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收藏要点:我的中国山水画学习六题

时间:2021-10-10 15:45:06 来源:

我的中国山水画学习六题

近年来,退休后学习国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他们学习国画一是让自己的老年生活老有所乐,另一个就是为传承我国的传统艺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国画呢,我想谈谈自己的山水画学习感想。

一、关于法天道———山水画的基本原理

中国画的发展脉络是与道、释、儒为主的中国文化、哲学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其中老庄的道家思想影响最深。一阴一阳谓之道,太极乃大道、天道也;书画是小道,当在大道之中。

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的是对立统一,阴阳相生。山水画就是在这一原理下,笔笔相生。用太极来破解中国画就是:阴阳相生、对立统一。太极笔法就是处理好粗细、方圆、中侧、快慢、疾涩、刚柔、轻重、曲直的关系,太极墨法就是处理好浓淡、枯润、干湿、积破的关系,太极章法就是处理好疏密、聚散、开合、主次、大小、虚实、前后、左右、动静、隐显、偃仰等关系。能熟练运用并处理好以上这些关系,就能进入“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如之境,进入“物我两忘”的“天人合一”的逍遥之境。

二、关于骨法用笔———山水画的笔墨

“骨法用笔”就是书法用笔。“墨由笔出,笔因墨现”,笔与墨不可分。“笔墨”一词,广义上指利用笔墨达到的画面、气象、墨彩、章法、意境、品位、格调等诸方面的绘画语言,狭义专指用笔、用墨的技巧。笔墨是中国画的特色,是精华所在。中国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墨线为基础,表现对象的轮廓、体积、质感及前后;同时,通过墨线还可表达作画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国画的墨线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所以怎样用笔、用墨是画好中国画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笔墨既是形而下的,是绘画的语言和手段;同时也是形而上的,反映哲学观、人生观、思想性、审美性。

blob.png

中国画的执笔同于书法执笔,指实,掌虚,手腕、五指齐力,运转收放要自然。书法执笔较严谨,绘画之执笔较灵活。作画的执笔或直掌或横推,应略变一些,笔锋转动方能灵活,腕、肘、肩、身才能互相配合,转动方能得力。笔锋的运用,可分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等,绘画过程中又是综合运用的。中锋线条劲挺爽利,侧锋线条粗壮毛辣,藏锋线条沉着含蓄、力透纸背,露锋线条苍劲生辣,顺锋线条轻快流畅、灵秀活泼。

中国画的运笔方法十分讲究,有“五笔”之说,即平、圆、留、重、变。平是指运笔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润,不妄生圭角。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疾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狂野。重是指沉着而有力,笔力能扛鼎。变,一是指用笔有变化,或中锋,或侧锋,能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而灵活运用;二是指运笔要互相呼应,“意到笔不到,笔断意不断”。墨线的形式,概括起来无非是画线时灵活地运用“五种笔法”,求得粗、细、曲、直、刚、柔、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为所描绘的对象“传神写照”。山水画的墨线提倡“枯而能润,刚柔相济,有质有韵”。枯而能润乃上乘之笔,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妙。

不善用笔者常犯“三病”:板、刻、结。板是指没有腕力,用笔不灵活,画出来的笔线平扁,没有圆浑的立体感;刻是说笔画过于显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没有生气;结是指落墨僵滞,欲行不行,当散不散,笔线不流畅。另外,还要禁忌枯弱、光滑、草率,等等。

用墨就像用色,主要目的是体现物体的明暗、阴阳关系等。中国画有“墨分五色”或“墨有六彩”之说。五色是指浓、淡、干、湿、焦,如果把白也算在内,就成为六彩。用墨若只干不湿则太干枯,只湿不干则太臃肿,浓淡干湿结合起来变化就多,生动而有气韵。墨法一般分为积墨和破墨两种,积墨法有先后的丰富性,破墨法则有同一个面上的丰富性。

