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书画收藏:何为“雅”、何为“俗”

时间:2021-10-17 11:45:04 来源:

何为“雅”、何为“俗”

在中国画中,“雅”和“俗”的评判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欣赏者并易使其陷入欣赏误区的重要问题。我们知道,传统的中国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精英艺术,而非大众艺术,有着疏离大众的贵族化倾向。由于传统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具有重“道”轻“器”的价值定位、超然淡泊的创作态度和重气韵轻色彩、重笔墨轻造型的创作原则,所以,自宋元以降,中国画几乎成为达官贵胄、高人逸士们的专利品,正如张彦远所言:“丹青之道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这种精英化和贵族化的具体体现,使传统中国画在创作方面和欣赏方面皆尚“雅”而鄙“俗”,认为雅者贵而俗者贱。人们常说的“诸病皆有救,‘俗’字不可医”,即是对这一艺术精神和美学取向的高度概括。在中国画的文献典籍中,凡是与“雅”字连成词的毫无例外都是褒扬之词,如高雅、典雅、清雅、淡雅、优雅、文雅等;与其相反,凡是与“俗”字相挂钩的毫无例外都是贬损之语,如低俗、粗俗、庸俗、恶俗、艳俗、媚俗等。由此可见,“雅”是中国画(尤其是传统中国画)中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美学原则,而“雅逸精神”则是中国文人画的本质和内核。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画(尤其是传统中国画)之所以具有如此高品位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品格,与画家们对“雅”的极力追求是分不开的。毫无疑问,我们欣赏中国画也要尚“雅”鄙“俗”,也要坚持“雅者贵而俗者贱”的美学原则。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何为“雅”、何为“俗”,“雅”与“俗”有着怎样的区别,以及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什么关系。否则,可能会陷入欣赏的误区。

blob.png

那么,何为“雅”、何为“俗”呢?笔者查阅了《辞海》。《辞海》中对“雅”和“俗”的解释,除了一些特殊的用法和含义外,对其本义的解释为:“雅”是指“正的,合乎规范的”、“高尚,不庸俗”、“美好,不粗鄙”;而“俗”是指“习惯”、“风俗”、“大众”、“通俗”。由此可见,“雅”和“俗”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有着很强的主观色彩,既不可确指,也无法量化,两者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雅”固然是褒义词,但“俗”也并不完全是一个贬义词。具体到中国画的创作和欣赏方面,它们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含义:既指作品外在的语言和图像,又指作品内在的格调和境界。“雅”和“俗”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中国画欣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

其一,“雅”和“俗”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两者没有一成不变的通约性标准。换言之,无论是严格意义上的“雅”,还是严格意义上的“俗”,都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欣赏时既要尚“雅”而鄙“俗”,又要分清楚什么是“雅”、什么是“俗”。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故弄玄虚,这都不是真正的雅,而只是附庸风雅,貌雅而实俗。如清代“四王”画派的末流,其笔下的孤山旷水貌似虚静、冷逸,实则陈陈相因、装腔作势、卑靡委琐、俗不可耐,与真正的“雅”南辕北辙。而齐白石画中,诸如扫帚、油灯、柴篓、算盘一类的日常物品,从表面上看,似乎“村粗不堪”,实际却清新自然、妙趣天成、超凡脱俗、大巧若拙、返璞归真,貌似大俗而实则大雅。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画中还有很多。对此,欣赏者不可不察。

blob.png

其二,虽然“雅”和“俗”是相对的概念,而非绝对的概念,但文人画艺术趣味的长期影响,使中国画中所谓的“雅”也似乎有着某种较为具体的内容和较为确切的含义:一是要有文气或书卷气,要做到诗、书、画、印四位一体;二是轻造型重笔墨,轻法度重发挥。因此,人们对那些强调技法的职业性绘画往往称为“行画”,认为它们有匠气;而对那些注重表现自我的非职业性绘画,往往称为“文人画”或“戾家画”,认为它们有雅意。可以说,这两种观点都不无偏颇之处。因为强调文气或书卷气,要求诗、书、画、印四位一体,固然会提高中国画的文化品格,但也会造成非绘画性因素的喧宾夺主、肆意僭越,使中国画在某些人那里被泛化成一种卖弄学识、炫耀风雅的笔墨游戏。而以行画和文人画来判断绘画品格高低的观点,也是十分陈旧的。因为行画和文人画最初都是以有无价值这一世俗功利性因素作为判断标准的。

blob.png

时至今日,这种世俗功利性的区别早已不复存在。试看当今画坛,哪一位画家不卖画呢?因此,人们对行画的轻视主要体现在绘画的态度和画面的形态上。作行画要求画家认真、规范,要有较强的技术性和操作性,因此它们有时不免面目雷同、板滞刻露,缺乏个性和创造性。这无疑是不可取的,也确实是“俗”的。不过,我们对此也不可一概而论。第一,虽然多数行画的艺术含量不高,但却并非完全没有欣赏价值。对一些初级欣赏者来说,行画也能给他们带来某种审美愉悦。虽然这种审美愉悦是浅层次的,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意义。第二,不同画家画行画的水平也是不同的,有的画得较差,有的只会重复制作、毫无创造,但也有的画得很好。事实上,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一些原本画行画的人,随着自身文化素养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其作品的艺术品位也有所提高,从而与一般意义的行画拉开了距离。甚至,有些行画家还被列入“大师”的行列,仇英、任伯年等便是如此。

因此,我们对于所谓的“行画”也要具体分析,不能认为它们都“俗”,都没有欣赏价值,否则会陷入欣赏的误区。

其三,时代是不断变化的,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化语境和社会风尚,这种不同的文化语境和社会风尚又常常会影响人们的艺术趣味和审美取向,因此人们对作品“雅”和“俗”的评判也并非一成不变,往往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有时昔日之“雅”,会变成今日之“俗”;昔日之“俗”,又会成为今日之“雅”。这在当今多元、开放和各种艺术观念、艺术思潮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的社会大背景下尤为明显。故而对于当代那些熔铸西方绘画因子和现代艺术元素的泛传统型与非传统型的中国画作品,我们不能用传统的“雅”和“俗”的标准简单地对其评判,而应该采取新的更加适合其特点的观测坐标去欣赏、衡量。否则,也有可能陷入认识误区。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