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收藏要点:爱却变了心,玩却当了真

时间:2021-10-01 11:45:22 来源:

爱却变了心,玩却当了真

“名人书法”确也很是热闹一阵子了。然而,我不是新闻工作者,缺乏对这些事情的敏感,直至今日才想起说上几句,其中的缘由并不是因为“名人书法”越来越热,而是越来越闹,并且这闹的程度是愈见其大了。

对于书法,任何人都可以去喜欢和从事,普通人可以,名人自然也可以。名人喜欢书法并努力躬行,闹出点儿动静也是可以理解的。名人嘛,本来受关注程度就高,说起来也无可厚非。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往往并不指向人们的善良设想。在这越来越闹的“名人书法”背后,也越来越让人觉得名人对书法的喜欢似乎变了味儿,名人与书法的关系也因此愈发不那么简单了!

爱,却变了心

相信有不少名人最初对书法的确有着真心的喜爱,并一直默默地耕耘。但当有一天,他们的一些所谓“作品”或偶然、或必然地摆在公众面前,名人们突然发现书法这片天地似乎大有可为。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名人的书法曝光率越来越高,不久便出了作品集或办了展览会,并且拍出了大价钱。

这一切看似顺理成章:一位名人,爱好书法,多年经营,出个集子或办个个展,也算是对个人业余爱好的总结;至于拍个大价钱,不过是大家捧场或爱心义卖什么的。但世间之事往往就经不住追问:名人,自然不缺少名,那么出集子、办展览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了更出名?但有的名人可是妇孺皆知,用不着如此啊!那么,只是单纯的喜欢或借此向别人求教?似乎也不是。喜欢可以雅室一坐,静心临帖;求教更没必要这样轰轰烈烈,公开告诉大家“我的书法还不很好或很不好,在此设宴摆酒向天下人讨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为了利吗?至此还不敢断言。

blob.png

按理说,名人不差钱。因此,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问问:这些集子或展览是给谁看的呢?给书法圈里的人吗?好像这些集子或展览真就有不少圈内人推介或莅临。如果是,书法圈里的人会看什么?热闹还是门道?我们看到,当代的“名人书法”几乎清一色是行草,那些吃功夫的篆、隶、楷似乎绝少。

当然,这并不是说行草不吃功夫,只是这篆、隶、楷写出来,不懂门道的大众也能分出个漂亮与丑陋。而行草呢?不认识、看不懂的也许就是好吧!由此,我想到了民国时期的那批“名人书法”,基本是一色的篆、隶、楷,好与不好,仁智各见,但其扎实的功夫相信大家都承认吧。而当代名人呢?只好去折腾行草,可见名人对书体的选择有着别样的深意,恐怕不单单是对行草书发自本性的喜爱。

但是行草终究蒙不过圈内的人。很显然,这样的集子和展览指向的并不是圈内人,圈外人才是他们的目标,因为圈外的人大多只认名而不识货。用名来推货,再用货来扬书名,岂不爽哉!至此,名人与书法,终于还是走上了离心的路,从爱书法变为爱上书法带给他们的虚荣与自满,爱上书法带给他们的利益与金钱。人,在这个过程中变了心;爱,在这个过程中变了味。

玩,却当了真

写字差不多人人都会,只不过书法是换成毛笔而已。再说了,写得好与坏并不要紧,因为名人有名。冲着这个名,就是垃圾,恐怕也有人愿意掏腰包,何况还是有着传统的“书法艺术”。于是我们看到本山大叔的《水调歌头》拍了五百多万新台币(约合一百多万人民币)。其实,明眼人都知道,本来要捐出去的钱,能留下个“名人书法”总比什么纪念也没留下要好。只是这买家得了惠,名人哗了众,书法却遭了殃。

当一部分名人对书法的爱变了心的同时,也有一部分名人玩着玩着却当了真。这当了真,并非真的爱上了书法,而是真就把自己当成了书法家甚至是大师。不知是因为书坛人士厚道还是没有原则,“名人书法”不论好与坏,皆被暧昧地认可。有个名人自己入戏了,一系列的展览忙完,甚至还跑到大学做讲演,自言擅长诗歌、书法什么的,而对其所从事的“正业”却只说“略通”。

对于玩却当了真的人多说也无益,就此打住。禁不住又想起了冯巩在小品中说的话:“在相声界我电影演得最好,在演艺界我相声说得最逗。这年头儿,玩的就是一个综合实力。”

只是希望这些名人玩综合实力的时候,别忘了自己真正是个干什么的!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