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收藏知识:罗丹不仅有伟大作品 更有内心的颤动

时间:2021-07-10 14:45:44 来源: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郭波、权义/图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古玩很有兴趣,收藏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关于罗丹不仅有伟大作品 更有内心的颤动的问题,西北艺术网小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要走开,我们一起来了解罗丹不仅有伟大作品 更有内心的颤动。

中国国家博物馆“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展览现场,罗丹的作品《巴尔扎克头像》前。

“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这是古代艺术的秘密。”这是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名言。从去年底开始,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并将持续到2015年3月。《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特约记者前不久专访了该展览的中方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

罗丹雕塑作品

1993年罗丹经典作品《思想者》等作品首次来京在中国美术馆展出,20多年后,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并将持续到2015年3月。此次展览不仅让《思想者》重返中国,还包括了《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地狱之门》、《巴尔扎克》等几乎全部罗丹最经典的作品。《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特约记者前不久专访了该展览的中方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

“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这是古代艺术的秘密。”这是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名言。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下简称“艺术评论”):“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展出的139件罗丹的雕塑作品,作品清单和展览主题是如何敲定的?

陈履生:在2014年年初,展览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目录。当时我们提出,希望展览能够涵盖罗丹的全部代表作,并希望能区别于1993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法国罗丹艺术大展”,以更大的规模展示罗丹的雕塑作品。

之后,展品目录经过几次调整。展览虽然确定为罗丹雕塑大展,但是并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再后来法国方面提出以“回顾”为主题,回顾展的意义是基于罗丹艺术的发展,我们也认为这样可以把罗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进行一个完整的呈现。

至于展览如何去呈现,我们一直在考虑,要让它既不同于20年前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也不同于一般的雕塑展,更不同于在世界各国已经先后举办的各种类型的罗丹雕塑展。罗丹雕塑作品,不仅仅在法国巴黎的罗丹博物馆有收藏,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博物馆、美国宾州的罗丹博物馆,还有其他地方的博物馆,都有专门的收藏或展示。但是这些展览展示的大都是罗丹的青铜作品,虽然统称为“原作”,但都是翻模的青铜作品。

目前,在世界各国,关于罗丹的展览有三五个,我们这个展览怎么样来呈现,怎样来突出罗丹雕塑回顾展这样一个主题,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

艺术评论:这次大展是如何确定了以“最初的岁月”、“雕塑家的诞生”、“渐臻成熟”、“走进神秘的罗丹工作室”四个部分为框架的?

陈履生:去年9月份,在巴黎,先后去了罗丹博物馆,也考察了奥赛博物馆、罗丹故居等其他博物馆,之后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基于“回顾”这样一个特别的主题,把罗丹的博物馆、罗丹的花园、罗丹的展厅、罗丹的故居、罗丹的工作室、罗丹的餐厅、罗丹的墓地、罗丹博物馆的库房等呈现在一个展厅中,就是大家现在在展厅里看到的格局。

“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不仅展示罗丹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把与之相关的内容——罗丹的生前、身后,罗丹的当下,以及和罗丹相关的罗丹博物馆等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环环相扣,让人们看到罗丹以及与之相呼应的环境。这些环境可能是大家熟知的,也可能是大家不知道的,像罗丹的墓地,一般人没去过,罗丹的故居也很少有人去过。展览开幕之际,“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回顾展”的展陈理念和方式得到了罗丹博物馆馆长和策展人的高度认可,包括法国大使、大使夫人对这样的展陈都很肯定。馆长卡特琳娜·舍维约说:“我没有感觉到在中国,感觉还是在巴黎,但你们的空间比我们的好。”

这些丰富的内容集中呈现在一个展厅,增加了展览的丰富性和可观赏性。当观众走进展厅,不仅仅是欣赏某一件作品。在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有罗丹博物馆展厅的元素。而这种氛围的营造,就区别了我们在奥赛博物馆看到的罗丹的雕塑,区别了在斯坦福大学看到的罗丹雕塑的陈列。

