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百科:杜军书画
傅抱石重视速写
速写作为一种绘画术语,确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有些速写并不仅是写生和习作,而且可以视为完美的艺术作品,意大利的L·达·芬奇、德国的A·丢勒、法国的Augeuste·罗丹、俄国的H·E·列宾、中国的叶浅予……都是擅长速写的高手。西班牙画家P·毕加索的许多作品实际上也是以速写的形式出现,但人们并未觉得它们只是“速写”而已。傅抱石是20世纪最具创造力的中国画家之一,他的速写自有特点。2007年1月,傅抱石的家属将傅抱石生前“向不示人”的速写作品全部捐赠给了国家,正式入藏于南京博物院。这批作品从材质上看很普通,大多以白纸、铅笔,偶见炭笔和钢笔所作的速写。多为表现山川房屋、建筑名胜等静态的图式,每一幅都细心描绘,别具特色。线条或轻清飘逸,或厚重凝聚,或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把山川的灵秀、云霞的变幻、草木的葱翠一笔而概之。
画面一般不多作细节上的描绘,不纯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山川风光、大地云河的优美流动。有时用简约的线条,有时则用某些记号来表现山色的空濛、树木的葱郁。他多数的作品标记了日期,并注明下一站将去何处;有些画面上不仅记录了大量的文字,甚至还有题跋。他的速写不是独立性很强的作品,也不全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速写,他只是为了他的创作而做“必要的记录”。但是,我们在他的速写画面上分明看到了天马行空的笔姿,看到了雄浑飘逸、轻重舒缓和张弛有度。那些如音乐般的笔势和流动到叫人惊心的线条,无一不体现出傅抱石对景物的独特感知和对于自然物象描绘时高超的驾驭能力,他的速写完全是他天才勃发的一部分,是他所独有的,是极具其个性和灵性的创造。
傅抱石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创新,晚年尤以对景写生擅长。他奔走各地,收集素材,为写生创作准备了大量的速写稿,我们姑且称其为“美术日记”,傅抱石则自称为“写天书”。这些速写稿风格简练,运笔纯熟,每一幅都如笔走龙蛇,有节奏,有韵律,线条飞舞,构图亦完全为以后的创作而考虑,有竖式、横式乃至长卷形式。那么,他早年是否得到过专业的西洋绘画的训练呢?答案是否定的。据《傅抱石年谱》记载和经傅二石的回忆证实,傅抱石从未有过这方面的进修。东渡日本的目的和学习方向一是工艺美术的研修,二是美术史论研究,美术活动及创作作品也是主攻中国画。那一时期他的绘画以旧式题材和传统画目为主,不见任何速写作品。这就更能说明傅抱石的速写完全是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创作而作。在他许多的速写作品上,有专用文字述及色彩,如“红色、土红、黄、黑”等等字样皆为以后的绘画创作作必要的记录。傅抱石在速写时很注重大的结构安排,气势开阔,场面宏大,许多细节则省略掉,如厂房、车辆、人物、山的阴阳、树的枝叶等他已完全熟悉并印入脑海,在以后的创作中根据需要再添加刻画。
傅抱石的速写最早始于1953年50岁时的“佛子岭水库写生队”活动。最晚见于1965年62岁时,赴南京郊外的句容县茅山写生,为政协礼堂的大幅创作收集素材。随后,傅抱石创作了丈二匹的大画《茅山雄姿》。在这个时间段里,傅抱石的写生速写从未间断,而且他的写生速写与创作是密不可分的。
在南博所藏傅抱石东欧速写中,其中反复画的场景如《布拉格一景》、《歌德瓦尔德城》、《加丹风景区》、《比加兹列宁水电站》等记录了教堂、宫殿、街市、工业场区等许多“新”样式,以前从未表现过的西洋古典建筑如宫殿、教堂的圆形拱顶、尖塔,以及烟囱、水电站、发电厂等结构性很强的景物,而汽车、飞机、铁道、电网等现代工业的产物也没有难倒风格早已成熟的大师。
为了画面可以综合许多景致,或者说用不同的视角来描绘一个画面,这是中国画透视的特性。所以,傅抱石的创作是经过调整后的景色,而非照相式的。如此,速写帮助记忆就显得极为重要。傅抱石对那些有特征的或具有典型意义的景象描绘得十分仔细。另外在创作中所需要的特定的敷色,速写其形时简单的绘画工具难以表达,所以我们在傅抱石的速写画稿上经常能看到有文字做绘图的辅助记录,甚至还有箭头、叉号等标识,而这些符号显然对他在以后的创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就以《玄武湖》速写画稿上所标记的“色”看,与《玄武湖》写生创作上所敷的颜色是可以一一对应的。对于某些场景,傅抱石边走边看,边看边画,乃“根据自己需要找景致画速写”,为今后的落墨或创作留下必要的记述和收集必要的素材。
他的素材当然还包括“感觉素材”,即他对景物的直观印象和艺术美感。
傅抱石在启发自己儿子作画时说:“你想画中国画就必须懂得中国画家观察事物的方法。中国画贵在神似,而不是只追求形似。因此,在观察大自然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把握对象特征,理解对象的本质。画速写可以帮助记忆,但一定要对所画的对象有充分的理解和感受。速写中的每一根线条都应该体现出这种理解和感受,而不仅仅是表示着物体的形状。只有这样,速写才能有助于你的创作,你也才能够画出真正的中国画来。”傅抱石速写的作用以及对他创作上的帮助在此可以完全体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