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陈美正山水画解读
一幅好的中国画作品,总是一种美妙意境的呈现。广西画家陈美正的山水画,清山秀水,茂林修竹,清气荡漾,灵气四溢,逸气纵飞。其情其景,悦人耳目,陶冶性情。那桃花源般的意境,令人向往,令人心醉。但这种意境又不是一种脱俗的逃离,而是对当今盛世人民美好生活的歌颂。他的画不仅给人们带来一种美好的享受,而且也给人们带来一份对和谐的切实感受。
陈美正山水画
陈美正笔下的山水来源于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他出生于“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家乡的清山秀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启迪了他的创作思维。在桂林山水的熏陶、浸染中,陈美正坚持师法自然,用真爱感悟山河,用真情拥抱生活,用画笔畅写自然造化。他的画作清雅高古、空灵隽秀,透露出桂林山水浓浓的意韵和整个南方山水的秀润情调。
陈美正山水画
陈美正的山水作品显然属于写生摹古一类。他作品中透出的高雅文韵,体现了他在师法传统和师法自然上取得的成果,彰显出他将心灵体悟与笔墨体悟融为一体后所焕发的独特韵味。陈美正山水画境的形成,源自其对生活的深刻体悟,也源自其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长期浸淫。他既师法自然,又秉承传统,用画笔写出了自己的心象,实为难得。
陈美正山水画
陈美正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之后,又先后就读于中国画研究院李宝林高研班和中国国家画院范扬首届山水画课题班,并长居北京从事山水画创作与研究。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展览并多次获奖。学画时,他靠“读万卷书”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靠“行万里路”来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他深深地体会到,只有长期深入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山水丘壑的性灵,才能汲取到它们的神韵;只有全面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才能开阔胸襟、超然物外,创作时才能融情趣于神思之中,畅神采于天地之外。
从陈美正那灿烂、明丽并透着苍古之气的画作中,我们能看到传统的文脉来源,能感受到他取法的高古。他作画取法王蒙、黄公望、董其昌、渐江,取其简静、空邃、静谧之趣。他还吸收龚贤层层积染和“墨分五色”的表现手法,又把五代董源、巨然和北宋荆浩、范宽的画风进行交融、组合。在与先贤的长期“对话”中,他多受惠泽,终于绘出了清灵秀润的作品。在《锦绣山庄》(见附图上者)中,杂树林立,稻田青翠,青瓦白墙、古色古香的民居隐现在美丽的田园之中,整个画面呈现出无限生机。赏其《绿色家园》(见附图下者),树繁叶茂,幼苗青青,小路蜿蜒,远山苍翠。画面中间的墙上写着“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和谐家园”12个大字,点明了画旨。这两幅作品意境幽美、格调清新,使人感受到“境不自生,因心故现”的“万境由心生”的禅意道心。画家只有真正做到内心清静,才能绘出如此空灵的画作。
赏读陈美正的画作,最动人之处还是在逸气从容中显现出来的格调和品位。多年来,他坚持以“道”为创作法则。他说:“洗心方可澄怀,澄怀方能观道。心静方能听得见风雨天籁,方能分清古人远来的脚步声和现代人忙乱的奔走声,方能辨明梵乐圣曲和身边的樵唱渔歌。”正因为他以隐逸传统来缔造自己的创作精神,所以才能绘出“逸”味十足的画作。
陈美正在画中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表现的是一种“道法自然”的哲学审美观。他力图在造化与人的心灵相通处透显出自己的艺术精神。在他的山水画中,春雨霏霏,夏山青翠,秋云飘动,冬雪晶莹,山泉、林木、房舍、稻田各有各的天机,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他的山水画似给整日奔波忙碌的人们营造了一处陶冶情操、修身养性、释放压力的休憩之地。这或许就是其画深受人们喜欢的重要原因吧。
从陈美正的“桃花源记”系列作品中,可见茂林修竹,清气回荡;溪流潺潺,灵气回旋;云拥翠山,仙气缭绕;青屋隐现,逸气从容。他用娴熟、轻灵、潇洒的笔墨绘出了当代人间生活的仙境。他说:“我从小就向往陶渊明的桃花源。这是我最理想的归处,也是我心中梦想的家园。我们现在生活在千古难逢的太平盛世———人与人和谐共处,人与社会和谐共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也正是我力图构建的桃花源。我将努力以全新的笔墨样式,诠释新时代的新家园。”