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历史 传承中华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赵之谦篆书《节录史游〈急就篇〉》
在晚清,赵之谦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他精通绘画,其花卉浓艳明丽又厚重朴茂,对“海上画派”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擅长书法,真、草、隶、篆诸体兼佳,尤其是篆、隶和富有北魏气息的楷书,可以说是别具一格,开一代书风。赵之谦对魏碑的涉猎、临习及大胆的取舍和创新,对于魏碑这一湮没颇久的书体的广泛传播以及碑学的丰富与发展可谓厥功至伟,意义深远。
赵之谦虽然只在人世间生活了五十几个春秋,但却以超人的勤奋、刻苦和天赋之才,在诗文、书画、篆刻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在篆书的创作方面,赵之谦最初师法邓石如,后参以魏碑和行书笔意,形成了收放自如、顿挫有致、方圆并用的艺术风格,沉静中流露出一种飘逸之美。下面我们来欣赏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他所写的《节录史游〈急就篇〉》(见图)。
这件《节录史游〈急就篇〉》书体为小篆,纸本,纵113厘米,横47厘米,正文共4行28字,释文为:“进近公卿傅仆勋,前后常侍诸将军。别侯邑有士臣封,积学所致非鬼神。”
孙过庭《书谱》云:“篆贵婉而通。”意思是说,在篆书的创作中,用笔贵在婉转通畅,不能有明显的棱角和顿挫。赵之谦当然深知此中三昧。这件作品中锋用笔,使转自如,行笔流畅,从容不迫,给人以静谧、古朴、雅洁之美感。但是,赵之谦又没有一味地采用篆书中常用的圆笔,而是大胆以方笔穿插其中,或先圆而后方,或先方而后圆,或外圆而内方,或内圆而外方,不拘一格,别开生面,极尽变化之能事。如其中的“士”、“臣”、“所”、“非”等字的许多笔画基本属于魏碑的笔意。可以说,以魏碑笔意作篆者,赵之谦实为第一人。
从结体上看,这件作品呈现出一种内紧外松、上密下疏、平中多曲的特点。细审此作,笔画少而不觉其空,笔画多而不显其密,因字而异,随字赋形,于统一中求变化。
在章法上,这件作品在整齐匀称中又不乏参差错落,每一个字在各自独立的同时又有一种左右顾盼、上下呼应的动感。
总之,这是一件成功之作,堪称赵之谦传世书法作品中的精品。
赵之谦(1829—1884),字益甫,别字冷君,后改字 叔,号悲庵,别号无闷、憨寮、梅庵等。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咸丰九年举人,历官江西奉新、鄱阳知县。性情孤傲,公务之余专心书画。其书法初学颜真卿,后专意魏碑,造诣精深,成就非凡。其篆、隶初师邓石如,后加以融化,自成一家。所令人叹服者,为能以魏碑写行书,仪态万方,令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作画亦以书法笔法出之,宽博淳厚,水墨交融,能合徐渭、石涛、李鱓而独具面目,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生前著述甚丰,有《梅庵集》、《勇卢闲话辑》、《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二金蝶堂印存》、《章安杂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