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麗和和花耀高级珠宝系列:大地之耀
中国书法的布局和笔法32(完)
书法史上,章法构成在意识之外的发展成为一种艰巨而缓慢的运动。对于个人来说,章法构成是最难以把握的技巧,略有创造性的构成非得经过漫长岁月的陶冶不可。这是在庞杂而朦胧的印象中的拣择,是混乱的澄清,是感觉的浓缩与纯化。这种过程漫长曲折,使每个人都不敢抱有过大的希望。事实上也只有少数人在这方面做出过创造性的贡献,而大多数人不过是选取一种构成方式终生信守。意识外的发展限制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历史来看,章法构成规律始终潜藏在意识之外,章法构成在意识之外产生、发展、成熟、转化。决定章法构成的形式感落在意识之外,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是不能被直接观察的,对它的探讨必须经过其他的途径。轴线图是一种模型,看起来它是对形式构成某些特征的描述,但实际上反映了形式感的部分结构。例如前面谈到的主导意向便是形式感的重要内涵,而轴线图揭示了主导意向的秘密。
当然,形式感是含蕴丰富的一个概念,我们所了解到的仅仅是它的部分内容。不过,由此我们已能清楚地了解形式感的某些结构,也能清楚地看出形式构成、形式规律、形式感所分属的不同层次。形式规律是在意识层次上表述的形式感的结构,或者说是形式感在意识层次上的重建。这种重建有时候是十分困难的工作。一个层次是“欲辩已忘言”,另一个层次却要求明确、清晰地表述;一个层次是朦胧、浑茫的感觉状态,另一个层次却是冷峻、严密的思维成果。我们几乎永远无法找到它们之间严格的转换关系。我们只有寻找一个合适的框架,一个能够被方便观察并且具有较大容量的框架,然后在框架中尽可能地纳入我们对形式的感受,以及对形式感的分析与思考。我们找到了一个框架——轴线图,希望用一种模型、一种新的语言提示隐藏在形式感中的构成机制。我们努力实现有关内容从意识之外到意识之中的转移。
形式规律的表述使形式感有了两条通往形式的道路:一条是由形式感直接控制形式构成;另一条是形式感通过形式规律的中介控制形式的构成。后一条道路是如此诱人,以至它可能占据重要地位而改变原有的感觉方式与创作方式。
对形式规律的认识不能替代创作中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创作时,作者的精神活动与形式处于一种互动的、随机的、永不重复的关联中,而对形式规律的依赖却可能完全改变这种情况,几条清晰的法则概括了千姿百态的形式构成,可以将它们方便地加以运用,迅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构成风格。心灵的体验、孕育退居十分次要的地位,只根据法则去编织形式,结果是大量程式化作品的出现,残留的表现力全凭审美惯性的作用,作品中再也见不到特定情境中产生的特定形式构成。
形式规律只应该用来实现形式感的调整与重建,即使它在形式构成层次上发挥作用,目标也仍然是形式感的改造。
针对长期得不到改进的章法构成,我们做过一次这样的试验。有一件章法构成不成功、连贯性较差的习作,我们做出它每一个字的轴线,然后把单字一个个剪开,按轴线吻合的原则将它们重新粘合,粘合后的行轴线取比较简单的垂线形式。结果令人兴奋不已。虽然每一个字的位置移动都很少,但粘贴后成为构成效果很不错的一件作品。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试验对作者调整每一点画落下的位置大有帮助。就这样,我们使从来被动的形式感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引导的过程。
意识到东西应该重新回到意识之外去,唯一的途径或许如英国评论家柯勒律治所说的那样,“变知识为习惯,变习惯为本能”。不过我们还要加上一点:在心灵的参与之下,技术的反复操演终究也能避开心灵而成为习惯和本能。每当我们面对艺术领域中由理性所获致的结论时,始终担心这种潜在的危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