成交。而画廊、美术馆,则注重长期教育和培养客户,他们会慢慢告诉客户艺术品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并且希望以实惠的价格帮客户买到心仪的艺术品。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艺术品资产配置,应该由画廊和美术馆、艺博会来做,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或者我们应该思考,当艺术市场滞涨或者价格长期平稳的时候,拍卖行,应该向画廊学习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