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詹庚西及其花鸟画艺术
水彩画《家乡偏岩镇》
刘明明的水彩画《家乡偏岩镇》(见上图)作于2007年,画面高38厘米、宽56厘米,描绘的是她的家乡重庆偏岩镇的街市一隅。画面的右下角有落款“2007,4,22,偏岩,刘明明。”在落款的附近,有朱文方印“明明”。
1952年生于重庆的刘明明,对于家乡偏岩镇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一方面因为朴实的乡土情怀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里有着特殊的氛围和环境。刘明明在艺术笔记中写道:“偏岩镇以其场口的一片纹路倾斜的大岩石而得名,清溪绕城,古树浓荫,绝好的写生基地。”
刘明明的水彩画《家乡偏岩镇》
在《家乡偏岩镇》的画面上,尽管看不到刘明明说的大岩石、清溪和古树,但是画面展示出来的一段街道,同样给人一番古色古香的回味。街道两边的砖木结构的老房子、街道上的错落的石板路、各式各样的小店招牌、小店门口的摩托车、正在小店内忙碌的店老板,以及街道拐弯处的清洁工,不仅表现了偏岩镇街道的空间状况,而且还表达了明确的时间信息。画面告诉读者,此时此刻乃是春天的早晨。正在苏醒的小镇,很快就要迎来新的一天。
刘明明曾经描绘过很多地方的房屋和街道。比如1989年元旦,她在对英格兰农村风景的陶醉中,创作了水彩画《旧磨坊》。2002年1月,她在塞纳河边的朝阳下,创作了水彩画《巴黎的早晨》。2004年春天,她和黄铁山等几位画家前往浙江象山写生,创作了水彩画《丹城老巷》。跟这类题材的其他作品相比,刘明明寄寓在《家乡偏岩镇》中的感情,显然更为深沉和真切。因为晨曦的光线散射,《家乡偏岩镇》的画面中笼罩着一层朦胧的感觉。街道和房屋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远处的天空被压缩在画面的顶部。并且,屋顶的交错,使得读者可以看到的天空,呈现为三个大小不一的倒三角形。这些倒三角形,跟坚实而稳定的房屋建筑之间产生了形态的对比和呼应,加强了画面的形式美。年代已久的老房子,廊柱、斗拱、门窗等部件,也有了因形就势的移动或变化,在实景中看上去也许略显杂乱的场面,经过刘明明的线条提炼和构图取舍,也处理得恰到好处。
正如读者看到的那样,刘明明在《家乡偏岩镇》中对天空的描绘,可以说是简单到极点。寥寥几笔灰色的笔触,连同几片留白,构成了天空的全部。刘明明并非不擅长表现天空和云朵,她的水彩画《漫步喜马拉雅》(2001年)在画面正中的大块空间,描绘了霭霭的白云。厚实而变幻多姿的云层,在高原的蓝天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她的水彩画《伦敦特拉法克广场》(1989年)、《湖区公园漫步》(1990年)、《阳春三月》(1995年)、《天低云浓》(2001年)、《诺曼底海岸》(2002年)、《行走横断山》(2006年)、《阿克林顿郊外》(2006年)等作品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云朵。这些流动状的气态的云朵,在画面中成为宣泄画家情绪的最好的表征。在《约克郡的农民们》(1989年)、《爱丁堡》(2007年)等作品中,刘明明也采用了简约的方式表现云天一色的浩瀚,就像《家乡偏岩镇》那样。只不过,在《家乡偏岩镇》中看到的天空,是在特定的季节(春天)、特定的时间(早晨)、特定的地点(重庆)而呈现出来的具体情状。说到底,作为由写生而创作的水彩画作品,刘明明的《家乡偏岩镇》终究是以现场的感受为前提,并从对场景的提炼中寻求精神的升华。
刘明明出生在艺术之家,她的父亲刘国枢、母亲傅若云都是四川美术学院的教授、油画家。生在这样的家庭,刘明明自幼就喜欢绘画,天分、勤奋等各种条件促成了她在艺术道路上的成就。2007年出版的《刘明明水彩画》有其父为其撰写的前言,文章称赞她“写生画讲究自然美的表达,特别注重色彩的和谐之美”、“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技巧让作品在写实的基础上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尽管这是刘明明的父亲对女儿的评价,但同时也是一位画家对另外一位画家的评价。欣赏刘明明的作品《家乡偏岩镇》的时候,参照这样一段评价,读者会对刘明明的水彩画艺术有更多的了解,并对她那种“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的追求精神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有着更为深入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