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古玩百科:并非背叛的选择(上)

时间:2021-09-29 11:45:23 来源:

并非背叛的选择(上)

当代中国画如何定位?未来中国画又将怎样发展变化?回答这两个问题显然是困难的。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去诠释,结论也会大相径庭。本文试图从中国画传统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观念精神、形式技法、工具材料来对此进行论述。一

任何一种观念的背后都潜藏着使这种观念得以产生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又来自观念生产者的“文化———心理”积淀层与现实情感的某种感触的结合。只要我们不带任何成见地审视中国绘画的发展历史,就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天我们所推崇,并且一再加以肯定的中国画形式和理论体系,实际上是建立在传统文人画的美学原理基础之上的。我们可以从宋、元以降的文人画产生、发展的渊源关系中找到这种历史的延续。

何谓文人画?陈衡恪指出:“……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虑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中见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这个说法虽不够全面,但概括地说出了文人画应表现文人的人格。

六朝时,老庄思想盛行,对文人士大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反映到绘画上,就是画家希望借此发挥自由之情致,寄托高旷、清静之心境。唐代及其以前的文化领导者皆为贵族(如六朝重门阀世家),因而艺术上追求雄壮华丽的贵族风格与趣味。唐亡后有所改变。宋代重文轻武,唯恐贵族谋反,遂行中央集权、倡科举,平民亦可为相,所以,当时的文化指导权便落入士大夫手中。而士大夫又多是由文人提拔上来的,因此高雅艺术就充分体现了文人作风。例如,瓷器一改唐之华贵,代以素朴、稳静之美。

blob.png

士大夫文人的绘画起源虽早,但成为一种风格和观念还是在北宋以后。北宋绘画分为两种。其中一类便是由文人画家(例如王晋卿、文同、苏轼、米芾、李公麟等)推动的。苏轼是代表人物。他尊崇王维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力主把诗、书、画三者结合起来。不重物象的表面形似,但求精神内涵,写意画便自此始,观念亦从中来,后来便形成潮流,直至“元四家”,才真正奠定了基础。元代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时代。蒙古族人自恃武力高强,并不想维持中国传统的社会秩序,于是废除了科举。从此,文人便坠入惨境。

仕途无望的文人最多只能在个人的小圈子里寻找生存的意义,如致力于书画、诗文,聊发胸中逸气。有明一代,前半期画坛为职业画家的“浙派”所笼罩。沈周、文徵明效仿元人,成为“吴派”文人画之中坚;又经董其昌提倡,奉王维为其始祖,力主文人画正统,排斥其他画派,于是后期的画坛便完全受文人画审美取向的支配了。及清代,僵化、摹古之风盛行,文人画开始走下坡路。近现代以后,尤其进入20世纪以后,绘画重又有了长足的进展。

虽然新的观念情感和题材内容给衰落的旧形式带来了活力,但是旧形式在被迫接受新东西的时候却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局限性也愈加显示出其反作用力。如果我们把文人画的特点———诗书画三绝、尚意、书画同道,加上中国画特有的以线界形、平面构成、散点透视、计白当黑等构成要素,再把文人画的四要素———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和深层结构的哲学观念、审美心理、文化精神联系起来看,那么,正是这种构成形式和审美特点的历史延伸,给今天的中国画既带来了高度的完善性、独特性,也带来了顽固的封闭性和趋同性。

我们能大量论证、阐明其有目共睹的辉煌成就,却害怕冷静地研究、剖析其难以回避的弱点和局限。但是历史的进化规律告诉我们,无论多么高妙的东西,如果不能破除、改变它的封闭性,那么不管它有多么庞大坚实的体系,都将面临困境,无一能幸免,绘画也不例外。二

在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哪一种达到伟大、高深程度的文化体系不经过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大到中国文化传统,小至绘画中的文人画,无不如此。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上来说,绘画都是按从古到今、由低及高的方向发展。不管元、明、清以降,文人画是如何逐渐占据中国绘画的主宰地位,也不管经过改头换面的文人画形式在今天具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将来具有多么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以为,我们只能把它看做是传统绘画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对文人画这个分支来说,也许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其辉煌的成就足以证明中国传统绘画之伟大,但是,它不能也不会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唯一代表。即使在将来,也是如此。

就绘画的形式而言,传统显然并不单指文人画的形式、技法。

在现代中国画之前有近代中国画,以此上推,便是文人画、院体画、画工画、壁画、绢帛画、原始绘画,甚至是部落的图腾符号等。如果说图腾符号也富有象征意味,具有某种审美意义和朦胧的绘画意识的话,那么这无疑是绘画的雏形。假如我们把早期人类的种种原始纹样和刻在岩崖壁上的图像看做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活动,表现了某种形式和观念情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的话,那么可以说,这已经是绘画的起始。它们被一条无形的链环贯穿着。只要部族存在,任何外力就难以割断它们内在的连续性。它们可以变换自身的形式,但不存在内在连续的断裂。

随着人类不断征服自然和人类自身,人类创造的文明也不断发扬光大。进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后,绘画除了实用、装饰价值以外,也变成了贵族的奢侈品和“劳心者”治人的工具。宗教绘画劝诫人们相信善恶有报,墓室壁画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多种活动,绢帛绘画似乎成了有地位阶级的财富象征。

社会政治、经济的盛衰对艺术的发展起着杠杆作用。不同题材内容的补充、不同形式风格的尝试、不同笔墨色彩的运用都对绘画产生着影响,起着稳步改变、更新的作用,大大丰富了传统绘画的面貌。

后来绘画又分成了众多科目,被作为一门门相对独立的学问来专门研究,如人物、山水、花鸟、翎毛、走兽、神鬼等。不同阶层的人又要有专为本阶层服务的绘画,于是便有了院画、作家画、画工画、民间画、文人画等。审美趣味的相左、哲学观念的不同、技艺手法的迥异,使得同一体系内的绘画形式色彩纷呈。

(上)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