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广美毕设2021「广美毕业作品」

时间:2023-02-07 11:17:44 来源:雅昌艺术网

大家好,广美毕设2021「广美毕业作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春天,冬奥吉祥物“冰墩墩”火爆全网,同样出圈的还有那句诞生在宣讲会上的鼓励——没见过冰雪的广州孩子,反而有超强想象力。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广州美术学院,这片冰墩墩的诞生地,又将走出一批新的青年艺术家、设计师、艺术理论工作者们。伴随他们踏上新征程的是,是让所有广美人感到自豪和骄傲的“冰墩墩”。在此之前,毕业作品进入美术馆,是毕业生们告别学校前的最后一步。

我们

早在5月11日,广州美术学院以“我们”为题发布了2022年毕业展预告,一经发布就达到了10万 的点击量。

这张以动态的视觉方式呈现的海报,由拼接的照片组成,那些小小的、密密麻麻、快速移动的图形,由本届广美师生及毕设作品所组成。动态效果在“2022”和“GAFA”之间来回转换,就像本届毕业生在随机应变地切换线上线下课堂的新常态中,感受着“云时代”的全面来临。

今年,广州美术学院来自10个二级学院的1386位本科生、298位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因为疫情的原因,本届广美毕业作品展未能向公众开放,依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毕业作品展自5月19日起分三场在昌岗校区美术馆举行,本科生毕业作品展自5月25日起分两场在大学城校区美术馆举行。

以“我们”为题,毕业展是“我们”的舞台、“我们”的时刻,也是学校对“我们”的期待和祝福。正如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在寄语中所说,毕业季不仅承载着师生们的技术锤炼与艺道感悟,而且搭建了思想与智慧的桥梁,向世界输出广美的探索与成果。

“本届毕业生历经了在数字技术浪潮下,艺术生产与形态的不断变革,见证了云课堂、云答辩、云创作的教学转变,应对了瞬息万变的内外环境,升学与就业的严峻挑战,与狂风暴雨同行,与风险挑战为伴。”李劲堃鼓励学生们成为新时代的追梦人和逐梦人。

截止目前为止,本科生毕业展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本场“我们”有来自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和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的近800名本科毕业生参加。他们关注社会发展前沿、文化发展脉络、城市空间改造与提升,跨越专业界限,链接艺术与科技、传统和当代,大胆创设未来。第二阶段展览将从6月15日开启,包括中国画学院、艺术绘画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美术教育学院。

在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的邀请下,来自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和视觉艺术设计学院的老师们为我们解读了本届毕业展的新变化,以及透过这场毕业展预示的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2022年疫情反复延宕,世界进入了新的动荡期。而历史的时点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到来。跟随时代而不断变化的“我们”,在这场低调而隆重的毕业礼上,收获了不少新意。

许牧川:连接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的每一届毕业展都会选取一个主题词,并不是强调特别的主题,而是希望同学们的毕业创作成果呈现出一定的开放性。今年的主题词“连接”表达着当下设计与教学所面临的不同关系,比如日常与空间的关系、学科内外的关系、文本与设计方案的关系等等。

一直以来,学院毕业设计的议题保持着多元的状态,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已经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有厚度的思考土壤。以社会与日常为设计的出发点,本次毕业展呈现了六个工作室针对知识生产、研发型办公、学区公共空间、城中村空间治理、城市边缘区域生态、历史建筑改造、空间叙事、虚拟空间、艺术介入等议题的探究。

拓展研究小组是今年首次尝试的毕业设计教学形式。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快速迭代的知识结构,未来的设计人才需要具备思维的广度、深度、敏锐度、严密度、批判度和创新度。因此,从今年开始,老师在工作室研究兴趣的基础上,根据更为聚焦的议题组成小组并制定三年的研究与教学计划。拓展研究小组更加强调“设计研究”的教学内容,并强化其在教学中的比重,训练社会调研、文献阅读、批判思维等综合研究能力。长期的研究计划也能让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对议题的持续研究有所积累和矫正,提高教学质量。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学以“服务社会”为导向,重视教学与人居环境、社会和行业的关联,从现实社会及其热点议题出发,以“问题”为中心,培养毕业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的思维能力,同时搭建起毕业生从校园进入社会的桥梁,为社会提供关怀社会、社会责任感强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同时,我们希望学生在应对现实问题的时候,可以有更开放的态度和更具有实验性的解决路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将毕业设计的时间设定为一年,以此能够钻研课题,不断试错,提出未来的空间构想。

王涛:趋势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院长

今年毕业展基于数年来的教学改革展开。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从2019年开始进行本科教学改革,高年级教学整合为“智能与体验创新、产品与系统创新、文化与社会创新、纤维与空间创新、时尚与品牌创新”5个教研中心。基本涵盖了国家政策、国际趋势、社会需求等重要方向,同时也成为毕业设计的选题依据,包括研究用户群体、寻找社会痛点、探寻个人发展方向等。

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具备了更多的可能性,如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有机会选择智能与体验创新教研中心,学习人工智能与交互设计知识,毕业时,就有可能尝试智能服装设计,具备跨界融合的能力。

