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文化艺术:杨法隶篆书五言诗屏

时间:2021-10-30 15:45:15 来源:

杨法隶篆书五言诗屏

“金陵杨孝父,天性狷妙,善奇篆,有佚籀之遗”。“汉启毋庙石阙,吴禅国山残碑。落笔众妙之妙,知卿舍我其谁”?这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对被后人同样归于扬州八怪群体的杨法书法的评论。都是一生布衣,都是性情孤傲,都是学识渊博……很多的相同之处,以及在书法领域取法的共同志趣,使金农成为杨法书法的知音和推崇者。

杨法隶篆书五言诗屏每条122.3厘米×25.2厘米

杨法(1696—约1762后),字己军,号孝父、孝穉、石宬,别号白云帝子,江苏南京人。杨法是位性情狷狂、襟怀旷达之士,从赠友人诗中可见一斑:“客人塞北雪,匹马江南来。相逢大路侧,两心各为开。向余道来意,特地访菊梅。执手入酒肆,当炉举数杯。”纵观杨法一生,求学储能,壮游交友,卖“艺”为生,应该说其生平并不繁杂,虽才可傲世,然在芸芸众生中,也只是如流星一划而过,以至于其确切的卒年都无法考证。今天让我们能想起他,是因为他为数不多的书画作品存世,并最终归于扬州八怪群体,又因为其书画作品的独特面貌,而为后来研究者花时间以观其作品,探究他艺术特色的长短。

以清代文人的标准来衡量杨法,应该说其当属一位全才,能诗善文,书画篆刻都有较深造诣。陈法霖《金陵通传》卷三十九中曰:“(杨法)诗学汉魏,著述甚富,晚年自择平生诗九首刊于石,曰:‘可传已,余悉焚之。’后人窃得其稿,葺之为《匏尊集》。”而凌霞《天隐堂集》称杨法“诗情古淡惟古描,太羹玄酒非官庖”,都准确形象地概括了他的诗文特色。现今我们能看到的杨法绘画只有寥寥几幅小帧,也就很难准确评价其成就,但似有粗细之分,内容以花鸟为主。其篆刻远追秦汉,印面布局安排总体是平衡的,线条规整,较汉印略显瘦劲婉约。笔者以为杨法在艺术领域中成就突出的当是其书法。以下介绍扬州博物馆所藏一件杨法书法作品,以飨读者。

隶书五言诗屏(四条),纸本,每条122.3厘米×25.2厘米(见左图)。所录内容为:“寒花聊自荣,篱下乃孤生。开到冬之日,亦唯天所成。霜威能独犯,春色本无争。今古谁知耳,灵均识性情。日对一江水,自然与世疏。我来竟何事,久坐高僧庐。想构数椽屋,因翻贝叶书。希夸不可即,清声入窗虚。默坐念时雨,似为庶物怜。直将长养意,流布遍山川。品类各得所,高卑何择焉?生成勿戕贼,深有负苍天。日坐对妻子,不如原上行。天寒众山秀,霜落大河清。芳草秋堪念,明霞晚有情。此生随造化,物我任虚盈。秋音社祭酒属,己军杨法书。”两方印为:己军、杨孝穉印。

此件应为其代表作,反映了杨法浑厚的书法功底和创作天分。杨法篆、隶、草、行各体书法均擅长,这幅书法在用笔、结构、章法上都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用笔或细若游丝,或凝重如屋漏痕,将篆书笔画参入隶书。在结体上奇古善变,大多宽松而有张力,偏旁部首各体随意组合、夸张变形。一字当中隶书和篆书的笔法能高度和谐地融合,而不让人觉得生硬,如:“寒”、“华”、“聊”、“孤”、“惟”、“色”、“性”、“情”、“对”、“江”等等,不一而足。在章法上更是随意而为、随法生机,虽有规整的方格,每格一字的限制,但每字在方格中的大小、上下左右的位置都是无定法的,这也大大超出了篆、隶章法的成规。高明的是作品通篇给人以极美的装饰趣味。隶篆的高度统一,独特的艺术气息,可谓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法面貌,仅此可窥视杨法在扬州八怪中,才情是一流的,胆识是超群的,天赋是卓越的。此诗屏之创作,以任何艺术领域的大师,视之都当汗颜。前人对其书法的评价是:工书法,亦精刻印。所书篆、隶、行、草,奇古苍劲,别具一格。篆书多用曲笔,笔意高古;隶书古拙冷硬,布局奇特;行书则疏朗灵动,极有章法。其书名大于画名,绘画作品流传极少。

杨法此字体溯其源流,笔者认为应脱胎于《天发神谶碑》。此碑原立于江宁(今南京)天禧寺,清嘉庆十年(1805)三月毁于火灾。观其书法若篆若隶,篆中用隶书笔法,以秦隶之方,参周籀之圆。用笔方劲,横画、横折笔画,点、竖起笔,均用方笔;竖画收笔多用悬针。结体取纵势长方,一部分字,笔方而势圆。杨法在南京生活期间,到城内外寻访汉唐留下的碑碣是其一大爱好。而《天发神谶碑》在此期间就湮没在六朝古都的郊外,杨法与此碑的相遇当是必然。杨法只是以一种手写的形式诠释和再创作了此碑精髓,然而手写的《天发神谶碑》在风格上更显得率意灵动。

杨法的书法面貌是丰富多彩的,跳荡的章草、率性的草篆、独特的隶篆、工整的隶书、怪异的行书等等,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中锋行笔,笔力雄强。艺高胆大和文人的傲气折射在杨法的书法中,表现为纵情恣性,古拙奇崛,无斧凿痕,无做作气。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