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鉴赏百科:如何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上)

时间:2021-10-05 17:45:43 来源:

如何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上)

一般说来,不同的人欣赏绘画作品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甚至大相径庭、完全对立。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欣赏者在欣赏标准、综合学养等方面存在差异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甚至关键性的原因,就是他们审美眼光和艺术认知能力的不同。

我们知道,不同的人的审美眼光和艺术认知能力是不同的,正如罗丹所说的“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个人能否发现美,如果能发现,那么这种发现又能达到何种程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其审美眼光和对艺术认知能力的高低。刘骁纯在《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类的美感》一书中论述动物的视觉快感时写道:“鸟类的脑结构虽然不如哺乳动物先进,但视觉能力却高度发达,成为动物中的视觉冠军,故有‘视觉动物’之称。它们的眼睛水晶体曲率的调整能力是所有动物中最强的。人的眼底只有一个中央(视觉敏感区),上面的感光物质约为每平方毫米147000个。鹰却有正、侧两个中央,上面的感光物质约为每平方毫米1000000个。还有的高空飞行性动物有三个中央。人眼瞳孔的直径只有3毫米,鹰却有6毫米。鹰能在1071米的高空看到地下斑鸠大小的动物、一种捕食昆虫的隼能在800米距离内看清楚蜻蜓,这些都是哺乳类动物所远远不及的。”

blob.png

其实,像这样对外界信息的接收能力存在差异的现象,在动物界比比皆是。例如,狗对气味和声音的辨别特别灵敏,而信鸽对方向的记忆和判断则特别出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对外界信息的接收能力,类似于人的审美眼光和艺术认知能力。审美眼光高、艺术认知能力出众的人从绘画作品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多,所做出的结论也就较准确;反之,审美眼光不高、艺术认知能力欠缺的人从绘画作品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就少,所做出的结论也就很可能不准确。

由于鸟的眼睛和人的眼睛的组织结构不同,所以他们的视觉能力也存在着差异。鸟眼睛的组织结构较发达、先进,且是先天的。虽然这种先天也是鸟类在其进化的过程中,自身生理结构与外部生存条件两者长期磨合的结果,但是由于这种进化的过程极其缓慢,不仅同一种鸟之间的区别不大,甚至具体到每一只鸟,其一生的视力也几乎不会有任何进步(从严格意义上说,进步还是有的。

只不过由于这种进步太小,所以可忽略不计)。而人类的审美眼光和艺术认知能力则不同。由于不同的遗传基因和生命密码的偶然组合,不同的人在艺术审美方面有着先天秉赋上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却可以因人们后天的努力而变大或变小。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后天的可塑性,决定了人们在艺术欣赏时,可以采取更积极和更自觉的方式———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训练自己的审美眼光、提高自己的艺术认知能力。

对欣赏者来说,要提高自己的审美眼光和艺术认知能力,需要不断地学习,甚至以毕生的精力来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然而,提高审美眼光和艺术认知能力的途径对不同的欣赏者来说,又是千差万别的,没有普遍适用的原则和固定不变的模式。欣赏者的资质、秉赋、知识、学养、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人生追求、工作性质、交往群体等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其审美眼光和艺术认知能力的提高。如果将这些因素全部排除在外,那么,欣赏者若想提高自己的审美眼光和艺术认知能力,最起码要从以下两方面下工夫:

一、欣赏中国画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欣赏态度。我们知道,中国画是一种传统民族艺术,其精神、理念、技法基本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形成的。传统中国画是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视觉呈现,必然会被烙上封建社会的印记,带有封建社会的某些特征。而现代的中国画虽然置身于现代社会,且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昔日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历史是无法隔断的,现代的中国画毕竟是传统中国画的延续。尽管从表面上看,现代中国画的许多精神、理念、技法已与传统中国画大不相同,但其最深层的内核仍基本一致。

因此,我们欣赏中国画的时候,既要用历史的眼光去评判,又要立足于现实,不要陷入极端化和绝对化的泥沼。所谓“历史的眼光”,是说我们对中国画的发展及其艺术本质要有一个总体认识,要知道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的瑰宝,以卓然的品格、深厚的积淀、超拔的精神和精妙的技法独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绘画形式相比,都毫不逊色。也就是说,我们在欣赏中国画时不要犯“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所谓“立足于现实”,是说我们对中国画的现实状况及其体格转型要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要知道中国画现正处于一个必然转型但又过程艰难、目的明确但又表现各异的现代转型之中。这种现代转型不可避免地让传统中国画的精神、理念、技法发生改变。我们在欣赏时不要犯因循守旧、泥古不化的错误。另外,又因为当今是一个全面开放的时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已成为当下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普遍趋势和时代特征,所以我们欣赏中国画时,既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又要有一种辩证的思维。所谓“开放的心态”,就是说我们对中国画的发展前景要有一种前瞻性的分析,懂得在当代社会全面开放、人们的文化生活有着多元选择的“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画必须与时俱进。

否则,便有可能滑向边缘,退出主流文化的视野。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拘囿于传统观念,将传统的欣赏标准视为金科玉律,而应该对中国画(包括对绘画史上某些与主流风格有着较大差异的“另类”作品)的多方探索和多元进展持一种更为灵活、宽容的态度,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轻易下绝对性的结论。所谓“辩证的思维”,就是说我们在欣赏中国画的过程中应该持“两点论”,而不能持“一点论”。

对于传统的中国画,我们既要看到它作为优秀民族文化遗产有着辉煌的历史和令人惊叹的艺术成就的一面,又要看到它在艺术趣味、价值取向和程式法则等方面有着不适应当今时代的一面;对于现代的中国画,我们既要看到画家为中国画的转型所做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又要看到他们在对转型的“原则性”与“可允度”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好。总之,我们要用“两点论”来看待中国画,不要犯过毁或过誉的错误。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