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关注周子牛的书法

时间:2021-09-05 13:45:32 来源:

关注周子牛的书法

在我的印象中,西藏周子牛的篆刻是好的:和谐自然,初具面目。近年来,他的书法水平也呈上升之势。其书法、篆刻似有比翼双飞、齐头并进之态。尤其是在今年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上,他的书法、篆刻作品双双入选,因仅能一件作品参展,最终其书法作品胜出。这件事在评委中引起了不少的震动。初识子牛,是1996年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欧阳中石先生主讲的当代书法篆刻研修班上。我是应邀去讲学,他当时在京攻读研究生,兼修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美学教程。客观地说,当时他的作品是比较稚嫩的。但他刻苦学习的精神是执著的。

对他,我有了第一次印象:成为书家是必然的,要成为名家,将有漫长的路要走。次年,在山东枣庄,中国书协举办了首届篆刻培训班,子牛参加了,我去授课,朝夕相处近二十天。此时我才知晓,子牛是位基层的行政干部,完全是用业余时间在研习、创作。子牛的书法,隶书、行草运笔稳健,“翰不虚动,下笔有由”。2003年8月,在首届中国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上,子牛的一幅融篆隶及小字行草的大幅作品引起了评委的亢奋。最终,这件作品以鲜明的个性特征、丰富的艺术内涵赢得了评委,他因此荣获了首届百名杰出书法家的称号。当时,他作为西藏的作者参加,在那恶劣的条件下,能创作出如此精品,我为他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曾隐隐地担忧:但愿此奖别毁了子牛。然而,在之后的“羲之杯”全国书圣文化书法大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大展、首届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等一系列重大展览上,我欣喜地看到,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从他的“频抛俗物心还爽,静得天和兴自浓”一联(见附图)来看,其篆书源于邓石如,邓石如篆书“稍参隶意,杀纸以取劲折”,褒贬不一。

子牛能出于邓而又不泥于邓,从字外汲取营养,兼习秦篆、吴让之及当代名家墨迹,使其篆书作品逐渐厚重起来、稳健起来,从邓字的“野”味中渐渐地走了出来,并融入时代激情。尤其在线条、墨法的处理上摆脱了“俗”的纠缠,雅致而丰润,宽泛而淋漓。从他的这件隶书作品(见附图)来看,脱胎于《张迁碑》、《衡方碑》,兼蓄魏碑及汉简,线条质朴浑厚,结体方正大气。这件作品融行草、金石笔意,破锋入笔,方圆并用、相济交错,挥洒灵动而又不拘陈规,表现出丰富的篆隶同源、同根,字体共容、共生而又能相得益彰的佳境妙道。当然,作品中时有稚嫩和微瑕处,也期待子牛日后多加锤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艺术上说这是灵性的圭臬。周子牛的书法篆刻作品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其一定的原因:他出道于安徽,在徽派文化氛围中成长;他升华于西藏,在藏汉文明的古朴灵秀中成熟。他现为中国书协和西泠印社的双料会员,工作之余,悠游之艺,借天养贤。愿他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广。

周子牛,别署子牛、文心、周末、普布扎西等,男,研究生学历,艺术硕士。

文学作品: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国文化报》、《新民晚报》、《安徽文学》、《安徽日报》、《雨花》、《岁月》、《中国报道》、《江淮》、《散文百家》、《散文家》、《中国书画报》、《中国书法》、《书法》以及新华网、人民网、中国作家网等报刊、媒体发表文章200余篇,出版《漫天旗云》、《把心带回家》等作品集四部(合著两部),至今约有200万字。曾获全国第三届、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第四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一等奖;安徽省文学一等奖等30余次。

书法、篆刻作品曾参加:

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全国书法名家工程千人千作展;

全国书法名家500家作品展;

全军第四届书法展:

全国第五届、第六届篆刻作品展等20余次、多次获奖;

曾获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等联合授予的“全国书法百杰”、入选《书法》杂志百强榜并当选“中国当代中青年书法百家风云人物”等称号。《中国书法》、《中国报道》、《书法》、《安徽日报》、《中国书画报》、《东方航空》、南京《晨报》、《金陵晚报》等数家报刊曾作专题报道。

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理事

河北大学教授

(北京)中国书画院副院长等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