用墨的丰富性关键还在笔上体现,墨的光彩层次变化要靠用笔来表现;做到有笔有墨,才能表现出物象的神韵。

笔墨无程式,但讲质量。笔墨技巧可以通过训练提高,还可以实践中创造,但是,上千年留下来的基本笔墨技巧已成为我们学习中国画不能丢弃的笔墨法则与标准。

三、关于以形写神———山水画的造形

中国画遵循的传统是“以形写神”,即以外形反映内在精神,“形”是“神”的“外化”。中国画的哲学观念始终贯穿着“中庸思想”,白石老说的“在似与不似之间”就很好地体现了“中庸思想”。写形“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媚俗,不似欺世”。造形时,既要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又要与之拉开距离。这中间包含了画家的思想、情感,以及审美对象的客观性。

中国画表现物象、反映生活,有着自己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国画画家对生活中的实体形象在提炼、概括当中,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而是形象的概括性和类型性;通过形象的“意似”和“神韵”,揭示其本质特征。中国画追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形”又要“在似与不似之间”。“之间”的空间有多大?这个“度”全由画家自己把握了,关键是在这“之间”的“形”能否达到“有神”。中国画中,写意与神韵是联系在一起的。“意”在绘画创作中贯穿始终,从审美、构思、创造形象都少不了一个“意”,是以“意”造“意境”。就艺术表现而言,“意”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意”既可以传之画内,也可以传之画外。画家为了创造足以“达心”、“适意”的艺术形象,可以不受客观对象拘束,而且既可以“运实入虚”创造“画内意”,又可以“运虚入实”创造“画外意”。中国绘画艺术多以“谨细”为忌,“谨细”是指对物象外在形貌的过分刻画。中国画的艺术更高境界是“不似而似”则似在“神”,“不到而到”则到在“意”。笔墨上的“写意技巧”与写形上的“写意达心”要达到高度统一,才能“气足神完”。

四、关于疏密与平衡———山水画的章法结构

疏密关系是山水画构图、章法中最主要的关系。从阴阳关系来讲,应该“密而不塞,密而透气,疏而有物“。聚处密,散处疏;密处实,疏处虚。其实,这都是一种阴阳关系。

blob.png

中国画把“中和之美”看作最大之美,“中和之气”为最大之气。“中和”是中国画章法和结构的本质法则,平衡的表现就是“和”。“平衡”是中国画章法和构图中非常重要的观念和方法。

五、关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山水画的写生实践

写生是“外师造化”的必由之路,是画画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古人周游名山大川,目识心记,将客观事物经过心灵的感应,产生一种情感、感悟,“中得心源”是也。然后,如石涛语“代山川立言,与山川神遇而迹化”,现在的写生,除目识心记外,还进行对景写生,这也是一种创作的渠道。

写生前应作认真的观察和思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写生对象的特点、如何表现,要心中有数,想清楚了再动笔。天地山川也是有生命的、有性情的,写生是用生命去写生命,是通过个别生命反映一般的、普通的生命。前人说,这种性情只能静参,而不能描摹。画家要体悟写生对象具有的生命性,并把它生动地体现在画面上。山水画家写生,最好坚持直接用毛笔。这有几大好处:一是可以直接体悟山水画的笔墨语言,拉近写生与创作的距离;二是在写生实践中发现、创造新的笔墨语言;三是有可能使写生作品成为一件很好的创作作品。

六、关于古意与现代———山水画的创作实践

继承“古意”,就是把传统中优秀的东方文化因子发掘并表现出来。时代在变化、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渐变。因此,当代山水画意境应具有现代感,又要不失“古意”。

山水画是通过对山石草木云水的经营组合,表达作者的情感、美感,不是绘景,更不是一地一时的具体写照,而是表达一种画中有诗、画中有我的意境;更高一层,就是达到天人合一、中庸自如的境界是一种主观生命与客观自然生命融合在一起的人格升华。(附图为中石作品)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