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收藏要闻:当代书法会是“狗尾续貂”吗

时间:2021-09-30 15:45:03 来源:

当代书法会是“狗尾续貂”吗

当代书法会是“狗尾续貂”吗?当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内心有些隐痛,毕竟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些不能承受之“轻”。而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算起来我对书法的投入,断断续续也有二十多年了,虽然至今没有写出像样的作品,但其中的艰辛,我心自知!一旦意识到自己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所从事的艺术门类的历史价值是一个颇为可疑的存在,心中那份构建理想大厦的信心也便随之摇摇欲坠,这也是我近一年来对书法领域存在的问题由关注到渐渐疏远的内在原因之一。

“续貂”之说根据何在?

几年前,我曾在《汉字的综合之美》中这样论述:“如果将中国古代的书法存在比作一条河流的话,那么古代书法现象的时间流向很清晰,各种代表性的书家占据要津,后人无法绕过他们。而如今的书法存在则更像大海,各种书法信息同时并置,甲骨文、篆、隶、真、行、草等历时性的书法现象同时呈现,古今书家的时间顺序已经模糊。

如今的书法存在只是为我们这些时光中的过客提供了充分展示能力的舞台。也就是说,从20世纪80年代后崛起的书家,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出现预示着一个新的书法时代的到来;而作为一个个具体的个体,则很难在书法史上留下多少痕迹、产生多大的影响。这很残酷。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清醒地认识并不是为了消极无为,而是为了更好地开拓出新的生存空间。”

可能还是太乐观了。当时我只是认为,如今的书家个体很难在书法史上留下多少痕迹;而现在看来,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也未必能创造出很高的文化价值!

blob.png

从宏观来看,如果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分界,那么,中国文化可以相对划分成古代与现代两部分。“五四”以前的中国文化像一条相对自足的大江,对文化事物的评价可以以纵向为主;“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发展主要通过“引进、模仿、移植”的方式构建而成,因此,对此后文化事物的评价,应该有一个更广阔的平台(纵向为辅),即世界文化。

在这样的参照体系中,由于目前中国当代文化的特殊性,它不像传统文化那样是自然而然生长起来的,而是通过引进、模仿、移植而构建成的,没有原创,少有创新,还处在一种二流的文化状态。这种尚未定型的文化状态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对其难以进行准确的评说。而目前的问题是,书法已从原先中华文化的中心部分转变为中国文化的边缘部分。后人书写当代文化史时,甚至可能都不会提及书法!

具体到当代书法,如从深层的文化价值层面进行探究,不难发现其处境的两难。

当以通行的现代文化价值体系作为参照(即以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为主导)时,书法可能连削足适履都做不到!因为在西方文化体系中并不存在和中国书法相类似的艺术门类。像其他的艺术形式,如诗歌、绘画等还有“履”可“适”,而书法想“适”也难,只能在美术的麾下寻求寄居的一隅。因而尽管如今的书家在形式、技巧等方面百般努力,以求增加展厅里的视觉吸引力,自觉不自觉地向美术靠拢,但境界普遍不高,难有大的作为。而所谓的现代派书法创作,彼道亦狭,且不高的“高地”已为日本人先行占领。

当书法在中华文化价值体系中寻求存在价值时,首先面临的是整个产生于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华文化遗存在现代社会文化体系中如何定位的问题;其次,以中华文化为指归,则要求书法人具有较深厚的中华文化积淀作为基础。只是在郭沫若、启功等最后一批文人、学者身份的书法家谢世以后,书法人身上的中华文化积淀已经很浅薄了,如何能够担当起延续中华文化的重大使命?不能只是创造一个徒有文化形式的空壳儿吧!

对于书法这种极度成熟的艺术形式而言,历史留给我们及后人的生长空间究竟有多大?这是一个十分残酷的问题。当我们的“书写”,在书法史上存在的意义相当渺茫的时候,那么,退而求其次,它在个人精神成长史上的存在意义则也可以作为“书写”存在意义的最后底线。

我曾在“大书法创作观念”(即在由“情感的触动——文字的生成——书写的定格”等一系列过程共同支撑起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化生长空间里,书法是最后精彩的收官,给变动不拘的精神活动留下一个具体可感的痕迹)的基础上提出,如果书法作品主要承载的是“保存精神影像与生命痕迹的双重功能”时,则情况就会有所不同,因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精神个体“精神影像与生命痕迹”都不可能相同,意义是自在的。就像我们面对自己少年时的旧作(文化内涵相对充沛的作品)发出的感慨:技法虽然有些幼稚,但那是凝聚着我青春梦想与冲动的心迹啊!但现实的情况是,书法人毛笔书写与所谓的“精神影像”、“生命痕迹”等几乎是两张皮,难以粘合到一块儿。

尽管如今的书坛十分热闹,然而有多少人日夜挥毫泼墨,对书法魂牵梦萦?书法界有些人甚至迫不及待地替后人书写起当代书法的“历史”来。

这些繁华表象的本质只是一场低端的群众书法运动,缺乏独特的文化品质,更无法形成一种形而上的凝聚力量。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说,书法人对当代书法的存在状况有些看不明白的话,不妨先对比一下同样热闹的旧体诗写作。如今在中国,从事诗词写作的人可能比用毛笔写字的人还要多。他们的写作,从自娱自乐或在小群体内惺惺相惜这个角度上说是有意义的,从对中华文化传承方面说也有一定的意义;但从大的方面,对于中国古典诗歌史来说,他们可能只是制造了无数的文字垃圾,甚至连狗尾续貂都算不上。若从单纯的技术角度上看,如今也有许多旧体诗人写出的作品已经可以与唐诗、宋词中的佳作一较高低,但我们会认可他们的创作吗?他们的影响几乎没有超出诗词界这个圈子。

书法的情况虽不尽相同,但也好不到哪里去。说实话,能将“续貂”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已经不错了。我担心的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连“续貂”之事也做不好!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