本科教学改革以来,毕业作品的呈现有一些明显变化:一是选题分类越来越细化,作品之间的差异化越来越明显;二是同一方向创作者们的创意来源更加广泛和多元,三是设计更接地气。粤港澳大湾区有全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家电、服装、家具、照明等产业。通过产学研合作,许多毕业设计选题是由企业提出需求的实际选题,学生们想办法去解决。如与卫浴品牌合作,用设计解决公共场所的马桶使用问题,与家电企业合作,探索年轻消费者未来的产品需求。部分毕业设计是虚拟课题,带有研究性,如CMF设计是对于产品颜色、材质与表面处理的综合创新设计,同学们思考中国元素在家居用品中如何呈现,敦煌壁画中的色彩如何与时尚产品相结合,就是很好的尝试。

历届毕业设计,学院与一线汽车品牌都有深度合作。如广汽的概念车设计、小鹏汽车大赛的获奖作品等,毕业设计往往耗时几个月,既是产品的创新过程,也完成了企业对学生的考验,提高了学生就业机会。

冯乔:发声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两年前,策展人开始出现在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毕业展的筹备过程中,这源于学院在毕业教学上做的一个模式探索。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本科教育采取3 1的教学模式,即前面三年是基础与专业学习,最后一年是毕业设计。对于这个“1”,学院采取的是策展人 导师组联合教学。其中,导师负责日常教学,策展人则需要从宏观角度来构思一整年的教学安排和展览筹备,围绕探索社会展开的艺术设计,哲思人文与技术的博弈,逻辑思维与创造力等学术主题展开实施,囊括主分学术论坛活动、导师组交叉授课、Workshop工作坊、产教融合等多种开放形式,并按照时间节点将不同形式的授课内容融入到毕业设计动员会、主题介绍、学术系列活动、导师推选、毕业开题、中期检查以及展前检查等各个环节。同时,策展人联合导师组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以策为先”的概念,鼓励学生尝试跨学科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主题创作,为活化学生思维提供了更多可能。

这个“策展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团队。策展人多从年轻的教师群体中产生,大多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对策展人的选择意在融合更多开放多元的视角。视觉艺术设计学院近两年的毕业展亮点频现,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受到大量关注,展览呈现出的前沿理念和新鲜气息,被学生们称之为“青春风暴”。

今年的展览呈现出三个比较明显的趋势:

1,艺术与科技融合非常明显。学生会不自觉或者自然选择技术作为最后设计呈现的基本条件或使用技术,这是由于新一代的00后学生在对技术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上有天生的优势,技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自然和常态的选择。学生没有特别明显的专业界限,但是在技术选择上都非常一致;

在线上展览中,《儿童赋能》这件作品成为视觉设计学院推荐作品中点赞最高的作品。作品灵感来源于三位毕业生在城中村调研时发现,孩子们在随处可见“沙地”中进行玩耍时,将一些在大人眼中的“杂物”如瓶盖、废旧玩具或者勺子变成了手中各种可靠的道具。通过汇总、拍摄、修图、整理并建模保存,这些不起眼的日常物被重新赋能的瞬间,三位学生将其进行物件重构。这套毕业作品,将当时的游玩行为进行了呈现,并以另一个视角窥见孩子们的世界。

2,专注基础研究的作品越来越多,包括对于图形,文字以及编排设计的探索,也包括其他很注重底层逻辑、很具备框架性的元素。史春生、宋倩、黄启帆这三位老师是今年视觉传达设计的策展人,策展单元主题是“为社会而设计”。在他们的指导下,学生们转向以他们在真实世界中所能够接触到的物件为灵感进行设计。其中有一组学生通过观察城中村小朋友们在“沙坑”玩游戏的过程,而受到启发创作出《儿童赋能》这件毕业作品,该设计是本届毕业展的高分作品。这件作品为视觉设计的思考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思路——当设计师重新关注日常和与日常相关的行为时,能不能给设计师带来不同的启发和灵感?

3,产教融合今年非常明显。大量的社会课题进入毕业设计中,成为学生感受一线产业或者社会需求的重要内容。在与其他理工科院校展开的合作中,学院充分发挥了艺术院校优势,让产品在使用的便捷性和交互的舒适度上得到了很大提升。

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官网

回到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毕业设计,今年的大主题为“视·觉”。

人是“视”的动物。在所有的感觉器官中,眼睛占了最大比例的信息通道。

人也是“觉”的生物,凭着认知、理想、信念等内在精神结构而存活和发展,并创造了人工世界和人类文明。

“视”就是我们看到的东西,而“觉”就代表觉醒和觉悟。新冠之后,我们观察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式都在改变,甚至思考的方式、表达的方式和呈现的方式都改变了。作为学校,应该为这些改变做一些主张。

所以,在这次展览的标识设计中,我们就利用“VAD”作为基础,另外增加了很多非常张扬的线条,动态图形看起来非常尖锐躁动。这个设计想表达的是,学子们要积极发声,要向外发出我们的观点和想法。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发声,很多看起来不是很统一和规范的方式出现在毕业作品中,这是我们非常乐意见到的——个性化的表达,对于年轻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