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食古纳新 瘦硬通神
清代宫廷绘画制度探微(上)
历代王朝由于礼制的需要,几乎都在宫廷内招收、容纳画家从事绘画创作。从现存的绘画作品数量来看,历代的宫廷绘画占有很大比例,而且早期的作品大都是宫廷画家所画。不过大部分宫廷画家生平事迹均无详细记载,这是因为大部分宫廷画家均为职业画师,自己无诗文集传世,也没有别人详细记录他们的生平行状。这一情形与文人绘画形成极大的反差。
笔者在研究清代宫廷绘画时,查阅了大量的清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资料。这些材料虽然非常零星分散,但经过整理分析,对了解清代宫廷绘画的制度,有着极为有用的价值。下面将笔者在查阅档案过程中所见到的有关材料的基础上,再结合其他的文献资料,分述清代宫廷绘画内部的制度。
一、宫廷画家的推荐和选拔
画史上关于如何选拔宫廷画家有过不少的记载,并流传下许多故事,其中以宋代翰林图画院画家的选拔最具浪漫色彩。据宋代邓椿所著《画继》记载,宋代宣和时画家在进入画院之前需要经过考试,考试的方法亦很别致,由主考人在古诗中寻找一诗句作为题目。应考者根据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将诗句变为可视的图画。要求所作图画不但切合试题,而且还要构思巧妙、不落俗套。这种出题考试选拔宫廷画家的做法,以后各代也大同小异,只不过画史上没有详细系统的记述而已。
在清代的画史中没有关于如何选拔吸纳画家的记载,档案中的零星材料可以补充画史的不足。清代有一位小有名气的肖像画家徐璋(1694-?)就曾到北京参加过类似的考试。乾隆年间的档案记录:“乾隆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司库白世秀达子将奴才图拉跪进画喜容徐璋,系松江府娄县之民,年五十六岁。缮写折片一件持进,交太监胡世杰转奏。奉旨:着伊画一张,钦此。”“乾隆十四年五月,于本月二十七日,司库白世秀达子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要徐璋试手画呈览,钦此。”这则档案说明乾隆皇帝对此事的答复。当天的又一则档案记载说:“于本日,随将徐璋未画完水墨山水小绢画一张,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徐璋着交春雨舒和行走,钦此。”从以上档案记述可以清楚地看到,清代选拔及吸纳画家同样要经过考试。
清代选拔宫廷画家又有自己的特点。民间画家若想进入宫廷,第一步需有权势者推荐,然后才有机会参加考试。上面提及的画家徐璋,就是由当时任苏州织造府织造的图拉推荐的。织造府织造除去为皇室制作各类用品外,还负有向宫廷推荐画家的责任。
官员有向朝廷推荐画家的责任,这样的例子十分常见。乾隆时的宫廷画家余省、余穉兄弟,曾寓居于户部尚书兼内务府大臣海望家中20余年,又曾向大学士蒋廷锡学画。他们兄弟二人能够进入宫廷供职,就与海望、蒋廷锡的鼎力推荐有关。又如画家王岑,在京师时与大臣张照、董邦达、张若霭等均有交往,最后经刑部侍郎励宗万的推荐,成为宫廷画家。画家袁瑛,擅长画山水,于乾隆三十年(1765)由户部侍郎李因培推荐人宫,供奉内廷20余年。陈士俊是一位肖像画家,在京师时与刑部尚书张照、礼部尚书张若霭颇有交往,后来经张若霭推荐,进入宫廷作画多年。这些画家经有权势者推荐后,仍然需通过考试,才能正式成为一名宫廷画家。
除去要有朝臣的有力推荐外,还有个别画家是通过“献画自荐”的途径进入宫廷的。当然这些画家要具有相当的实力,另外也需要有适当的时机。金廷标和徐扬这两位画家便是很典型的例子。徐扬(1712-1777年以后)是一位画法全面的画家,擅画山水、花鸟、草虫、界画。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皇帝首次南巡抵达苏州时,徐扬恭进画册得到赞赏,不久到北京宫廷供职。金廷标(?-1767)同样是一位画法全面的画家。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时,金廷标主动进献《白描罗汉图》册,得到皇帝的嘉许,随之北上进入宫廷供职。还有另一画家严钰,于乾隆三十年(1765)皇帝南巡时进献山水册页20开,并附自己所作之《江南好》词于后,深得皇帝的欣赏,谕严钰供奉内廷。
清代宫廷画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父子相承、师徒相继的。画家焦秉贞和冷枚是师徒,先后于康熙年间进入宫廷服务。画家张震于康熙、雍正时在宫廷中供职,其子张为邦便于雍正时进入宫廷成为供奉画家。张为邦在宫中作画延续至乾隆时,年老时又推儿子张廷彦来顶替作画;如此祖孙三代先后在宫中供职的绘画世家并非个别的例子。又如孙阜,是康熙时的宫廷画家,其子孙威凤就在雍正时进入宫廷供职。画家王玠于康熙、雍正时供职于宫廷,他的一个儿子王幼学便在乾隆十六年(1751)进入宫廷供职,随后他的另一个儿子王儒学也入宫供职。
由此看来,清代宫廷画家的推荐与选拔和宋代相比,考试只是其中的一道关,其他人情的因素是很大的,故而清代宫廷绘画的水平也是无法与宋代画院作品相比的。宋代院画能够起到左右画坛的主流作用,而清代宫廷绘画只能是整个画坛的一翼或一个流派而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