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古玩百科:《无双谱》人物造型简论

时间:2021-09-30 11:45:23 来源:

《无双谱》人物造型简论

我国古代的书籍,非常重视图像的使用。因为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避免望文生义。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图”与“书”二字并用,后来的“左图右史”、“左图右文”成为早期图书普遍采用的形式。雕版印刷孕育了光华璀璨的版画艺术,古人不仅用它来增强文字的感染力,还以此表达对历史的看法。清王朝建立后,在文化教育领域实行高压政策,繁盛于明代的小说和戏曲插图衰落下去,而作为方志书籍插图的山水版画和单独的人物版画两大品类却得到了发展。康熙年间的《无双谱》,就是清初人物版画的代表作。

《无双谱》又名《南陵无双谱》,作者是绍兴的金史,字古良,又字射堂,别号南陵。

《画征录》称其为“人物名手”,乾隆时期的《绍兴府志》也载有其行迹。金古良创作《无双谱》的目的,他在《自叙》中这样说:“客居寡欢,辄引古人晤对饮酒。”为了自娱自乐,陶冶性情,但这仅仅是个借口。“世之君子,按图披览,窒于心者,或以目遇之,欢悲啼笑,亦诗教之一助与!”这才是主旨,说得通俗些,就是传示后人,教化天下。

书中所绘人物,起于张良,止于文天祥,时间跨度1400多年,共计40人。称之为“无双”,是表明他们的事迹举世无双,再无第二。金古良还为每幅画像拟写了简短的生平介绍,并配有乐府诗40首。文字如谣如谚,琅琅上口,而且每首诗都配合不同的图案,常与人物相互关联。例如伏生对应的是函装的经卷,苏武对应的是壮硕的羊群,谢安则是一副棋盘。

blob.png

张良像

《无双谱》的镌刻者朱圭,声名并不亚于金古良。他作为宫廷刻手,曾在养心殿供事,有《凌烟阁功臣图》(刘源画)、《御制耕织图》(焦秉贞画)、《万寿盛典图》(冷枚画)等作品传世。《无双谱》是浙派版画的力作,刊刻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从清初到民国,不断被翻刻。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馆的已不是初刻本,而且是个残本(存图30幅),卷首除了毛奇龄的引言,还包括王士祯的《读无双谱复言》、宋俊的《弁言》、徐咸清的《南陵先生无双谱序》、董良槽的《读无双谱引》、金古良的《无双谱自叙》,最后为金古良门人卢询的题词,说明在流传过程中,受到众多文人的推崇。

blob.png

张良诗

除康熙年间刻本外,清代的《赏奇轩四种合编》也收录此书,民国期间还有石印本,解放后由郑振铎编入《中国古代版画丛刊》。在民间,《无双谱》同样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作品中的人物造型以各种方式移植到其他书籍中。戴不凡在《小说见闻录》中说:“清代坊刻小说多小本,前附绣像多不倩人绘制,而往往以‘缩放尺’自金古良之《无双谱》、上官周之《晚笑堂画传》、《芥子园画传四集·百美图》诸书中剽窃翻刻者。此等图谱中之人像与小说本来毫无关系,益以缩尺既不精密,刻工又复潦草,往往成为‘奇观’,亦可咍矣。”这倒印证了张爱玲的那句话:“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后来,《无双谱》人物造型在清代瓷器图案中广泛使用,成为收藏者喜爱的一个品类,久而久之,也就成了这些历史人物的“标准像”。2006年1月,金古良的《无双谱》手绘原稿在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公司以286万元成交。画面与版刻均能一一对应,其间的演化加工轨迹清晰可寻。

blob.png

项羽像

人物版画始于宗教典籍中的佛像或观音像,明代小说或戏曲中有“出相”插图(上图下文)或“全相”插图(指每页都配有插图)。稳健圆熟,无需景物映衬,同样形神兼备,跃然纸上。《无双谱》中的人物造型,来源于基本史实和前人评述,同时也融入了作者丰富的想象。金古良并不拘泥于前人描绘这些历史人物时的一般化概念,而是极力塑造其性格特征。

