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脊梁(书画篇)·走向世界的共和国文化大使·张庆祥作品展
浅析颜真卿《颜勤礼碑》
这次书画艺术网为大家介绍的是,《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是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楷书,碑文一通。残石175×90×22厘米。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左侧5行,行37字。 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均有著录。 此碑端庄伟岸,高古苍劲,是颜体书风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代表作。因此,初学者常以此碑入手。《颜勤礼碑》在拙重中见挺拔雄肆之气概,参用隶书笔意,雍容雄秀,《麻姑仙坛记》则在宽博中见空灵洞达之韵度,堪称颜楷的双峰并峙。
颜真卿《颜勤礼碑》
颜真卿的书法得益于张旭的指点,善于推陈出新,有选择的去学习古人,史学家范文澜在著述中每及于唐书,皆称:“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这在他的作品《颜勤礼碑》可以窥见,此碑是颜真卿的精品之作,,其结构具有端庄豁达、舒展开朗、动静结合、巧拙相生、雍容大方之特点。已经完全脱去了初唐楷法的体态,其用笔横细竖粗,藏头护尾,方圆并用,雄健有力。竖画取“相向”之势,捺画粗壮且雁尾分叉,钩如鸟嘴,点画间气势连贯。碑中的字,同样的点画有不同的变化,生动多姿、节奏感强。此碑重法度、重规矩,结字端庄,宽润疏朗,气势雄强,骨架开阔,方形外拓,横细竖粗非常鲜明,方圆转折的笔法清晰,具有大唐盛世之气象。此碑由于入土较早,残剥损毁少,又未经后人修刻剔剜,所以能比较准确地体现颜书宽绰、厚重、挺拔、坚韧的风神。
颜真卿《颜勤礼碑》
《颜勤礼碑》用笔方、圆、藏、露,变化很丰富,书法敦实浑厚、雄健宽博、疏密有致、气势开张,这些都是该碑帖的精神所在。我们观察碑帖的特征在于学习颜体会有不错的功效。
我们在学这碑帖可以从执笔、运笔、点画等方面去琢磨。转折处转折处多内方外圆,显得笔势 较开张、雍容。撇、捺、竖较长,显得挺拔,遒劲、洒脱。捺法常有“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之美。笔意圆劲内涵,也被称为“筋书”。《颜勤礼碑》字形宽博大气,临写应将手臂抬高离桌,以扩大施展范围,运笔就能随意自如,充分地把握点画特征,反之则缩手缩脚,易将点画写得软绵无力。初学《颜勤礼碑》不要通篇临写,应选择有特点、有共性的字进行观察、体验,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临写。结构上,上紧下松,如果是用比例来说的话上占 2.3/5, 下占 27/5。用笔外拓显得开阔大方,气势逼人,闪避、穿插得体,笔笔之间左顾右盼,内紧外松, 显得瘫容大度。每字占满方格,字距、行距小,使得整篇章法雄强茂盛。在运笔的过程中,用笔 的提按交替使用、迅速且连贯。从运笔过程看,方笔慢,圆笔快,从效果看,方笔安静,圆笔流 动,刚柔相济,韵味十足,趣味横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圆则流动,流而不滑;方则凝重,凝而不 滞。例如,“元”字的两横,一露锋落笔从提到按,一从按到提,撇从按到提,竖弯钩从提到按, 拐弯处既提又使转,拐弯后又渐按重。再比如“人”字,撇从提到按,捺从提到按,至最重处稍 稍使转提起形成燕尾状,使笔画富有节奏感,活泼生动。行笔之前应领会这些组合变化的笔画, 使其呼应关系达到变化与和谐的统一。
颜真卿《颜勤礼碑》
书写的时候不要写一笔蘸一次墨汁,应写几个字后待笔中墨汁稍干时再蘸一次,这样能使字写得结构紧凑,整体气息不散。还需要注意点画之间的呼应、顾盼、映带应该连而不断,否则容易造成字的结构和整体章法上散乱。《颜勤礼碑》碑帖中有篆意的体现不宜把字写的臃肿不然就成了“墨猪”,要做到肥不臃肿,疏密有致,结构均匀。《颜勤礼碑》的书写与行书不同,章法上应尽量保证字体 大小匀称,但是因汉字本身的结构分独体字与合体字,应处理好上下、左右的比例使之大小协调, 穿插交融。运笔宜送勿拖、宜涩勿滑。运笔应做到笔到力到,以推、送为主(逆向行笔),避免拖、拉,前者写出的笔画力透纸背,后者则浮于纸面。“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等,都是颜真卿用笔技巧的总结,表现出的点画线条应圆润饱满、骨力强劲,有立体感。如若顺势拖拉,则如游蛇浮滑,难免乏力。 颜真卿的书法对否来的柳公权等包括宋四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一直影响到现下的你我,很多人学习书法都是从颜体入手。
说了这些,总之,我们在学习之中要学会观察,再观察,用心去临摹,反复的临摹才能得到其精髓,只有不断的练习和体会才能把碑帖上的精髓掌握,这篇就啰嗦到这,欢迎喜欢书画的朋友和我们互动探讨,也欢迎关注我们。
(文:书画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