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新疆写生行旅之驴友
在来新疆写生的航班上,读到一篇旅行杂文,聊的是近来关于旅行的一些流行动向和时尚语,什么徒步啊,什么驴友啊,还有背包客。文章写得很时尚很感性,配图也很有视觉冲击力,看了让人好有冲动和激情,就好像穿了游泳衣躺在阳台上的浴缸里,闭着眼睛去幻想巴厘岛的阳光沙滩和碧水蓝天。
在我们那个年代去旅行写生,没有什么徒步、驴友还有背包客的概念,但我们依然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我第一次来新疆写生是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的新疆,哪里有什么高速公路啊,连国道、省道级的公路都很少的,基本上车能通行的地方就叫做公路了。不过,这些道和路年纪都比较大,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年代,甚至可以追寻到古丝绸之路上那些驼队商旅风尘仆仆的痕迹。
那时候在新疆写生,出门主要靠蹭车,蹭往来于各地之间的运煤车和油田的建设工程车。这车也不是那么好蹭的,要有熟人去车队拉关系预约。你想啊,一辆卡车跑长途,除了司机,还得带个副驾驶吧,剩下的也就只有一个位子了,这车又是往来各地之间唯一的现代化交通工具。这个位子多热门啊!如果再碰巧遇到好多人都想来蹭这个位子,那就得使出浑身解数了。当然,能打的也只有感情牌了,拉上三朋四友酒桌一陪,不管菜好菜孬,只要酒管够,这蹭车的事儿就算解决了。现在,好些地方仍然都管司机叫做司长,年轻人恐怕很难理解个中原因了。
不过,到有些地方写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那些地方根本就没有什么车经过,那就只好“自驾游”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自驾游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但在我们那个年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一来车很少,二来即便是有车,会开车的人也没几个。可就是在那个年代,我倒是还真有过那么几次“自驾游”的经历。我用的这个“车”嘛,没有轮子,也不烧油。哈哈,诸位不用纳闷儿,我驾的是头驴子,而且不是“电驴子”(某些地区农民对摩托车的俗称),它吃的是草。不过这也的的确确是自驾游啊,并且很低碳、很环保。
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骑驴的经验,倒是听说过骑驴的人和事。一个是神仙,八仙中的张果老,骑着毛驴四海云游;另外一个是新疆的名人库尔班大叔,骑着一头小毛驴从新疆到了北京,去看望日夜想念的毛主席。由此看来,驴子绝对不是什么普通的交通工具,简直就是越野车,而且还是四轮驱动全天候带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加绝对环保的,要不怎么能从新疆跑到北京呢?不信的话,你就开个小轿车,专找土路走,不要说到北京了,只是开个四五百公里,保准不是人散了架就是迷了路。
有一次我在新疆,就向老乡借了这么“一辆”“四轮驱动全天候带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加绝对环保的”银灰色的二手驴子,前往吐鲁番写生。临出发时,我带的不是油,而是一捆干草。而且,老乡还特别交代了一些“自驾宝典”:这个车啊比较特别,“油”不能加满,也就是不能让它吃得太饱,吃饱了它反而不跑……接受完老乡的临时培训和指导,我这个新手就上路了。上路以后才发现,这东西虽然跑得也不算太慢,可驾驶起来还真不容易,老是走走停停,还真像新手开车,不是挂错档就是熄火。不过,总比我自己两条腿走路强啊。一路上悠哉游哉,上驴颠颠,下驴画画,倒也别有一番滋味。到了写生的目的地,一拍驴子屁股,它就打开“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头也不回地从原路回家去啦。
你别说,当时我对它还真有点依依不舍。
现在回想起来,我也算是这个驴子的朋友,蹭个时尚的名词———我也是个驴友。写于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