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收藏要点:读杨为农山水画册有感

时间:2021-10-25 17:45:16 来源:

读杨为农山水画册有感

安徽画家杨为农山水画册中的精神意象,让我陷入沉思之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先前他留给我的那种“能工巧匠”的印象不复存在。不得不承认,他是从传统语境中脱颖而出的一位功力深厚、才情横溢、颇具艺术潜力的艺术家。

杨为农山水画

多年来,杨为农在绘画园地里默默耕耘。令人欣慰的是,他所付出的劳动没有白费。他的进步在近些年创作的山水画中表露无遗:有的以气入画,深壑重峦,老树虬枝,寒风凛冽,冷气袭人,线条挺拔,于淡远、萧疏中带有深沉、伟峻之美,似有弘仁画之遗风;有的粗笔写意,狂放雄浑,以简胜繁,黄慎画之神韵触目可及;有的笔墨疏简,风神闲散,意境荒寂、天真、幽淡,查士标之笔意豁然在目;有的山重水复,道路迂回,烟霭微茫,林木葱郁,皴法多变,纵逸多姿,颇近王蒙画之风貌……后来,他又醉心于对王翚画风的研习。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精研百家之画,但不拘泥于某家某派。他不满足于对一山一水的描摹,而是或取其形、或摄其趣、或拟其神、或擢其姿,师古而不泥古,学为己用。

杨为农 绘画作品

此外,杨为农还注重师法造化,朝夕与佳山胜水为伴,探其雅致,得其胜趣,于疏简中求苍茫,在笔墨中注入时代的气息。观他山水画册中的《民族之魂》(见左下图),山体雄浑,树木繁密,蜿蜒的长城依稀可见。此画所绘物象虽多,但气脉贯通。作品用笔繁密,构图回环、复杂,山石皴笔细密,有王蒙画的遗韵。看得出,杨为农在传统语境的奋进意绪中张扬着一种“托古变法”、求高求雅的文人情怀,以及求变求新、力图打造自家面目的愿望。如今,他已初步形成苍茫雄浑、华滋润泽的山水画风。

杨为农说,贴近文脉、提高文人画的画学品位、由技入道,是自己的奋斗目标。他认为,中国画的文化性体现在“技”、“艺”、“道”三个方面。“技”是艺术活动的基础,是仅仅属于“形而下”的一种技巧。自古以来,山水画就被赋予了“含道映物”、“寄意林泉”的功能以及“畅神”、“代山川而言”、与山川“神遇而迹化”等种种精神追求,这表明山水画的“技”近于“形而上”的“道”。要达到如此高度,画家必须贴近文脉,增强画外功,提高和充实自身的文化涵养。若非如此,画家就不能“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孙过庭《书谱》)。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杨为农感到,社会、人生、艺术更加逼近他的灵魂;而且,人生的学校在课程上似乎给他特别加了码,使他在审美品位、道德情操、艺术风格的高温炉中被加速冶炼,因而深感“时不我待”。

说来可笑:撰写这篇小文时,齐白石老人的形象不时地闪现在我的脑海中。联想到齐白石老人的出身情况、从艺经历、坎坷人生,杨为农和他是如此相似!杨为农亦有良好的天资禀赋。我想,如果他能够像齐白石那样,在汲取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基础上,广结大儒名流,或许也能实现从“匠人”、“艺人”向“文人”的转变,或许也能破茧成蝶般实现质的飞跃。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