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古玩很有兴趣,收藏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关于“2020中美纤维艺术与科技创新交流展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的问题,西北艺术网小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要走开,我们一起来了解“2020中美纤维艺术与科技创新交流展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0年12月5日上午9点至12点,“2020中美纤维艺术与科技创新交流展国际研讨会”通过线上的方式举办。会议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教授主持,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岳嵩和美国费城艺术大学李美京教授共同策划。
“2020中美纤维艺术与科技创新交流展国际研讨会”线上直播截图
当天,共6位嘉宾通过线上发表了演讲,他们分别是:美国加州艺术学院的荣誉退休教授莉亚·库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纤维艺术研究所所长林乐成教授;美国在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纤维系任驻场艺术家和系主任的马克·纽波特;中国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纤维艺术与空间装饰研究所的所长任光辉教授;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纤维与材料系的荣誉退休教授安妮·威尔逊;青年艺术家天津美术学院染织设计系的助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理论专业博士生李慧。
会议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教授
2020中美纤维艺术科学创新艺术展是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支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国费城艺术大学共同策划主办。展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自主研发的平台上呈现,共推出了40件具有科技交叉材料的作品,是一种新的尝试。
会议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 洪兴宇教授
“2020中美纤维艺术与科技创新交流展国际研讨会”实录清华大学学院副院长方晓风在会议开始之前致辞谈到:“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整个世界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次展览活动也改用了跟以往很不一样的形式,在线上已经先于研讨会展出了一段时间,展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为研讨会的顺利进行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和铺垫。
美国费城艺术大学校长杨戈·大卫致辞
美国费城艺术大学校长杨戈·大卫谈到:我认为今天我们必须做的是,在座的每一位考虑我们将如何合作,在各自的城市、大学中塑造我们未来共同的创意文化。我相信在你们自己的城市、大学中,艺术家们有能力融合这些距离,今天让我们不仅从实际工作中获得灵感,也从艺术家们向我们展示的作品中获得灵感。所以我们要把对话继续下去,远远超出这个会议,每个人的工作都至关重要。
加州艺术学院名誉博士莉亚·库克主旨演讲:《心智与触觉》
首先发言嘉宾是加州艺术学院名誉博士莉亚·库克,她发表了主旨演讲:《心智与触觉》。莉亚·库克的创作结合了编织绘画摄影、摄像数码科技等多种形式,探索编织的图像的感性和物质性,包括触觉和布料被具像化的回忆。她用编织的技术来呈现她自己独特的编织艺术语言。同时她也非常注意视觉跟触觉之间的关联,最后进化到把医学实验影像跟编织艺术再次叠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林乐成教授主旨演讲:《乡村生活中的设计之美》
林乐成教授是“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双年展”的创始人,也是中国设计贡献成就奖的得主。他最新的乡村实践,是基于乡村本土传统材料和传统的工艺,但是完全拓展了原来的应用范畴和概念。 他极大地拓展了纤维艺术的空间,他的作品已经不是传统的纤维艺术的范畴,他走到了室外并且也进入到了社会创新的精神当中,通过纤维艺术来带动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文化的发展。
林乐成、李广忠、林月红,《光之亭》2020,竹子、金属、LED 线,1200cm×600cm×600cm
林乐成教授介绍了刚刚做完的纤维艺术应用的项目,和中国的乡村振兴建设有密切的关联。疫情让他走进了乡村--浙江省龙游县石角村,跟他合作的是结构设计师李广忠,光效设计师林月红,三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和表达。 林乐成和他的团队的作品《光之亭》是一件大型的竹制公共艺术作品, 探索了纤维艺术在公共空间当中的角色,以及纤维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潜力,是“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极佳案例。
马克·纽波特主旨演讲
来自美国的马克·纽波特是第三位演讲嘉宾。马克·纽波特现任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纤维系驻场艺术家兼系主任。马克·纽波特的创作具有非常强的独特性,他利用旧衣服、旧织物,他把织物上的缺口、破洞跟人的伤口进行了比喻的连接,他把这种类似于刺绣、编织的行为比喻为一种修复。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把纤维艺术跟我们的成长经历,身体的记忆都连接在一起,并且也形成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觉效果,改变了我们对针织技术的一种办法,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我们如何来理解针织技术这样一个传统的行为,传统的现象。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任光辉教授主旨演讲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任光辉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光导纤维材料在纤维艺术中的应用》。 任光辉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与设计委员会的副会长,他的作品也多次获奖,曾经担任“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第三届策展人,第八、九届初评委员会委员。任光辉谈到:光导纤维的发明和发展可以说是20世纪最伟大的技术革命之一,让光和影像信息的传递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也改变了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催生了信息时代。
安妮·威尔逊的纤维艺术创作
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安妮·威尔逊教授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列入永久收藏,包括纽约艺术和设计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等等,包括日本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她的作品由芝加哥的罗娜·霍夫漫画廊来代理,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纤维艺术家。安妮·威尔逊的工作界于雕塑、绘画、视频和表演之间,但其工作总是以纺织语言为基础。安妮在1988年开始使用人类头发作为艺术材料,主要参考是人类的身体。
李慧发表主题演讲
艺术家李慧是最后一位发表主题演讲的嘉宾。 李慧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染织设计系,也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理论专业的博士。曾经留学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艺术与设计学院,作为策展助力为本次展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她的主题演讲中谈到:美方艺术家的作品呈现出对主题的探索性、延续性,他们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对主题进行阐述。我也能察觉到双方展出的作品和策展人选择的标准其实是能代表他们自己对纤维艺术和科技创新的理解,或者是对纤维艺术的理解。
论坛最后,美方的策展人李美京和中方的策展人岳嵩分别介绍了策展情况。其中李美京通过对20位美国艺术家作品的简要介绍,非常系统地介绍了本次策展的想法和策展艺术家的作品。
中方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岳嵩
中方策展人岳嵩谈到了展览及研讨会共同的主题:“交织的视野”。为什么起这样一个题目?他谈到:“织是纤维艺术的一个最基本的工艺,我认为纤维艺术还是要坚持它最传统的编织技艺和技法,这个是我们专业发展,或者这个学科发展、艺术形式发展最本质的东西。也希望这个织的概念更大一些,可以拓展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艺术领域,不同的地域,特别是在今年特殊情况下。目前全球疫情已经接近6千万,希望纤维艺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通过中美从清华大学和费城艺术大学两个小的点拓展到两国文化交流。”
会议主持方晓风总结道:“总体来讲我们看到美方的艺术家可能更来源于一种西方的文化传统,所以他们更关注日常生活,更关注一些微小的切入点,从个人技艺、生活的细节、劳动的细节出发来展开,作品也更抽象,并不追求宏大叙事。中方的艺术家非常执着于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表达再现,文化总体上有一种大的审美标准的追求,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差异。 通过今天前面六位演讲嘉宾的交流,我们的主旨演讲环节就告一段落了,我觉得这次展览非常好,研讨会也非常好,通过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作品背后的信息和作品背后的思考,交流最大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趋同,我们并不是说通过交流而变得一样,更重要的实际上是通过交流让我们更清楚我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实际上也使我们能够更好的做好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