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河湖文化书画摄影优秀作品展开展
孙远利山水画赏析
北京画院山水创研部副主任孙远利秉承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山河的灵秀之气,将山水画作为情感投入和精神追求的手段,并把自己的修养、学识、志趣、理想融入创作中。其山水画笔墨高古、意境天成,给人一种大美的享受。
品读孙远利的画作,感觉他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坚实的绘画功底。他毕业于山东工艺美院。在校期间,他对古代一些名家的山水画进行了临摹与研习,并将古人的文化精神、笔墨技巧吸纳到自己的创作中。之后,他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生课程班,后又拜龙瑞、范扬等人为师,对绘画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
孙远利山水画
孙远利注重学习传统,吸收了黄公望、倪云林、董其昌、石涛、龚贤等人那简净、高古的笔墨和空邃、静谧的画境。观孙远利的山水画,线条细劲、用笔高古、墨色润泽、意境清幽。与别人不同的是,孙远利研究传统着重于对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对笔墨规律的学习,并且是站在新时代的立场上理解和阐述传统。他努力把时代精神注入传统笔墨之中,以一种新视角理解传统,着力创造一种新的笔墨语言,以延续传统的命脉。他的画乍看有点儿像龚贤的“黑龚”与“白龚”,还带有黄宾虹“夜山水”的影子;细细品读,便感觉到那不是龚贤和黄宾虹画的翻版,而是有着古代文人画的文化气息。在《绿树阴浓夏日长》(见附图上者)和《春气晚更生》(见附图下者)中,孙远利以优美的线条、较大的折笔勾勒出淡雅的山峰、幽雅的疏林、静雅的溪水和古雅的村居,并借用“黑龚”和黄宾虹的一些技法,以虚淡萧散的笔墨营造出一种冲淡平和、古韵幽雅的意境。在他的山水画中,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传统艺术之美,而且也可以感悟到朝气蓬勃的现代生活气息。
孙远利山水画
孙远利在师法古人的基础上更注重师法自然。他认为,只有深入大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生成的山水、丘壑,才能获得画中的意境,才能把从古人那里学来的东西发挥到极致。多年来,他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畅观山川风貌,倾听天籁松风,采天地之灵气,融万趣于神思,凝情感于毫端。他把心中得来的自然意象与符号,通过笔墨化育成一种精神的寄托与载体,从而营造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气势上,他追求一种磅礴大气。凭借对大自然的感悟,他一扫古文人画的萧疏荒寒之气,在不失现实生活根基的情况下,以古人的章法构图,营造出了山水画的巍然气势与雄浑风格。
孙远利山水画
春节后,我到北京采访孙远利,有幸观其作画的场景,感觉他的创作是在心旷神怡状态下的一种自由漫步。他以浓淡不同的墨色和劲健的笔力积点成面、依面成线,造成面线相依之势;在着力表现物象丰实结构的同时,他更着力于对“势”的营造。他用丰富的墨法表现出山川的巍峨,又以笔力和骨力表现出山川的神韵,完全用笔墨的疏密变化和线条的流动表现出自然山水的生命。他笔下的山林繁茂而又不失隽秀,生机盎然,传达出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
欣赏孙远利的《绿树阴浓夏日长》和《春气晚更生》,还会感觉有一种高逸之趣。
孙远利山水画
这种高逸是他用儒家学说和老庄哲学之道所营造的高古的山水意境。从形式上看,孙远利的作品容易使人联想到极力求工、尽善尽美的儒家伦理。他对细节处线条的处理,对笔墨氤氲效果的表现和对山林间气脉流贯、激扬、回拢的营造,都可以从儒家尽善尽美的思想中找到源头。但是,在他的山水画创作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并不是儒家思想,而是道家思想。孙远利认为,山水画不是以真实地再现山水为目的,而是以山水为主要审美符号来寄托生命的理想。虽然理想无形无迹,但却能栖息在自然山水和画家的笔墨中。他在创作中绝少考虑具体的图式语言,而是激情迸发,境由心生,使山水画创作变成一种心象创造。欣赏他的《绿树阴浓夏日长》和《春气晚更生》,犹如带着一片清凉走进桃花源中,尘俗荡尽、禅机顿生。这便是其山水画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
孙远利性情豪迈、胸怀宽广、做事磊落。从他那气象宏大的作品中,我感觉到了他那驾轻就熟的绘画技巧,也感觉到了山林间的生命气息和幽林莽草、小溪飞瀑、古道茅舍中洋溢着的人文情怀,以及画家对自然、对生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