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古玩很有兴趣,收藏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关于公共艺术重塑地方未来 ——2017年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会议的问题,西北艺术网小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要走开,我们一起来了解公共艺术重塑地方未来 ——2017年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会议。
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莫干山镇政府共同主办的2017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年会于2017年3月15至16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举行。
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年会,是在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积极推进下,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办的国际公共艺术智库网络例会。首次会议于2014年召开,已形成每年一次年会机制。本次会议选择在风景秀丽、人文资源丰富的莫干山召开,是希望实现国际公共艺术协会推广全球公共艺术以及进行地方重塑实践的宗旨。让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了解中国乡村的发展与变化,同时介绍国际公共艺术经验,成为中外交流的桥梁,让公共艺术介入中国地区转型发展建设之中。
2011年,由中国《公共艺术》杂志和美国Public Art Review杂志共同创立了“国际公共艺术”(IAPA),随后成立了“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经过六年的建设,国际公共艺术智库网络初见雏形,目前已有国际研究员40余位。智库网络旨在推动国际公共艺术的研究,建立国际交流与分享的平台,分析公共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全球的公共艺术发展提供咨询服务。
国际公共艺术智库网络在三届“国际公共艺术”评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考察、调研,智库的研究员为“国际公共艺术”评选活动提交了407个全球优秀公共艺术案例报告和600余条公共艺术研究线索。这些案例是近10年内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最优秀的案例,涵盖装置、建筑、雕塑、绘画、行为、活动、景观设计、空间规划等多种类型,还有数字影像、互联网形式等新媒体表现形式,以及表演艺术、民间艺术、非遗传承等传统类艺术形式都介入了公共艺术作品。案例中不仅有艺术家、设计师、城市管理者一起参与的作品,还有民众自发发起的社区、乡村、部落文化建设活动。
本届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年会持续两天,总结三届国际公共艺术评审经验,分析未来的公共艺术发展趋势,围绕着公共艺术在各地区的发展趋势和公共艺术的研究方法这两大主题展开,进一步发挥国际公共艺术智库网络的建设与发展,推进公共艺术研究、交流和分享。通过分享公共艺术主导地方重塑的成功案例来得到灵感,以及对于未来研究方法的指导,实现共享和共赢。
来自15个国家与地区的26位研究人员、特邀评议员及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就艺术家实践、社区、机构和政府合作的对话、以“地方重塑”界定公共艺术的外延、公共艺术项目和社会凝聚、新政治时代下的在地性艺术、公共艺术在伊朗艺术作品中的作用等十几个议题进行发言。世界各地的研究员比较在不同文化、资源以及传统背景下的艺术思想和社区需求,关注不同地区公共艺术中的“文化要素”,厘清各自的文化特异性,更好地理解、包容和欣赏其他的文化,挖掘出全球七个地区公共艺术各自发展的特色和内在规律,讨论、界定地方重塑的概念,如何评估地方重塑是否成功等。
“地方重塑”理念的提出,使公共艺术成为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独特方式。公共艺术是一个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综合性特点的学科。“地方重塑”所体现的整体性、实践性、多元性几乎涵盖了人类的一切生活状态和艺术形式,还涉及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公共管理学、城市学、传播学、民俗学以及生态学等方面。界定公共艺术的外延和边界,基于社区和社会参与的艺术家实践,是政府、文化、社会机构、学校、社区、艺术家间合作对话的产物。讨论这种合作的方式的优势、潜力以及其矛盾之处和困难,将有利于新形态下的公共艺术学科建设和学术创新。公共艺术作品不仅有地方重塑的社会价值,还强调艺术品质。当下公共艺术正蓬勃发展,把握好公共艺术的专业性和艺术性是促进公共艺术良性发展。公共艺术的艺术水准不仅表现在作品的专业性方面,更重要的是实现作品成功的构思和路径的独特性。
国际公共艺术协会副主席金江波说:“公共艺术需要融入环境、挖掘当地独有的文化内涵,代表当地的人文精神,运用国际知名艺术家的资源,以艺术的方式介入到公共事务中去。”
与会嘉宾:
1. 路易斯·比格斯Lewis Biggs
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主席,发起人。1979—1984年担任阿尔诺芬尼·布里斯托尔展览协调员,并任英国文化协会视觉艺术部展览馆员至1987年。1986年担任圣保罗双年展英国专员。1 9 8 7 年 加 入 英 国 利 物 浦 泰 特 美 术 馆,1990—2000年担任泰特美术馆主管。1998年与利物浦双年展的詹姆斯·摩尔和珍妮·蓝晶·里德一起成为创始受托人,2000—2011年担任双年展行政长官。
2. 金江波
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副主席,发起人。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信息与交互设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上海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及多媒体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理事;首届国际公共艺术与公共艺术论坛秘书长;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可能的世界”策展人;上海艺术设计展艺术委员会委员;2011“上海市十大青年高端创意人才”;第五届上海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3. 刘勇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常务副主任、副教授,2017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年会会议总负责人。
国际公共艺术:
“国际公共艺术”(IAPA)创立于2011年,是国际公共艺术领域最高成就的奖项。不仅可以加强国际间交流,拓宽公众视野,还建立起一个广泛、具有竞争力的全球公共艺术交流平台,为世界上正在开发中的城市和乡村提供公共艺术建设的成功案例,引导公共艺术发展,促进公众更好地理解公共艺术概念,并积极参与到公共艺术的建设之中。
首届评选会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办,2012年在上海召开。评选会的议题是探讨2010年之后上海的城市空间面临的后世博的时代、城市的公共艺术、轨道交通的公共艺术,以及城乡结合的美丽乡村的公共艺术。
来自国际公共艺术智库网络的研究员,从2006年到2011年完成的作品中遴选出141件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由评审委员会评选出25个最佳案例以及6个获奖案例,并于2013年在上海大学举行首届“国际公共艺术”颁奖仪式,同时召开了国际公共艺术论坛。
第二届评选会,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主办。评选会的议题是“全球变化下的公共艺术与社会环境生态”。
第三届国际公共艺术评选活动推介了139件作品案例,这些作品体现了公共艺术以一种特有的艺术语境关注着城市环境和未来的关系,均为2008年至2015年期间完成的作品。将会在2017年3月17日由香港浸会大学主办颁奖仪式。
国际公共艺术智库网络: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通过创办“国际公共艺术”(IAPA)评选活动、国际公共艺术论坛,利用国际专家研究团队资源构建了一个国际公共艺术智库网络。
通过“国际公共艺术”(IAPA)评奖活动和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年会的成功举办,不断丰富智库网络的专家资源,为后世博园改造、地铁公共艺术规划、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咨询方案,其中部分方案已被采纳,该智库在中国公共艺术项目中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
(文:朱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