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古玩很有兴趣,收藏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关于边迹·爱——王芳芳支教绘画作品回顾展将举办的问题,西北艺术网小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要走开,我们一起来了解边迹·爱——王芳芳支教绘画作品回顾展将举办。
边迹 . 爱——王芳芳支教绘画作品回顾展
开幕酒会Opening Party:2015/04/25下午14:00开幕酒会乐队驻场
展览日期Date:2015/04/25-2015/05/25
主办单位Organizer:北京致度空间
策展人Curator:飞了~~
展览地点Venue:北京通州区宋庄环岛艺术区D03致度空间
联系电话Tel:189-9216-1981
媒体支持Media:艺术国际网 99艺术网 雅昌艺术 卓克艺术网 大众收藏网 书画村网 延安电视台 吉林电视台 华商报 教师杂志新浪网
一个走在边缘上画画的女人——王芳芳
现实、梦想、城市、乡村游离其中,我们依然在找寻着爱。找寻着能使自己扎根却不至于困死于原地的一点土壤。世界很大,大到无边无际;世界也很小,小到一切都在一个圆之内循环往返。九年之前(2006年),我带着成为一名职业画家的梦来到北京,在宋庄画家村我一呆就是3年。每日看似自由的生活和创作,渐渐被迷茫所取代,原本以为会海阔天空,却发现自己重新站在一个“迷界”:
我到底在寻找什么?
我画画的目的是什么?
艺术到底是什么?
没有人可以给出确切答案,于是,我带着这些疑问与对生活的重新思考,2009年我离开了宋庄,重新回到陕北,回到了那片我在青春年华里曾拼命想要飞离的山区,一个偏远乡镇中学,我成为了一名支教美术老师,而且,当时我是学校里唯一的一个美术老师。
大山那么深,陕北还是像我小时候所经历过的那样,在人们需要雨水时往往干旱,真正下起雨来却又像和人们在呕气,滚滚的山洪中,那些土窑洞连续坍塌,学生们的经历和家庭境况就写在他们的脸上和眼睛里,让你无法不去面对。
于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和生活,当我了解到一些孩子真实的生活窘况后,我就有了去帮助孩子们的想法。在5年的支教生涯中,与其说是我帮助了那些山区的孩子们,不如说他们用那样极为质朴单纯的心灵回馈了我内心需要的一些东西。当我看到那些孩子们不同的生活境遇,他们大多承受着我们成年人都无法承受的苦难,且这种苦难不仅仅是经济的贫困,还包括各种家庭环境所导致的精神苦难,当面对这一切,我不禁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抱怨生活?这些孩子们给了我力量和勇气让我去面对这些年来的一切生活和精神困境。
在帮助这些贫困孩子的同时,我认识到不仅仅在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由于环境所致而同样干旱贫瘠的内心进行耕耘和播撒美好,是给他们内心种下善良的种子,并让这些种子随着他们的成长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与传播。这是我对自己做为一名美术老师的基本要求,我相信自己的一次引导和帮助也许就会改变孩子们一生的命运。而当我处于这样的生活状态之中,我觉得一名所谓的画家不仅仅只通过自己的思想和画笔去传达“美”,如果使人们对“美”的需求和应用变得像喝水吃饭那样自然简单,那么我们的生命是否也就会多出一些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2010年至2015年以来,我主要通过网络来呼吁爱心人士捐助美术用品和对贫困生一对一资助的公益活动。从陕北学校到青海的长江源藏区措池寺院,我过着一边支教一边做慈善资助一边创作绘画的忙碌生活。在此期间,我所有的绘画作品可以说都是在我支教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创作灵感也大多来自山区的孩子们和对我自己孩子的思念之情。我希望通过我的绘画作品可以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国基层美术教育,而尽我所能去拓宽基层美术教育将是我今后一个人生阶段的梦想。
今天,我把离开宋庄后所经历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用绘画语言展现在这里,同时展现的是我对生命,生活,情感的一种全新理解和体验。更多的是做为一个女人对“源”这个字的思考,对在一片土地能长成一些什么样的命运的思考,所以我把此次画展定名为“边迹之爱”。
和榆林市清涧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
2014年7月支教青海省曲麻莱措池寺院
在厦门海边为派丽蒙拍摄平面公益形象片
作品《小毛驴》 54X40CM 纸上综合材料 2011年
作品《一天又一天》 54X40CM 纸上综合材料 2012年
作品《孤独的斑头雁》54X40CM 纸上彩色铅笔 2013年
作品《红尘为谁乱》 54X40CM 纸上综合材料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