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艺术百科:才情与性格的写真

时间:2021-10-13 07:45:05 来源:

才情与性格的写真

我们这里要欣赏的是南京博物院所藏祝允明楷书《致顾箬谿书札》(上图为作品局部)。作品纵22厘米、横69.3厘米。书札后有朱文名印“晞喆”,另有白文印两枚,分别为“吴兴下若生人”和“情深怀古”。书札右下方有一枚“墨花禅藏”朱文印,说明此札曾藏于“墨花禅”。书札所涉及的是明末清初在当地较有名气的方外之士释语石。此位僧人俗姓罗,字超澄,号语石,法名通证。通证除念佛经外,还嗜好书画,师从王鉴。“四王”之一的王时敏曾给他的居室“墨花禅”题匾。此札没有日期,不知写于何时。只能从祝允明和顾箬谿二人的年龄、祝氏其他小楷代表作创作的时间以及作品本身风格来综合判定。顾比

祝小23岁,是一个晚辈,二人属于忘年交。按照人正常交往的习惯,二人有交往时,顾至少已是成人,暂以23岁计。而顾43岁时,祝即去世。因而祝允明此札大致书写于46岁以后。从风格来看,此札体势神韵已见自家风格之端倪,与祝允明正德甲戌年55岁(1514)时所作《出师表》小楷相比,还不是那样纯粹,故而可以判定此札属于他五十岁左右的作品。按理来说,常规意义上所理解的书札,应该是随意挥洒一类,尤其像祝允明这样的草书大家更应如此。而此札却独以小楷为之,一丝不苟,别有深意。从“宠赐高篇,珍顿箱莒”的语气来看,祝、顾二人关系非同一般。书札最末署“里晚生”。从籍贯上看,二人算是老乡,即“同里”。“晚生”一般指后辈,这里应该是自谦之词,表明自己是“新学”。此札整体上行距较大,愈加显得疏朗空灵;用笔精妙,秀而不佻;结字见欧、褚风姿,又隐见山谷、襄阳笔意,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性情。

blob.png

南京博物院所藏祝允明楷书《致顾箬谿书札》(上图为作品局部)。作品纵22厘米、横69.3厘米

祝允明书法成就与他的家庭氛围和生活地域有很大关系。他出生在官宦世家,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桢皆为饱学之士。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之下,他于诗文书法等无一不精。在明代,苏州是经济、文化极为发达的城市。这种众星拱月的方式极易形成书法大师。因为饱读诗书,祝氏自己也很自信,认为进京考试,金榜题名会易如反掌。谁知他一连七试都没有成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祝允明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独缺“天时”。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祝允明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仕途的失意和打击使他的心境、性格产生了巨大变化。他逐渐心灰意冷,转向老庄,开始游戏人生,寄情于诗文书翰。人生的失意通过艺术的得意来弥补,最终也成就了祝允明在明代书坛独领风骚、超越前辈、开一代风气之先的重要地位。从书札所录诗句可见祝氏当时的心境,如“平生食前十八种,报国袖头三尺泉。安得如公偏南北,犹闻塞士枕戈眠”、“凋弊不徒因小丑,功名非喜用佳兵”……字字句句透露出抑郁、不甘之气。但这也是成就祝允明草书大师地位的客观条件之一。正如韩愈所说:“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祝允明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这一称呼在民间流传甚广。祝在“四才子”中年龄最长。唐、徐二人书法作品流传少,影响远不及祝、文。其实,当时真正可以相提并论的除祝、文二人之外,还有就是王宠了。他们同为明中期的书家代表。三人书宗晋唐,不仅擅长草书,亦精于小楷,风格殊异。单就小楷而言,王宠独宗大令,可惜短命;文徵明至暮年不倦于书,精熟老练,功力深厚。祝允明的小楷既不像文的那般精严,亦不似王的一味古雅,这是性格和才情等因素造成的。同一地域的书家差异如斯,可见自我心性是成就大师的必备条件。况且文和祝同宗黄山谷,且都受到沈周的影响,“一个师父下山”,但各有建树,这无疑值得今人思考。

古人讲,不精小楷不能称书家。祝允明小楷取法高古,以钟繇《宣示表》为宗,复参《黄庭经》笔意,不拘泥于点画形质,笔力稳健,沉劲入骨,谨严端整,虽不足以称之奇宕潇洒,但清刚丰腴而又沉着痛快,神韵俱足,耐人寻味。时人曾评曰:“枝指公独能于矩矱绳度中而具豪纵奔逸之气,如丰肌妃子,著霓裳羽衣,在翠盘中舞,而惊鸿游龙,徊翔自若,信是书家绝技也。”祝允明此件书札吸收了黄山谷和米芾的一些运笔方法,写得很轻松,妙处在于小字如大字,笔法细腻。不妨看“一首”后“箭灌朝登”中之“箭”字,为黄山谷笔法;后一行的“和”字出于《兰亭序》;下面的“天”字吸收了米芾的笔法。再看其后“会使炎荒咏太平”中的“炎”字,是出于黄山谷。后面“血饮匈奴胆破瓜”中的“奴”、“破”、“瓜”三字,用笔起承转合,相互呼应,不因小而废。苏轼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古人玩的就是功夫。想当初赵之谦刻“悲翁小记”小印,印面半厘米见方都不到,那时没有放大镜,靠的就是一种艺术感觉。这种艺术感觉的培养就需要通过大量的临池来实现。欣赏祝允明的小楷,可以想到古人所说的“豪放不忘精微”。

对于像祝允明这样的大书法家,需要综合、全面地来看,其不同风格、不同书体的作品只是不同的侧面。

书法要求修养全面、深厚,道理如同只有扎根于营养丰富的泥土中,才能开出鲜艳且芳香持久的花来。小楷如果粗放,则不堪入目;如果状如算子,则索然无味;若要变化大、写出性情来,需要真功夫。很多人认为性格规矩的人才能写好楷书,甚至对圆朱文印也有这样的看法,其实大谬!愈是工稳的书(印)风就愈是需要有性情、有胆识的人来创作。张旭的楷书不同于唐代其他书家就是一例。楷书是基础。反过来看,草书又可以成为支撑楷书的内在激情。平正过头就是死板;而具有狂放气质的人写楷书,往往能够写出活力来。祝允明无疑属于后一类人,所以他的小楷被推为“明代第一”。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