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赏析:中国李可染书画艺术院理事杨旭尧——“李家山水”经典传承
心游方寸 探源鸟虫
曹心源是笔者比较熟悉的一位兼擅篆刻、书法、中国画的艺术家,尤以篆刻饮誉艺坛。他心游方寸,痴迷于工整婉约的鸟虫篆印的研究与创作三十余载,终成正果。2010年,华艺出版社结集出版了他的第三本印谱新著———《梅斋鸟虫皕印》。
山欢水笑/曹心源篆刻
鸟虫篆是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期盛行于南方诸国的一种青铜器铭刻文字,又称“鸟虫书”,以其笔画屈曲盘绕如虫,画首或饰以鸟、鱼、鹤等自然界的鸟虫类形状而得名。它高贵华丽,富有装饰效果;变化莫测,颇难辨识。故印坛少有人染指鸟虫篆,刻得自成风范的印人更是凤毛麟角。纵观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京华印坛,在以彰显个性和视觉冲击力的大写意印风为审美主流的背景下,曹心源不追逐时风、我行我素,大胆地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印学实践路线,其婆娑婀娜、刚健雄肆、斩钉截铁的印风,似乎拓展出北派鸟虫篆印的一条新路。
青山见我/曹心源篆刻
曹心源现为京华印社副社长,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他是一个有真性情的人,既有南方人的灵秀与细腻,又不失北方人的豪爽和率意。其谈吐坦诚,言辞犀利,观点鲜明,往往交谈过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心源得京畿地缘之优势,饱受皇城文化的熏陶,虽无家学渊源,但自幼痴迷于艺术,人生阅历丰富,交游甚广。
寥廓苍天卧一横/曹心源篆刻
他少年时期便问学于齐燕铭、李大千等京华篆刻名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青年时期又结识了当代著名篆刻家大康、韩天衡,并深受他们的影响;中年时期结识了美术评论家陈传席教授,开始研习中国古典山水画,由此打开了他“印外求印”的新视野。20世纪70年代末他参军入伍,养成了处事雷厉风行的作风;退役后旋即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深造,练就了治学、从艺训练有素的本领;后有幸调入北京语言大学从事艺术教学工作,从此如鱼得水,艺道两进。
尚雅乐道/曹心源篆刻
曹心源原名曹新元。笔者推测,“新元”中年以后更名为“心源”,很可能与一则古代画论有关,似乎契合了他与古人神交的艺术主张。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中国艺术的纲领,意思是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应该重视主观与客观的结合。这里关键是“外师”二字蕴涵的哲理和玄机,想必他已深有体悟。在当代印人群体中,工书擅画、博学多师的并不多见。其近年陆续出版的《曹心源篆刻集》、《心源篆刻》、《心源新象———曹心源山水作品集》等多部作品集,无疑是他数十年坚持不懈探索书画、篆刻的成果。可以说,鸟虫篆印已成为他的个人艺术符号。
临之已非(附边款)/曹心源篆刻
辛卯新春之后某日,笔者得机缘走进曹心源北京回龙观寓所,并走进他的印学艺术天地。其书房地面上、桌案上摆放着各式各样待刻的寿山石、巴林石或已刻好的印章,以及一叠一叠成稿的鲜红鸟虫篆印蜕,令人目不暇接。
烟雨平生(附边款)/曹心源篆刻
曹心源作为一名普通高校的教职人员,在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工作之余,潜心印学研究和创作,心无旁骛,并为之付出了数十年的艰辛努力。
他的三部个人印谱,留存印蜕近千方,硕果累累,颇令同道称羡。其刀耕不止,新作迭出。作为学者型的篆刻家,其创作成果已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与好评,殊为难能可贵。
曹心源刚过知天命之年,正值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艺海无涯,来日方长,我们期冀能够看到他更多的精品力作问世。(右上附图均为曹心源的篆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