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书画网教你临摹《西狭颂》16
五、应用
对一种碑刻的了解其实和对一个人的了解有相似之处。不但要了解碑刻本身,而且要了解相关碑刻彼此之间存在的某种相关性,由此可以考量整个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而找出某种规律。故而在此选出四种碑刻——两隶、两楷来进行对比,这是对当时整个社会环境下所生发的审美趣味的一种确认和印证。与此同时,也必然存在一种对《西狭颂》自外而内的观照,实质上是对碑刻本身文化性的发掘和认知。书写作者和学习取法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置身其中,后者身在其外,只有对《西狭颂》内在的文化性有所认识,才能从临摹取法过渡到创作运用。
这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原碑的理解运用,通过集字和集联的方式来实现;二是参照和借鉴历代书家的取法之作,这些书家的水平有高有低,取法之作自然也良莠不齐、各见风范,必须能够分清好坏。成功者可以作为参照,失败者也是一种见证。知己知彼才能在临摹时得心应手。
1.名碑对比
(1)与《石门颂》的对比(附图前一字取自《西狭颂》,后一字取自《石门颂》)《西狭颂》和《石门颂》同属“三颂”系列,相同的地域、相近的时期,最具可比性。从笔法上来看,两者兼有篆意,《石门颂》中的点画延伸夸张,弯曲弧度更大,气势更放,摄人心魄,可推为夸张型。相比之下,《西狭颂》属于内敛型。
结体上可以通过对比来加深印象,分为近似、差异极大和某些笔画更夸张三类。
《西狭颂》和《石门颂》中共有的“静”“属”“德”“难”“督”等字较为接近。另外,《西狭颂》中的“仓”字和《石门颂》中“枪”字“仓”部(见图一),体态也较为近似。最接近的是“为”字(见图二)。不过这种接近在当时更多是一种暗合。因为那时的信息沟通不像现在这样迅疾广泛,而是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不可能相互影响。但是这种暗合从一定程度上见证了当时的审美意味。
《西狭颂》中“曲”字结体正方,在《石门颂》中变成扁方(见图三);“其”字亦然,变得异常阔大(见图四)。有些字形可能看起来很相似,但放在一起对比则各自面目顿显。《西狭颂》中“石”字结体正方,《石门颂》中为扁方,撇画极力伸展放出(见图五)。“门”字的区别在于竖画起笔,《西狭颂》中结体方整峻拔,竖画起笔较为挺直;《石门颂》中的起笔弯曲弧度极大,字形扁方,重心下降,更觉老辣沉稳(见图六)。
《石门颂》中的“有”字横画伸展尤为突出,收笔按后而上提,气势飞扬(见图七);“成”字的斜钩画极力放出,成为主笔,疏密为之一变(见图八);“斯”字对比之后又有一种新的感触:“斤”部横画收笔处的波磔老辣纷披,异常醒目。由此而言,《石门颂》堪称《西狭颂》的“升级版”和“强化版”(见图九)。不过,《西狭颂》的夸张之笔往往在点画形状大小上,《石门颂》的夸张多在横画的长短上,各见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