这种展陈方式打破了雕塑展览的常规。在雕塑展览中,如何把艺术家和与之相关联的文化因素以及内容结合在一起,使得在审视具体作品时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知识、通过具体的视觉图片等,去建立这种关联,让人们能够不去巴黎就找到巴黎的感觉,不去罗丹博物馆就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是我们所努力的。

当然,展览不管是做过多少回,不管是同类型的展览如何去表达,应该有各种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式会得到不同的效果。比如同样是139件罗丹雕塑作品,我们还可以有另外的展陈方式,那就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效果。

艺术评论:具体到139件罗丹雕塑作品上,此次展览有哪些不同于世界上其他罗丹雕塑展的特点?

陈履生:139件作品为这次展览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在这些作品中,罗丹博物馆打破常规,选取了61件石膏作品。前面提到我曾遍访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博物馆、美国宾州等一些地方展出的罗丹雕塑,大都是青铜作品,基本上没有石膏作品。石膏雕塑是青铜雕塑的母本,应该说它更接近原作,或者说是更接近底稿的一种形态。但是,石膏比较脆弱,不便保存,运输则更困难。这次来到中国展出的《思想者》,就是石膏的,并不是人们常规看到的青铜的,这一点可能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这是一件巨大的作品,是拼接在一起的,能够来中国展出非常难得。而拼接也需要法方的专家来完成。

作为回顾展,此次展览的展品包含了罗丹雕塑作品的各种材质,展现了罗丹雕塑存世的多样化形态,这种多样化的形态正如我在罗丹博物馆仓库看到的一样。

艺术评论:在罗丹博物馆的仓库看到什么?

陈履生: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家,还是一位有着丰富收藏的收藏家,其收藏的丰富性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在罗丹博物馆的仓库,除了大量的罗丹作品之外,还有他琳琅满目、数量众多、数以千计的各类藏品,那里的情景让人体会到罗丹丰富的一生。

罗丹收藏有许多古希腊罗马、古埃及的雕塑,或许他创作的灵感正是从中获得的。因此,在研究罗丹雕塑的发展时,可能不仅仅要探究他如何认识古典主义、文艺复兴以来雕塑发展的成就,或者学习文艺复兴大师的具体成果,更多的还可以追溯到他对古希腊罗马、古埃及雕塑艺术的理解和学习。

在罗丹生前的工作室中,两侧有几个展柜,里面摆放有罗丹的一些小件的作品,所以,在展览中我们在还原罗丹的工作室这一部分时也运用了展柜陈列的方式,把罗丹的小件雕塑陈列在一起,让人们感受到罗丹生前的工作状态。

艺术评论:我们注意到该展览的展厅是在这个展厅的上一个展览的框架基础上进行布展的,在布展过程中是怎么考虑的?

陈履生:展览的搭建是整个展览形式和整体面貌的重要方面,也是花费比较大的方面。现在业界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展览大规模、大面积地搭建,不仅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也耗费了大量金钱。因此,我们在筹划展览时树立了一个理念: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展览。

罗丹雕塑回顾展的展厅,上一个展览是“作为启蒙的设计——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包豪斯藏品展”,这个展览由中国美院主办,那是一个设计考究的展览,也花了不少钱做了一个比较大规模的搭建。在展览结束之前,我们就研究了这个展厅,之后便与中国美术学院方面商量,希望其撤展时努力保存框架。当时这个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对展厅作了分割,这正好符合罗丹雕塑回顾展的架构,这就为我们省却了框架搭建的费用。但是,妙就妙在展览布展完成后,还不怎么看得出来原有的痕迹。为什么看不出来?这就是我们提到的,在展览中将有关罗丹的各种元素组合在了一起。站在罗丹雕塑回顾展的展厅门口,透过玻璃,目光可以直达罗丹博物馆《地狱之门》的那面墙。也就是说,视线穿透了展览的几个部分,一层一层递进过去,已经完全看不出上一个展览的痕迹,尽管两个展览的架构都是四个部分,其结构的划分与每一部分的面积大小完全一致。

艺术评论:我们了解到,该展览在开幕前一天还在紧张布展,遇到什么棘手的问题了吗?

