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书画作品:与石有缘话逍石

时间:2021-09-22 07:45:20 来源:

与石有缘话逍石

石映浩,字文远,号逍石。他中等个儿,体微胖,眼睛不大,但却有神。他性格随和,幽默健谈,为人厚道。

blob.png

三榆居士/石映浩篆刻

说来也巧:他姓石,从年少时就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逍石的父亲石作璇,是青海省有名的篆刻家、书法家,与西宁市后起的篆刻家王云、巨积文皆有师生之谊。

blob.png

牛库山印/石映浩篆刻

逍石从小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父亲刻印时,他总喜欢凑到跟前不愿离开。见到桌案上那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印章石料,他总喜欢用手摸摸,仔细观察。父亲一方面考虑到他年纪太小,怕刻刀伤了手,另一方面刻印是个苦差事,便极力限制他学这门技艺。然而,小小年纪的他,总是偷偷地背着父亲,左手摁石头、右手持刻刀,一本正经地像个老艺人那样揣摩如何刻印。

blob.png

子野/石映浩篆刻

有一天,父亲发现藏在小阁楼上的一些印章石料不翼而飞,很是生气,遂对家人一一询问,但一无所获。后来是逍石的叔叔无意中说漏了一些情况,再后来又从逍石手上查出一些“赃物”(印章石料)。人证、物证面前,逍石不得不老

实交代“犯罪”事实。父亲见儿子如此痴迷刻印,脸上表情则由阴变晴,即把斥责转成关爱,把惩罚“罪过”变成传授技艺。从此以后,逍石便在父亲指授下光明正大地学起刻印来,一步步迈向艺术殿堂。

blob.png

黄河九曲归大海。逍石的人生之路也并非平坦笔直,而是坎坷曲折。他1947年生于青海省西宁市,正当享受无忧的少年时光时,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人民群众的生活极度困难。1960年,他们全家被下放到湟中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逍石在那里饱尝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虽然两年后他们就返回到西宁,但年仅15岁的逍石,仿佛长大成人,什么都懂了。他见家里人口多,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过日子甚是艰难,遂毅然决然地放弃学业,到父亲所在的西宁刻字厂,开始了为艺为业的漫长旅途。当然,他的父亲不是要把儿子培养成刻字匠,而是要造就一个光耀门楣的艺术家。这个沉重课题使逍石老兄在这条大路上奔跑了几十年,直到今天。

在父亲的指导下,逍石在秦汉印中苦苦探索,吸取营养,故而他的篆刻一直是以汉印作为基调。在此基础上,他又向金文、古玺、石鼓文等经典文字索求艺术元素,兼学现代篆刻大家的艺术风格,其中尤受吴昌硕、齐白石影响最大。书法是篆刻的基础。逍石的书法,在青少年时便打下了相当的基础,且三十余年未曾中断学习。他对《散盘》、《毛公鼎》、《石鼓文》兼收并蓄,以强笔力。其行草专攻苏、黄,并以篆法入笔,以取“春蚓秋蛇”之意。

因有父亲的亲授,加之逍石悟性好,功夫下得深,所以进步喜人。1980年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上,他的一方白文印荣列其中,为青海印坛争了光。他由此而成为青海印坛的中坚,成为全省最早加入中国书协的一批成员之一。

如今,年过花甲的逍石,鼻梁上架一副老花镜,或捧书阅读,或泼墨挥毫,或持刀刻印;有时则与有关人士深入省内一些自然景区进行考察,或题额撰联,或出谋划策,积极为营造人文青海、美丽青海做贡献。有时,他挎上相机,邀上知己,游走四方,观览名胜,走到哪儿,拍到哪儿。每次出游,他总是有几幅称心如意的摄影佳作,让自己开心,也让亲友开心。

逍石现为青海省书协理事、青海省书画院副院长、西宁市书协顾问、西宁印社社长。同他在一起,让人觉得舒畅愉快,也常有启迪。(左图均为石映浩的书法及篆刻作品)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