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艺术百科:王谦的《卓冠群芳》

时间:2021-09-20 09:45:05 来源:

王谦的《卓冠群芳》

王谦,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明永乐至正德年间。字牧之,号冰壶道人,浙江杭州人。擅写梅花,落笔沉雄,出梢俊逸,勾花繁密而又不失灵动,布局巧妙,深得元代“画梅圣手”王冕的笔意。对此,我们从他的《卓冠群芳》(见右图)中可以得到印证。

中国文化讲究精神,以文人艺术为滥觞,以文人画为极致。传统文人画多以水墨为主来传达一种人格精神。这种人格精神称“风骨”也好,称“傲骨”也罢,都与流俗之风有着本质区别。从这一角度审视,借物言志的传统文人画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专攻花鸟画的文人画家多画梅、兰、竹、菊,尤以画梅者居多。他们以水墨为主,以书法笔意入画,强调“骨法用笔”,刻画得巨细无遗。他们并非以纯写实的手法描摹对象,即便勾花,也是有所提炼、概括,且几乎不画双层重瓣的。梅花的画法主要有双勾法(只勾勒,不染色)、勾填法(先勾勒,后染色)、没骨法(用浓淡不同的墨色直接点出)三种。元代及以前,画家多以双勾法和墨笔点花作墨梅,以勾填法作墨梅者极少;而以大笔挥写枝干、以勾填法画花朵的画家就更少了,只有到明代,才出现许多这样的画家,王谦便是其中之一。

他对王冕的墨梅画法学得很透。关于墨梅画法的出现时间,据石理俊《中国古今题画诗词全璧》中的唐代詹敦仁的《介庵赠古墨梅酬以一篇》可知,唐代就已出现墨梅画法了。徐沁《明画录》载:“古来画梅者,率皆赋彩写生。自北宋华光僧仲仁,始以墨晕创为别趣。”后人多沿用此说。

这说明了北宋画墨梅自华光和尚开始流行。黄庭坚也有《题华光为曾公卷作水边梅》、《题仲仁墨梅》两首题画诗为证。华光和尚曾在月夜观窗上的梅影而将其以水墨绘出,但未有作品流传下来。目前,最早有墨梅作品流传下来的画家是扬无咎。他画墨梅采用圈花法,写树干注重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用笔俊秀、爽健,布局以疏为主,有些细枝不着一花。

到元代王冕时,墨梅才真正成为文人画的极则高标。这是因为:其一,他的水墨点花法远承华光和尚(未见其迹),写干、勾花师承扬无咎;其二,他的墨梅作品多繁枝密花,恢弘大气;其三,他能将诗、书、画、印(首开文人治印先风)融为一体,作品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允推“画梅圣手”。王谦画墨梅宗法王冕,这是十分明显的。

具体地说,王谦以大笔泼墨写梅树的老干,有铁戟磨沙之感,间露几处飞白,以透气,并趁湿以重墨点出树疤;枝干走势呈反“S”型,酣畅圆活;枝干多有交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线条具有很强的节奏感、韵律感;勾花、点蕊不施色或稍施白粉,使梅花有一种清高脱俗之韵;书款小楷师法帖学,书卷气十足;印章具有点缀、醒目的作用。

1.jpg

王谦的《卓冠群芳》为绢本,淡设色,纵206.4厘米,横117.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王谦的《卓冠群芳》为绢本,淡设色,纵206.4厘米,横117.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所谓“卓冠群芳”,是说梅花具有独领天下春的魅力。其他花卉虽也有独特的魅力,但却缺乏这种先行奉献的精神,故梅品可贵。此作的画法如前所述,风格也接近王冕的画风,有龙腾凤翥之概。画家以大笔泼墨写梅树的主干,连勾带皴,一气呵成,用笔苍劲、沉雄、痛快、肯定。树梢以中锋立骨,用笔秀逸而不轻浮。花头以双勾法画出,圆活灵动、姿态各异。墨干后,又染白粉,使画面形成整体的白色调。而且,他还注重运用刚柔、疏密、浓淡、曲直、长短等多种对比因素,使画面的节奏感强、气势足,富有韵味。

与王冕相比,王谦用笔少秀硬而多朴拙,少爽利而多厚重。王谦的作品比王冕的画更浑厚、恣肆,黑白对比更明显,铁骨冰心的气魄也更强。王谦有时还画一些并排直立的“气条”,上面不着一花,使画面气息通畅。当然,作为写梅名家,王谦在明代虽有不寻常的表现,但未能完全跳出元代章法的窠臼,且诗文不显,以致影响了他的综合水平。然而,尽管他无法与王冕、徐渭、朱耷等绘画大师相比,但他的绘画水平仍然值得人们肯定。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