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徐雪村和他的《溪山访友图》长卷
愚·拙:一种境界,一种精神
陕西作家周瑄璞来我办公室闲聊,见我窗户上贴着一幅刚写成的书法作品,内容为“磨砖为镜”,就说好。我说:“那就给你吧。”周瑄璞接过书法作品,连着说了几个“谢谢”。前不久,她又给我打了个电话,问能不能再给她写一幅《磨砖为镜》。我说:“不是给你一幅了吗?”她说,去年到鲁迅文学院学习,送给了北京的朋友。这次《文化艺术报》要给她做个专版,其中一个内容是“名人题字”。她想了半天,还是想要这几个字。
“磨砖为镜”出自明吴承恩的《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词曰:“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谁听得绝想崖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这一篇词名叫“苏武慢”。据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中记载,唐代僧人马祖尝禅坐,南岳怀让禅师问:“图什么?”对曰:“图作佛!”怀让乃磨砖不语,马祖怪之而问,则曰:“图作镜。”马祖曰:“磨砖岂能作镜?”怀让对曰:“磨砖既不能作镜,坐禅岂能成佛!”“积雪为粮”与之同义,皆为妄用工夫也。
周瑄璞写小说多年,有长、短篇十数部。其中字数尤以《多湾》为最,长达50万字。几位专家阅后,皆认为这是一部巨制力作。周瑄璞年龄不大,就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什么还要说自己是“磨砖为镜”呢?或者说尤其喜欢“磨砖为镜”的境界呢?我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我好像与她有同感,那就是写小说要有点儿“愚劲”。其实这世界上凡有意义的事,又有哪件不需要一种“愚劲”呢?我习书大半辈子,不久前才悟出《好大王碑》的好处,才知道“笨拙”是一种美。我对周瑄璞说,这几个字不能写得太俊美;太俊美了,与词义有些相悖。周瑄璞说:“我也是这样想的,你就大胆地写吧,好坏我都要。”
我便用《好大王》体为她写了(见右上图)。写好后,为了让她先睹为快,我立马拍成照片在网上给她传过去。她看了照片后,说:“非常喜欢,你真是写成了我‘心中想’。”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周瑄璞的态度,的确让我有种“知己”的快慰。看来,凡事只要你认真去做,就一定会有人识你。
十几年前,我办《各界》杂志时,约作家杨争光写稿,杨争光给了我一篇《小说家》。他在文章中写道:“如果一个人指着一堵水泥墙说‘我要把它碰倒’,你可能不以为然;如果他说‘我要用头碰倒它’,你可能会怀疑他什么地方出了毛病;如果他真的去碰几下,你会以为他是疯子,你会发笑。可是,如果他一下一下地去碰,无休止地碰,碰得认真而顽强,碰得头破血流直到碰死在墙根底下,你可能就笑不出来了。”
说实在的,这篇文章当时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感触,似乎就是一篇寓言嘛!但今天再看,就觉得不同凡响。杨争光这一番话,说的是能不能写好小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有那么一股认真的、“冥顽不化”的精神。搞书法,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