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央视《鉴宝》专家被疑自卖自“瓜”

时间:2021-09-24 17:45:31 来源:

央视《鉴宝》专家被疑自卖自“瓜”

央视《鉴宝》专家被疑自卖自“瓜”(组图)

《鉴宝》专家被疑自卖自“瓜” 艺术品收藏火爆但赝品也充斥其间,在兰州举办的一次免费鉴定中,九成百姓藏品是假货。

一方“田黄印石”现场定价180万 篆刻爱好者声称“那是鉴定人自己的藏品” 随着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日渐火爆,中央电视台二套的《鉴宝》节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然而,热闹的鉴宝现场却夹杂着争议声,当场鉴定的“宝贝”都是真品吗?是否真的值那么多钱?近日,一位名叫周立峰的观众向《南京晨报》披露,在去年的一期《鉴宝》节目中,一位鉴定专家竟让人把自己的藏品拿到现场,自己又为这件藏品定出了180万元的价格。

现场“宝贝”与专家所藏一致 据《南京晨报》报道,事情的起因是2004年9月11日的那期《鉴宝》节目,这期节目的重头戏就是鉴定、评估一块来自天津,由一位名叫朱廷哲的收藏者提供的一方清代“寿山橘皮黄田黄冻印石”。 周立峰称,自己是一名篆刻爱好者,所以对这档《鉴宝》节目尤其关注。

blob.png

在这期节目中,现场的鉴定专家也同样来自天津,是天津市藏石学会的会长靳志忠,在经过现场评估后,靳志忠为这方“寿山橘皮黄田黄冻印石”定出了180万元的价格。 此后,周立峰在翻看2003年5月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田黄石鉴赏与收藏》一书时,无意中发现,这本书的封面与第29页上,刊登着一件外观一模一样,质地同为“橘皮黄田黄冻印”、雕纽同为“三螭争雄”、底边同为“未刻字且少见的长方形”(一般是正方形或椭圆形)田黄印石。 更“巧合”的是,书中的这块田黄印石尺寸、重量也同样与现身《鉴宝》现场的那块田黄印石毫无二致,而这本书的作者以及印石持有人,正是当期《鉴宝》节目中的鉴定专家靳志忠。 藏品来自朱先生家传? 在中央电视台网站上,对这件引起争议的藏品是这样介绍的:“名称:橘皮黄田黄冻印石;收藏者:朱廷哲;藏品来历:这件田黄冻印石是朱先生家传之物,全家人都对它特别有感情。” 这件藏品的特征是,“田黄印石,颜色为橘皮黄色,高9.5厘米、宽4.5厘米、厚3.8厘米,形态方正,重量为352.5克。雕纽部分雕刻五龙,其中三条龙盘绕印石顶部,两侧借用皮子又雕出两条小龙。

印石里面有一条很细的横向红线穿石而过。” 180万定价还是低的 对靳志忠,《鉴宝》节目是这样介绍的,“鉴定专家:靳志忠,天津市藏石学会会长,从事印石鉴赏工作30年。”鉴定专家给这方田黄印石定出180万元高价的理由有三:“一是这是一块田黄石真品,而且是橘皮黄,属于田黄石中的极品;二是像这样比较宽、高、大的田黄石,过去都是御用的,大体年代是清朝中后期,近代根本看不到这样的东西;三是雕刻神态栩栩如生,刀法非常优秀,没有很深的功力是雕不出来的。” 靳志忠在节目中还表示:“我给的价格应该还是最低的,如果这块田黄石进入市场流通,还有很大的增值空间。”

鉴定专家承认两方田黄印石实为同一块但却称——— “东西是另外一位藏家的” 记者拨通天津市藏石学会会长靳志忠的电话后,靳志忠表示,对周立峰的质疑已有耳闻,并明确表示,出现在《鉴宝》节目中的那方田黄印石,与自己所编《田黄石鉴赏与收藏》一书中介绍的是同一件古董。 靳志忠说:“东西不是我的,而是天津另外一位藏家的,平时大家比较熟悉,写书时就用上了。”而当记者问到:“即使这件东西不是你的,但你与藏家十分熟悉,在定价时有没有掺入一些感情因素呢?”对这个问题,靳志忠没有答复。

在那本《田黄石鉴赏与收藏》中,提到了“靳志忠从1975年开始收藏田黄石,30年内,投入了相当数目的资金,业余时间几乎全耗在这上面”,而对这方田黄印石,却并未注明是“另外一位藏家”的收藏品。 由于种种原因,记者没能与出现在《鉴宝》现场的藏家朱廷哲取得联系,这方“寿山橘皮黄田黄冻印石”的真正主人到底是谁,目前还不得而知。 田黄印石起争议总导演李建伟表示——— 《鉴宝》节目没有“托” 昨日,记者就这方田黄印石引起的争议,以及周立峰的质疑采访了央视《鉴宝》节目总导演李建伟。李建伟明确表示,《鉴宝》节目不存在鉴定专家“作托”、为自己的藏品定高价的问题。

“目前,一些人在文章中所说的问题,与我所掌握的情况并不符合,他也没有采访过我们。”李建伟说。当记者问到,《鉴宝》节目是否存在着程序上的漏洞,可能产生作假、作托等问题时,李建伟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记者:“作假从何说起呢?” 业内声音鉴定古董 难度越来越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家说,现在,由于造假者的水平不断提高,甚至有行家里手参与,所以鉴定古董的难度越来越高。

例如陶瓷,个人经验仅能断定大致风格、工艺水平等,但要给出一个科学、准确评估,必须靠光谱检测、化学分析技术。再以书画为例,专家如果只是依据风格、印鉴等很多人都知道的共识,这样的鉴定方式,只能甄别出那些低层次的赝品。 文物鉴定 不能光靠放大镜 一位多年从事文博工作的专家告诉记者,文博机构以及正规拍卖企业在鉴定文物真伪时非常严谨。

例如,鉴定一件瓷器,常常要靠精密仪器来判断瓷器的年代,甚至通过计算机重现烧造过程。无论如何也不会拿着一只放大镜,一两分钟匆匆而过,价格数字迅速得出。 鉴定家如有私心 伤害性巨大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件藏品在电视中公开定价后,售出时就会比较顺利,但如果这件藏品是赝品或价值一般,这个鉴定结果就成了一道“护身符”。

南京博物院院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徐湖平认为,鉴定家是个特殊群体,尤其要讲人品与诚信,如果有私心,就会对购买者产生巨大的伤害性。 买错古董 比股票“割肉”还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物专家黄新原、姚永生昨日表示,专家的鉴定结果无疑有着不容忽视的市场导向性。 目前,百姓的投资渠道还不畅,但投资欲望却很强,如果斥千金买来赝品、次货,恐怕要比选错股票“割肉”还惨。《鉴宝》应该吸引拍卖行参与,给现场的藏品一个更准确的价格。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