blob.png

项羽诗

例如张良,没有把他画成朝服冠冕的兴汉首功之臣,也没有画成运筹帷幄的谋士,而是选取了他准备在博浪沙袭击秦始皇时的一个片段。张良身边手持铁锤的勇士,面貌凶悍,身材壮硕,正在侧身回顾。张良的身高不及勇士的肩部,面容俊美,表情沉静,正在面授机宜。画家正是通过这种美与丑、阴与阳的对比,突出了张良内心的果敢和超乎寻常的镇定。尽管画家把他的外表描绘得“美好如妇人”(王安石语),但也画出了成就大业者的非凡心智与冒险精神。再如蜀汉丞相诸葛亮,也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羽扇纶巾的一代儒将,倒更像一个超然世外的散淡文人,其实这更符合人物“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境界与追求。抱膝而坐,高吟《梁父》的怡然神态,让人在崇敬之余,又萌生了几分羡慕。

blob.png

钱鏐像

金古良对他笔下的人物,寄托了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他塑造的项羽,一袭戎装,扭身抚剑的姿态点明了人物的两难处境,面孔只露出一角,但虎目圆睁,震慑敌胆。暴烈的性情断送了盖世之功,穷途末路尚不知悔。在哀其败、惜其勇的同时,自然会想起项羽远祖舜帝的仁德,故而发出“籍乎籍乎空重瞳”的叹息。

blob.png

钱鏐诗

与项羽的外形和装束极为相近的钱鏐,气质却与之截然相反。外形虽然威猛,但威而不暴,交叉在胸前的双手,暗示着内敛与谨慎。额头上的两块凸起和五官的轮廓,让人想起“海龙王”的绰号。就是这个海龙王,在兵戈不息的五代十国能够保境安民,让吴越百姓远离战火,免遭涂炭;他还大兴水利,恩泽世代,俨然是钱塘江的守护神。

blob.png

冯道像

金古良选取的人物,绝大多数是堪为后世楷模的英雄圣贤。除了苏武、岳飞、文天祥这样的忠直之士,也包括以道德文章流芳百世的司马迁、陶渊明等人,更不乏花木兰、班昭等巾帼豪杰。但在这些人中间,偏偏加上一个以色相取宠、权倾一时的董贤,而且画得极为妩媚,想到“断袖之癖”的典故,自然要生出厌恶。

blob.png.

冯道诗

难怪国家博物馆的藏本少了这一幅,其实是被原收藏者李葆光删掉了。但仔细推敲,董贤和他主子的事情也算得上“举世无双”了。金古良笔下的武则天同样妩媚,与《历代古人像赞》中的赫赫威仪的她相去甚远,但在题诗中却对她评价颇高,说明画家对这位雄才大略但品行不端的女皇帝,也是心存矛盾的。另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是“不倒翁”冯道,他侍奉了四个朝代的十二位君主,而且在每个朝廷里都是高官显爵。如果把他画成卖主求荣的奸臣,是再简单不过了。但冯道的政治主张是安养百姓,在那个黑暗与动荡的时代,他已竭尽所能。同时,他也是官方刻印儒家经籍的创始人。

面对他毁誉参半的一生,画家的笔墨极为审慎。华贵的衣着点明了身份的显赫,弯腰行礼的姿态显得极为恭顺,整个身体几乎成了一条弧线。但表情却似笑非笑,苍老的面孔浓缩了风云变幻中的屈辱和卑微。至于这副面孔后的是与不是、似是而非,是留给后人去比较和思考的。

毛奇龄在称赞《无双谱》时说:“是谱名无双,而实具三绝,有书有画又有诗也。”而在我看来,它更像一部形象化的历史教材。四十个人物,尽管历史作用不同,甚至相差悬殊,但无疑都带有榜样或训诫意义。其实,我们的先人非常善于通过偶像的力量来传承价值观念。我在多年前见过一本介绍某国博物馆的画册,惊叹于这个历史并不悠久的国家用实物与绘画作品构建整个民族集体记忆的能力。我想,历史教育的本质就是把观念化的叙述转变为形象化的展示与说明。《无双谱》的本意也是如此,我至今还记得中学历史课本上的《岳飞像》也源自《无双谱》,却被大段大段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论述所包围。毫无疑问,这些枯燥的说教让人们丧失了对历史的兴趣。今天,我们对历史的解读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逸闻趣事拼凑成的历史架构和拉杂调侃式的叙述,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所以历史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所以历史人物的思维模式必须向现代人看齐,向普通人看齐,而且越是戏谑如顽童、卑琐如小人,就越接近“我们”,越符合天下乌鸦一般黑的逻辑。既然“我们”都一样,还要偶像干什么?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