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看“红旗漫卷西风”
在西泠嫡派传人,著名书法篆刻家汪新士诞辰82周年之际,把他42岁时镌刻的一方朱文毛体手迹“红旗漫卷西风”印,呈诸同好共飨。
汪新士(1923—2001),浙江省江山市人,名开年,字心士、新士,号不舍翁、无际老人。他青年时代入西泠印社,中年加入东湖印社,晚年聚徒治印讲学,先后于荆州、深圳两地创建南纪、北斗印社。
“红旗漫卷西风”印(见附图)是汪新士1964年夏月,编刻的大型《毛泽东诗词印谱》35枚印章的一枚。当时,他白天下地干农活儿;夜深人静时,则在煤油灯下,忍着炎暑酷热进行创作。其对艺术的痴爱可想而知。汪新士精通古籀、泉布、金石碑版之学,并对汉字的演变了如指掌,所以他能将各种文字融入印中,使它们合法度于方寸。用名人手迹入印算是汪氏的一大特色,他曾将孙中山、郭沫若、王福庵、唐醉石、吴昌硕等人的手迹入印,既具原书面貌,又具有金石韵味,受到各界赞誉。
在汪氏所刊手迹印当中,精彩绝妙的要数这方毛泽东主席手迹印了。该枚印章是一枚以毛体草书入印的砖质条形朱文印。
汪氏治印,在章法安排上强调的是“章法要从四边打进来,以整体定气势”。全印六字,以左右各三字分排,借毛体风骨,巧妙将汉印气息与之相糅,达到“四面停匀,八边俱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欧阳询语)之佳趣。细品此印之妙,笔画映带,既具毛体骤雨旋风、迅庭骇人神韵,而又不失印章轨范,充分地实现了“以书入印、印从书出”的完美统一。汪新士执刀吻石,沉实劲爽中透出他刀笔交融的治印理念。“红旗漫卷西风”印,苍茫浑厚、神韵悠远、法度森严,结合相成相破的边栏,展示出勃勃生机,在不均衡中体现出虚实相生、相得益彰的艺术交果,充分地展示了奇趣扑人的刀法和英迈爽利的神采。
名重印坛,却淡泊名利,这是汪新士一生的真实写照。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