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历史 传承中华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潘天寿谈用笔
晋王羲之《笔势论》云:“每作一面,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危峰之坠石;每作一牵,如万岁之枯藤。”是点画中,皆绘画也。唐张彦远《论画六法》云:“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是形似、骨气中,皆书法也。吾故曰:“书中有画,画中有书。”
潘天寿 绘画作品
———《听天阁画谈随笔》
湿笔取取韵,枯笔取气。然而,枯中不是无韵,湿中不是无气,故尤须注意于枯中之韵、湿中之气。知乎此,即能得笔墨之道矣。
———《听天阁画谈随笔》
执笔以拨镫法为最妥,指实掌虚。笔在指间,可使笔锋上下、左右灵活自如。并须悬肘运笔,则全身之气可由肩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直达笔锋,则全身之力,可由笔锋而达于纸面,由纸面而达于纸背矣。
———《听天阁画谈随笔》
画大写意之水墨画,如书家之写大草,执笔宜稍高,运笔须悬腕。利用全身之体力、臂力、腕力,才能得写意之气势,以突出物体之神态。作工细绘画之执笔、运笔,与写小正楷略同。
———《听天阁画谈随笔》
元以后,中国画用生宣纸作画。因纸的吸水力强,故难以掌握纸的性能。用笔慢,易呆滞;用笔快,水墨浮于表面,不能渗入,不能力透纸背。水墨渗透纸背,感到厚重丰富、不平薄,这就要求笔墨功夫了。
笔端如有金刚杵,柔中有刚,可以力透纸背。用笔缺少训练,只能浮于表面。力量全靠功夫。只有直笔中锋,才能产生笔力。卧笔则薄,扁笔也单薄。黄宾虹先生画画、写字都用圆笔中锋,笔笔如屋漏痕、折钗股,功夫深,用笔厚重苍老。
———1962年7月谈“骨法用笔”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