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徐雪村和他的《溪山访友图》长卷
方人定的《栖息》图
方人定的绘画作品既有个性风采,又不乏时代精神。他属于岭南画派第二代画家,以艺术理论和人物画著称,同时兼工花鸟、走兽、山水和书法。早在20世纪20年代,作为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他曾极力呼吁艺术革命,到40年代他倡导、创作反映现实人生的现代人物画,产生广泛的影响。50年代至60年代,他主持广州地区国画座谈会,团结广州地区国画界,使画家们捐弃前嫌、坦诚相待,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方人定人物画或工或简,风格多样;花鸟画更是五彩斑斓、别具一格。
作品《栖息》图(见右图)便是其花鸟画的代表作。《栖息》图为纸本设色。纵246厘米,横122.5厘米,创作于1961年。款识:一九六一年初春,人定。钤印:方(朱文)人定(朱文)。中国美术馆藏。
整个构图高低避让,张驰有致,显示作者驾驭巨幅画面的深厚功力。画中六只鹭聚居在浅滩树丛中,或引吭高歌,或低首觅食,顾盼欲语,极富人情味。盘根错节的树根占据了画面大部,水草丛生、树藤缠绕,线条潇洒俊逸,刚劲而富有韵律变化。墨彩交融生辉,又不失传统国画的韵味。观之让人仿佛置身在大自然的野趣中而忘记尘世间的烦扰。
与传统文人意趣的花鸟画有所不同,方人定特别重视所画对象造型的真实性,这反映出其严谨的科学的创作观。此画在鹭群形象的刻画上体现的尤其突出。从动物学常识中我们了解到,画中所画的鹭种是南亚地区常见的草鹭:它的特征为顶冠黑色并具两道饰羽,颈棕色且颈侧具黑色纵纹。背及覆羽灰色,飞羽黑,其余体羽红褐色。草鹭多栖息在沼泽、田边、水塘等芦苇或杂草丛生处,常常3—5只在一起活动。它们喜欢把巢穴建在枝叶浓密的松、榆等树上或者偏僻的苇塘边,所以它们经常在树上休息。它们长久站立,伸颈张望好似木桩一样,当食物在近处时,就引颈啄捕,当食物在远处时,则急步向前捕食。
方人定《栖息》图为纸本设色。纵246厘米,横122.5厘米,创作于1961年。
款识:一九六一年初春,人定。钤印:方(朱文)人定(朱文)。中国美术馆藏
方人定将这些特点都表现得细致入微,自然生动。可以说,他在花鸟画创作上所表现的这种严谨的理性精神恐怕只有宋人能和其比肩。方人定的画作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体现出极其强烈的关注现实的人文精神。1941年,方人定曾在其文章中写到:“我深觉得当我们民族复兴图存、自力更生的时候,我们所需要的艺术品不是出世的,亟当是关于人生的。然而关于人生的作品,非用人物画来得深刻爽快,但我们需要以现代的新姿态和灵感来表现现代美为最重要。”这是方人定倾注毕生心血改造传统中国画、人物画的有力证明。
1961年之后的一段时间,他的艺术创作由人而物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有趣的是,方人定曾在20、30年代曾极力反对那些“与人生无关”的绘画题材,而到了60年代初他的艺术创作中除了《西厢记》组画4幅古装人物画之外,其余几乎都是“与现实无关”的花鸟、山水之类。
同年创作的《青藤书屋》、《钱塘江潮》、《兰亭》、《西湖烟雨》等,都表现出对名胜古迹、人文遗踪、山水草木的热切关注,我想,若把他在艺术表现上的转变结合到当时的历史情景中看,其中原委,还是可以理解的。方人定早年研习传统,从山水、花卉、翎毛、走兽、人物都有所涉猎。赴日本求学后,他的画作中明显融入某些“浮世绘”的特点。
而其后赴美国考察,又研习西洋绘画。这些经历促成方人定在中国画的革新观念和实践上的几次蜕变。因此,反对陈陈相因、固步自封,强调自我、重视生活成为方人定最鲜明的艺术观。他曾说:“假使说我的画是专学某一人或某一派的,我必否认。因为我的师,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
“一个画家不要受任何画派的约束,应该自己走自己的路。”
方人定(1901—1975),原名仕钦,广东省中山县人。1923年随高剑父学画,1926年毕业于广东省高等法官学校研究部。先后于1929、1933年东渡日本学习西洋画与日本画。回国后在香港组织“再造社”。作品曾获比利时万国博览会金牌奖。曾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教授、广东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