陈履生:雕塑展布展比较复杂,关键是比较沉重,不像绘画作品比较轻,容易悬挂。雕塑很重,移动起来不方便。另外,雕塑的特点在于它需要独立的欣赏空间。但在此次展览中又有一个个案,就是《吻》,在这件雕塑作品的呈现上,前面有一件躺着的作品,中间是《吻》,再后面有罗丹博物馆的场景,前、中、后彼此穿插。后来法国大使和大使夫人告诉我,这一场景是整个展览中最精彩的,但是,这一点并不是雕塑展中最合适的、最合理的方式。合理的方式是:欣赏某一件雕塑作品时,要排除其他干扰。然而,这正是我们架构的一种彼此呼应的关系,几件作品成为一组之后,它们之间便形成了一种新的格局、新的情景、新的意味。

为什么布展持续了很长时间?就是其间不断在调整。直到展览开幕的前一天,我们发现40厘米高的有机玻璃护栏不够高,临时改为60厘米。原因:其一,40厘米的护栏,观众一伸手能摸到展品;其二,40厘米正好在展品大半高度的位置上,影响观感。这些问题并不是在画图纸中能预先把握的,一定是在具体工作中通过实际考察才能发现。

艺术评论:有人说,卡米耶的天才被罗丹掩盖了,您怎么看?

陈履生:在世界艺术史上,同时代的艺术家彼此关联,所谓的掩盖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卡米耶的才能确实是超过了罗丹,是掩盖不住的。当然卡米耶也是那个时代中法国重要的雕塑家,但是,没有超过罗丹。她可能有某几件作品超越了罗丹,或者被更多的藏家欣赏,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方面。

考察一位艺术家,不能看其一两件作品。当然,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有艺术家通过一件或很少的几件作品名垂青史,比如维米尔。维米尔是我最喜欢的画家,但他一生只有30件左右的作品传世。

实际上,人们并没有忘却卡米耶,人们还知道她和罗丹的关系,不管是师承也好,独立性也好,我想卡米耶是客观存在的,很难说谁淹没谁。在中国画史上,比如恽南田,很有才华,很早就出名了,山水花鸟画俱佳。但是,他认识王翚之后,认为王翚的山水在其之上,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王翚掩盖了恽南田的山水画成就。今天我们再来考察王翚、恽南田山水画的成就,依旧认为恽南田是除“清初四王”之外清初最重要的一位画家。那么,在研究19世纪法国雕塑艺术家的时候,除了罗丹之外,同样还能谈到卡米耶。

艺术评论:您如何评价罗丹及其艺术成就?

陈履生:罗丹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他的爱情、家庭生活也为他增添了很多传奇的色彩。因此,当我们今天呈现其某一点、某一个细节时,如果细细品味其中的关联和蕴藏的内容,我们就能更加了解这样一个拥有丰富人生的罗丹,一个具有杰出才华的罗丹,一个具有重要贡献的罗丹。

罗丹留给后人的,就像中国艺术家齐白石一样,他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精神遗产,还给后人创造了很多机会。罗丹博物馆在今天成为了法国巴黎除了少数几家博物馆外拥有观众量最多的博物馆。法国政府在罗丹去世后接受了这样一笔巨大的遗产,基于罗丹生前的遗嘱,建造了罗丹博物馆。

在此次展览中,我们在展厅中多处呈现了罗丹博物馆的原貌,也是想以此告诉公众:一位艺术家如何回馈社会,一位艺术家如何把自己的作品与自己的国家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奉献精神。从罗丹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罗丹捐赠的初衷和他回馈公众的理想。通过罗丹博物馆,可以让子孙后代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记住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及其为社会做出的杰出贡献。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