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詹庚西及其花鸟画艺术
画家莽鹄立及其作品(下)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莽鹄立另一幅作品为《果亲王允礼小像》轴(见附图),绢本设色画,纵287.5厘米、横171厘米。此图是莽鹄立与蒋廷锡合作完成的,莽鹄立画人物肖像,蒋廷锡绘制背景花草树木。画中的人物,身穿长袍,神情安详自若,面部以墨线或色线勾画出轮廓,再施以色彩晕染,颇注重立体感的表达,显然与《阿克敦过庭图》轴的画法有所区别,受到了西洋画法的一定影响;背景部分的坡石、梧桐、翠竹、月季花等,以勾勒填色为之,色泽浓重,传统画法的特征比较明显。画面上分别有两处署款:“果亲王御照,都统兼理藩院侍郎莽鹄立谨写。”“蒋廷锡谨补景。”署款中二人均书写有“谨”字,这也都符合画家为亲王、郡王等宗室贵族作画书写款字的通例。图上没有作画的纪年,但据画中人物及画家的生平,可以从侧面作一推算:果亲王即康熙皇帝第二十七子允礼(1697—1738);按照《清史稿》等书记载,允礼是在雍正元年被封为“果郡王”的,主管理藩院事务,与画家莽鹄立正好是上下级关系;雍正六年(1728),允礼始晋封为“果亲王”,而莽鹄立该图上已经写有了“果亲王御照”五个字,那么此画创作的上限应是雍正六年(1728);而为此图补景的画家蒋廷锡卒于雍正十年(1732),故此图绘制的下限亦可确定。那么莽鹄立为果亲王允礼画像时,已年近60岁了。
《果亲王允礼小像》绢本设色画,纵287.5厘米、横171厘米
莽鹄立为果亲王允礼画像不止一次。在美国的纳尔逊美术馆就收藏有另一幅莽鹄立画的果亲王允礼肖像。该图亦为绢本设色画,纵215厘米、横134厘米,画法与故宫博物院所藏《果亲王允礼小像》轴十分接近,构图亦很相似,均为人物坐像,背景也大同小异。根据介绍这幅作品的图版说明,此图画于1729年,即雍正七年,两图中人物的年龄也相仿佛,由此也可以说明,这两幅画绘制的时间应当是非常接近的。据此可以旁证,对故宫博物院所藏《果亲王允礼小像》轴绘制时间的推断,是完全正确的。
《阿克敦过庭图》轴画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果亲王允礼小像》轴画于雍正六年至雍正十年(1728—1732)之间,二者相距十余年。两幅作品除去绘画技巧方面有稚嫩与成熟的不同外,在画法上也可以看到二者有细微的差别:即《阿克敦过庭图》轴基本上是沿袭了中国传统的“写真”画法,以线条勾勒轮廓为主,再稍加渲染,人物面部的立体感并不强烈;而《果亲王允礼小像》轴则渲染、勾勒并重,人物面部的立体效果明显增强。这种变化与郎世宁有关。如前所述,画家莽鹄立原先已有良好的肖像画基础,这从《阿克敦过庭图》中可见一斑,而此后又接触到郎世宁以西法所作的肖像画作品,于是从中吸取营养,丰富了肖像画的表现力,这从《果亲王允礼小像》一画中又可见一斑。画史上说莽鹄立作画“不先墨骨,以渲染皴擦而成”,应当仅仅是指他后期作品的特点。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两幅莽鹄立的作品上,可以看到他画风的前后变化;这两幅作品对于了解欧洲画风给予中国肖像画的影响,是非常有价值的实物。
画史上并没明确记载莽鹄立与郎世宁有过交往,但从以下一个事实中,可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即郎世宁也曾为果亲王允礼画过肖像。郎世宁所画的《果亲王骑马像》是一幅册页,绢本设色,纵31.4厘米、横36.6厘米。画中的允礼全身戎装骑于马上,十分威武,与《果亲王允礼小像》轴作文人装扮,一武一文,相映成趣。图册上有果亲王允礼一段自题:“我行西南驰驱万里,蜀道即平笮马孔驶,圣德广覃天威咫尺,靡及有怀瞻望无已。雍正乙卯六月果亲王自题。”乙卯为雍正十三年(1735)。郎世宁画中的果亲王允礼年纪约莫30多岁,与史实也完全相符合。虽然不能说两个画家曾经为同一个人画过像,这两个画家就必定有交往,起码为我们思考莽鹄立绘画中欧风影响及来源这一问题提供了线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