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收藏要闻:诗书尽显雅逸风,王锡爵

时间:2021-09-01 11:45:04 来源:

诗书尽显雅逸风,王锡爵

我们这里要欣赏的南京博物院所藏这件行书作品(上图为作品局部),为明代王锡爵所书《赠绍谷诗卷》。释曰:“虎踞黄金地,猿开白玉田。帘边山近郭,谷口树连天。衣钵千年事,烟霞宿世缘。怜予瀛海客,曾此一谭玄。”

王锡爵虽没有以书法立名的打算,但于书法用功甚勤,尤其工于唐楷。他的小楷清整俊丽,笔法秀颖。《艺苑卮言》对王锡爵书法有这样的评价:“元驭学士(王锡爵)书法在虞(世南)、褚(遂良)间,书黄庭坚,神采风调,翩翩出蹊径外。”可见,他的书法着力帖学,并且是师出有门、自有渊源的。古人说得好:“胸中无千百卷书,如商贾乏资本,不能致奇货。”王锡爵是“读书破万卷”之人,文化修养颇高,因而他能够写出自己的姿态来。他平生著述甚丰,主要有《左氏释义评苑》、《春秋日录》、《召见记》、《文肃文公奏草》、《密揭辩议》、《王肃文公文集》、《荆石诗文》等,同时辑评了大量前人的著作。

blob.png

王锡爵 行书信札

传统书法艺术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精神与气质,这其中可以融会每个艺术家对传统文化及艺术传承的理解。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风格即是个性化的体现,也是书法家对不同艺术审美的自觉选择。从这件行书的总体表现上看,王锡爵的情怀是写意的、是追求自适的。这已经成为他艺术创作的一种审美走向。他的作品有高古雅逸的韵味,古意醇厚而又雅致自然。品读他的作品,仿佛一股超尘脱俗、不落常格之风扑面而来。在这里,我们品味到的是温文尔雅、高古敦厚,没有丝毫的装腔作势与故弄玄虚。这正是王锡爵性格、品质的自然流露。王锡爵的用笔富于变化,细腻轻灵,气均力匀,柔中寓刚,起笔轻捷,收笔沉着,给人以笔势翩翩、潇洒大方的感觉。虽然笔致圆浑滋润,但写得十分率意,绝无滞涩、沉重之笔。在章法上,他运用了疏旷的方式,使人观之有清空朗畅之感。作品字距较宽,空白留足,有如“删繁就简三秋树”一般,淡淡之中,展现着“月明星稀”之美。这种章法,使观者如信步于闲庭,悠然自适。它可以松弛观者的情绪,抚慰观者的心胸。王锡爵的用墨偏于润泽。在滋润晕化的墨迹中,可以看出他用笔徐缓,慢条斯理,不慌不忙,显现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沉着姿态。而其目的在于使墨汁渗入晕化,形成氤氲墨气。

王锡爵(1534—1610),字元驭,号荆石,江苏太仓人。王锡爵年轻时即中进士,嘉靖四十一年(1562)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榜眼及第,后授翰林院编修,官职累迁至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等。他于万历十二年(1584)拜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王锡爵敢于直谏,曾经上疏提出“禁谣谀、抑奔竞、戒虚浮、节侈靡、辟横议、简工作”六条建议,为万历皇帝所采纳,并受到褒扬。万历二十一年(1593),王锡爵入阁为首辅,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也曾力请罢止江南织造和江西陶瓷等专门为宫廷制造高贵奢侈品的机构,要求减轻云南的贡金和赈济河南饥荒,都得到许可与施行。万历三十五年(1607),王锡爵因病归休。

身无一职后,朝廷仍对他恩礼不衰,加赠太子太保,卒后谥文肃。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